古城守望者的赤子情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是清代書畫家鄭燮的七絕《竹石》。

詩人借竹寫人,寓情於物,熱情歌頌仁人志士那種追求真理、堅忍不拔的頑強毅力與凜然風骨。

以此來評價鎮江古城考古所原所長、鎮江博物館研究員劉建國三十餘載考古之風雨歷程與豐碩成果,委實是恰切而允當的。

他致力於城市考古、名城文化遺產之保護與利用,年年竭誠鼓與呼,歲歲潛心探與研。

在出版《古城三部曲》、《名城地下的名城?鎮江城市考古紀實》及《守望天下第一江山?古城京江南山》等專著之後,最近他又於望八之年推出了精心撰寫的洋洋40餘萬言著作——《北固山鐵瓮城及兩門古道?鎮江古代城市的心臟與主脈》(江蘇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下文簡稱《鐵瓮城》)。

1

《鐵瓮城》集中反映了作者數十年對北固山鐵瓮城及其兩門古道考古與研究的成果,特色鮮明。

自1991年蔣贊初教授率領聯合考古隊在北固山前峰發現鐵瓮城以來,劉建國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與自覺擔當的精神,從未間斷對鐵瓮城及其周邊連帶關係的思考。

從1993年起,他任鎮江考古所所長,同時繼續主持鐵瓮城考古,經過十餘年堅持不懈的見縫插針式的工作,終於對其城垣、城門及城外設施有了較為全面的探知,並於2010年的《考古》等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了鐵瓮城綜合性《考古簡報》和南門遺址《考古報告》,對鐵瓮城的考古與研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階段性成果。

然而,作者並未就此躺在功勞簿上坐享其成,而是發揚其一以貫之的勤于思考、善於開掘的考古作風,繼續思考與鐵瓮城有關的問題。

他清楚認識到:「近些年來筆者常常為與鐵瓮城相關的問題所困惑:孫吳時期的鐵瓮城是孤立的嗎?它與北固山中、後峰存在什麼關係?為什麼此城只開西、南二門,而通向兩門的道路對於鎮江古代城市格局的形成又產生怎樣的影響?還有,城外的手工業、商業及民居等又是怎樣的面貌?圍繞著這許多疑問,通過反覆、深入的研究和考證,逐步發現它們相互之間有著共生、連體的密切關係,可謂『山城一體,路城共生,城外聚落,心腹相連』,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鐵瓮城文化共同體。

鐵瓮城考古整體性思考特色,還體現在《鐵瓮城》全書結構邏輯的嚴密性與合理性方面。

此書除「前言」與「後記」外,正文部分主要由「鐵瓮城」、「西門古道」、「南門古道」、「保護與利用」四部分及「附錄」組成。

正文部分的內容,作者嫻熟而靈活地採用了典籍史料、出土文物與古代遺蹟三結合的考探並舉的方法,同時運用點面結合、古今打通、縱橫交錯的研究路徑,將北固山鐵瓮城及兩門古道這般鎮江古代城市的心臟與主脈情狀描摹得清晰明了,基本再現了孫吳鐵瓮城以來鎮江古代城市風貌。

作者在對鐵瓮城與兩門古道的典籍史料、出土文物及古代遺蹟的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探研基礎上,對一城兩門的考古價值與保護意義提出了自己獨特而深刻的認識。

作者從鐵瓮城對孫吳政權形成的作用、鐵瓮城是孫吳建城年代最早及鐵瓮城是「千年衙城」的歷史地位等三方面,突出並強調了鐵瓮城保護與利用的無可撼動的充足理由。

作者對西門與南門的軍事戰略地位及其與江東七郡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往來交通等重要意義,還有「鐵瓮城不徑直開設東門」的原因等,一一闡釋得真真切切、頭頭是道,體現了作者考古與研究功力。

2

作者之所以對鐵瓮城數十年如一日孜孜矻矻、矢志不渝的全力考古與潛心研究,其目的就在於「力求將考古、保護、利用三者結合,逐步展現『孫權王城』及『千年衙城』的歷史面貌和獨特風采。

」(第20頁)為此,《鐵瓮城》專門精心設立了「保護與利用」一章。

作者實話實說,真切反映了鐵瓮城與兩門保護與城建發展過程中「路城矛盾二十載」的艱難情形。

作者重點提出了對作為「文化共同體」的鐵瓮城如何保護與利用的具體意見與實施方案,體現了他對文物保護與利用的宏闊的前瞻性視野。

末了,作者概括指出:「保護與利用好鐵瓮城文化共同體,需要落實兩大事項:第一,鑒於鐵瓮城文化共同體的組成部分有著共生、互補的連體關係……特建議國家文物局將北固山中、後峰及西門、南門古道共同納入國保單位鐵瓮城遺址名下的保護內容,並以增擴的內涵及範圍重新修訂鐵瓮城遺址保護規劃。

第二,開創在現代城市中對文化遺產綜合性保護與利用的新模式。

其中,除了建設鐵瓮城遺址公園,連接北固山中、前峰及唐代甘露寺、宋代羅城、海岳庵等考古、展示以外,還應著重實現兩門古道的『鳳凰涅槃』,即包括文保、旅遊和健身三位一體的完美結合。

」作者堅信:「在鎮江城區之中,保護和利用好北固山鐵瓮城及兩門古道遺址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關鍵是需要下定決定決心、科學規劃、付諸實施。

可以想見,當此項系統工程實現之日,將是鎮江在全國千城之中獨領風騷、開創先河之時。

」(第93頁)理想之美好,希望之殷切,正可見作者鍾愛古城、心繫家鄉的一腔赤子情懷。

《鐵瓮城》除了上述特色外,其出土文物與地上舊貌圖照的多樣性、史志詩文古畫引證的豐富性,還有考古現場攝影的逼真性、各級領導及專家學者考古現場的指導性,以及新舊地圖的對比性等,圖文並茂,斑斕多彩,頗具真實性、親切性、明晰性、可讀性之魅力。

3

劉建國自1993年任鎮江古城考古所所長,一直到他退休的八年中,鎮江城市考古工作風生水起,碩果纍纍,全國領先。

當年國家考古研究所劉慶柱所長曾高度評價說:「鎮江考古所的同志們在工作條件、自然環境條件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在我國考古學界的學科導向上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推動了城市考古學的健康發展,豐富了其方法和理論。

」作者懷揣一顆鍾愛家鄉古城的赤子之心,幾十年如一日,堅持考古、研究、保護與利用同行並舉的工作模式,為鐵瓮城考古之順暢而樂,亦為鐵瓮城保護之阻遏而憂。

正是在此憂樂之間,自然而真切地彰顯出作者古城保護的高度自覺意識與勇於擔當精神。

如今,他雖近耄耋之年,卻依然身板硬朗,思維敏捷,筆耕不輟,發聲不已。

友人相聚,只要談起有關鎮江古城保護的話題,依然精神煥發、情緒高漲。

這就是一個以鎮江城市考古為生命、以古城保護為天職的只因愛你、痴心不改的劉建國,一個讓古城感念、讓名城記憶、讓人們敬重的劉建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省文物局調研孫家村遺址考古

為推進鎮江孫家村遺址的保護與利用工作,探討下一步考古發掘工作的方向,近日,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吳曉林率文物保護處、文物綜合處負責人到現場進行實地調研,考察孫家村遺址考古現場,並參加了孫家...

申遺與傳承:探尋「失落的瑰寶」

新華社北京8月15日電(記者屈婷 丁銘)十五年前,日本考古學家佐川正敏第一次來到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的遼上京遺址,當時遺址內沒有任何民間建築,城牆也保存得相當好,令他「印象深刻」。如今,美國古蹟...

鎮江建城史的初步研究

□ 霍 強一、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時期「朱方城」「朱方」原是商周時期江南東夷族的一個方國,這一地名最早見於《左傳》。公元前六世紀中葉,吳王句余把「朱方」給齊國逃臣慶封作封邑,慶封於此「聚族而居,富於...

流光史影鐵瓮城: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

許多鎮江人都知道一段佳話,鎮江鬧市區有條萬古路,就是因為鐵瓮城而遲遲未能完工,鐵瓮城遺址作為鎮江市區最早的城池和歷代州署、府署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它能被完整地保存下來,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打開名城的「地下名城」

雖然,在我們讀過的古代鎮江志書中,明明白白寫有三國鐵瓮城、六朝京口城、唐代東西夾城、潤州羅城、南宋鎮江羅城、明清鎮江府城、新城等歷代城池,還有無數詩人詠唱的漕渠、渡口、名樓、古剎,以及眾多的官署...

尋訪鎮江文物古蹟之考古講座

2016年,是鎮江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命名30周年。 為貫徹習總書記關於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宣傳紀念鎮江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命名30周年,鎮江市文廣新局、鎮江報業傳媒集團聯合策劃推出了「影響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