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史影鐵瓮城: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許多鎮江人都知道一段佳話,鎮江鬧市區有條萬古路,就是因為鐵瓮城而遲遲未能完工,鐵瓮城遺址作為鎮江市區最早的城池和歷代州署、府署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它能被完整地保存下來,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三國鐵瓮城

鐵瓮城:城如其名,就是城堅固如鐵翁。

鐵瓮城始築於東漢末年孫氏占據江東以後。

築城者為江東孫氏,即後來三國時期的東吳。

鐵瓮城背靠北固山的中峰和主峰,東、西、北三面是浩瀚的長江天險,向南雄視廣袤的蘇南丘陵、平原,占盡形勝之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地形優勢。

因此,在三國時期,鐵瓮城是一個易守難攻的「明星」城。

三國鐵瓮城在哪裡?鐵瓮城遺蹟還會存在嗎?這是常常縈繞在鎮江人心頭的一個文化之謎。

對此,連千年前北宋鎮江籍地理學家王存也都發出「廢壘何茫茫」的感嘆……

鐵瓮城南門遺址位置圖

星轉斗移。

那是1991年夏天,南京大學考古專業蔣贊初教授來鎮會見筆者,提議合作考古探查鎮江六朝古城,並以鐵瓮城為重點。

我們一拍即合,很快向國家文物局申請立項,在獲得批准後,隨即組成聯合考古隊,開始了鐵瓮城的探尋之旅。

考古隊員合影(居中,筆者 劉建國;左一,龔良,今南京博物院長;右三,林留根,今江蘇省考古研究所長)

西垣外貌

關於鐵瓮城的所在,清代《讀史方輿紀要》認為:「京城(鐵瓮城)今府治。

」故可推知,其方位大致在今鼓樓崗一帶。

循此,我們考古隊開始探索性的試掘,即先在西側土崗的頂部開挖一條探溝,期待能解剖出城垣遺蹟。

開局不錯,我們在1米深之下就挖到明代城垣夯土;2米以下又挖到宋代城垣夯土,大家深受鼓舞。

可是,再向下挖到4米深處,竟然已經到了自然山土。

面對這一結果,大家不無有些沮喪,難道所傳的三國鐵瓮城已經消失,只留下後來的宋代遺蹟?

西垣上部六朝夯土跡象

正當大家鬱鬱寡歡、不日準備收兵的時候,讓人喜出望外的有了意外發現:一天下午休息時,有人在崗坡上用手鏟挖土玩,無意間卻在坡面下挖出一層層疊加的土塊,堅硬如磚坯,面上還密布著夯打時留下的夯窩痕跡,特徵與曹魏時期洛陽金鏞城的夯土相似。

原來三國鐵瓮城垣夯土,是環抱土山、依山而築。

後來在繼續考古中,又陸續發現南垣、東垣、城內北部衙暑建築、城外三國道路、城壕以及南門等重要遺蹟。

我們終於明白,此城有著獨特的構造:它是利用北固山前峰(又稱南峰)土山外側坡面,依山貼築夯土,外側加砌磚牆,形成對土山獨特構造,成為既省工省料,又固若「鐵瓮」的堅固城堡。

《南齊書》贊曰:「京城因山為壘,望海臨江,緣江為境。

2004年考古發現鐵瓮城六朝南門西側門墩磚砌遺蹟

如果要問,孫權的鐵瓮城在文化上有什麼特點?我們可以舉兩件出土的瓦當作為代表:一件是雲紋瓦當,它與東漢洛陽宮殿的遺物如出一轍,顯示出與漢皇室看齊的心態。

雲紋瓦當

另一件為獸面紋瓦當,極具江南特色,當面上豎眉、凸眼,箭光四射,似乎透露出當年孫權逐鹿中原的野心和霸氣!

Ⅰ型獸面紋瓦當

如今,鎮江文旅集團已將鐵瓮城項目納入重點工作,相信過不了多久,鐵瓮城將會重新在鎮江人面前展現風采!

原文曾發表於《金陵瞭望·北固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統萬城遺址現大型夯土台

華商報迅(記者周艷濤)近日,我省考古人員在靖邊統萬城遺址發掘出土兩處大型的夯土台遺蹟,專家推測,這兩處遺蹟可能是1600年前匈奴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都城的祭祀場所。據介紹,兩處大型夯土台遺蹟分...

文明探源|尋覓六朝建康城昔日繁華

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網|學術匯(微信ID:sscp-yxb)新媒體分享平台 建康作為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的都城,曾一度領先於東亞及東南亞各國都會,與古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

古城守望者的赤子情懷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清代書畫家鄭燮的七絕《竹石》。詩人借竹寫人,寓情於物,熱情歌頌仁人志士那種追求真理、堅忍不拔的頑強毅力與凜然風骨。 以此來...

尋訪鎮江文物古蹟之考古講座

2016年,是鎮江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命名30周年。 為貫徹習總書記關於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宣傳紀念鎮江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命名30周年,鎮江市文廣新局、鎮江報業傳媒集團聯合策劃推出了「影響中國...

打開名城的「地下名城」

雖然,在我們讀過的古代鎮江志書中,明明白白寫有三國鐵瓮城、六朝京口城、唐代東西夾城、潤州羅城、南宋鎮江羅城、明清鎮江府城、新城等歷代城池,還有無數詩人詠唱的漕渠、渡口、名樓、古剎,以及眾多的官署...

鎮江建城史的初步研究

□ 霍 強一、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時期「朱方城」「朱方」原是商周時期江南東夷族的一個方國,這一地名最早見於《左傳》。公元前六世紀中葉,吳王句余把「朱方」給齊國逃臣慶封作封邑,慶封於此「聚族而居,富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