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識 奮力前行——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圓滿落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月23日下午,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閉幕式在鄭州舉行。

閉幕式由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輝主持。

閉幕式首先由中國考古學會13個專業委員會的代表對歷時1天半的學術研討會進行學術總結匯報。

閉幕式現場

隨後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名譽會長王文超,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會長、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分别致辭。

他們表示這是一次高端的、開放性的學術盛會,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大會順利完成了預期的各項議題,並對理事會、組委會、學者、媒體、志願者的共同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謝。

最後,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對本次大會進行總結髮言。

參加本次大會的正式代表385名,列席代表337名,共計722人。

王巍表示本次會議的最核心部分是分組研討,其特色包括: 內容廣泛、豐富多彩;新意別出、不乏創建;年輕後生、展露頭角;國際視野、進步明顯;透物見人、蔚然成風;學科交叉、成績喜人;公共考古、深入人心。

總的來說是形勢喜人、任重道遠。

王巍理事長做大會總結

此次大會的主題是「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中國考古學」,王巍理事長分別就"走向世界」和「走向未來」進行了剖析。

目前國家領導人對文物工作的重視、國家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民眾對考古的關注度以及國際間的相互交流都處於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機,這次大會是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中國考古學全面發展,實現騰飛的新起點,因此要朝著國際化、科學化、大眾化這個方向努力下去,用更優異的成績和豐碩的成果迎接中國考古學百年誕辰的到來。

各專業指導委員會分組研討總結:

舊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

30位正式代表、26位列席代表參加討論。

主要圍繞年代學、區域性調查、具體遺址情況介紹、新興考古學技術等幾個方面展開討論。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考古學家Robin Dennell在參與討論時表示中國舊石器研究已不再邊緣化,並對中國學者的發言給予高度評價,中國舊石器考古學的研究具有創新性,正大跨步走向世界。

新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

來自25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60名代表參會,共進行38場演講。

演講主要分為遺址情況介紹和新發現、多學科結合深入研究、傳統類型學分析等三個方面。

此次研討也彰顯出前所未有的國際視野,如將良渚古城及外圍水利設施與同時期兩河流域文明古國進行對比,中西方彩陶交流的初步啟發性探討等,這為中國史前發展狀態提供了新的認識。

此外,學者們還積極參加公眾考古活動,希望今後新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能夠成為加強學者溝通,促進新石器研究發展的新舞台。

夏商考古專業委員會

參加夏商專業委員會分組討論的共42人,其中正式代表29人,列席代表13人,另有國外代表4人。

本組討論發言大致分為田野新思路與新收穫,文化交流互動與社會變遷,建築與埋葬行為,文獻與考古的整合研究,遺物及其工藝學研究、科技手段運用、方法論探討等七個方面。

主要議題都顯現出學科轉型的特點。

議題的關注點也從建構考古學文化分期譜係為主的文化史研究、從「證經補史」的王統考古學為主的學術傳統,轉向全方位的社會考古新路向。

在未來工作中,除完成規定性學術研究,夏商考古專業委員會期望利用專委會所在單位的田野發掘地點舉行小規模研討會。

除此之外,社科院考古所夏商周研究室將持續編輯三代考古文集,部分相關研討會的成果或紀要可以收錄其中,並以此為窗口,為搭建學術交流平台作出應有努力。

兩周考古專業委員會

來自34家考古單位、博物館和專業院校的38位學者、研究生髮表演講。

演講內容分為西周年代學研究、以周代族徽為切入點展開的相關討論、銘文研究,周代演變討論、具體考古現象研究,長江流域兩周研究,東亞視角下的兩周時期文化研究,金文資料研究和梳理,多學科視角下的兩周問題,重大考古發現介紹等多個方面。

從田野到器物、從遺址墓葬到社會組織,既有考古學也有文字學,演講涵蓋範圍廣。

希望日後能以更廣闊的視野開展與周邊地區的交流等更具深度和廣度的學術問題。

未來,兩周專業委員會將嚴格按照章程工作,組織各種形式、各個區域的學術活動。

秦漢考古專業委員會

30位正式代表,23位列席代表參與本組討論。

演講題目主要集中於帝陵墓葬、古代城市與聚落、新發現以及具體出土遺物的研究等方面。

在談到下一步工作計劃時,秦漢考古專業委員會表示首先要加強秦漢都城研究,其次要從考古學秦漢角度深入絲綢之路研究,最後要加強理論方法的探討。

秦漢考古要發揮考古學長項,解決文獻所不能解決的諸多問題。

三國至隋唐考古專委會

共計39人到會,28人進行匯報發言。

國內學者分別圍繞三國至隋唐時期的都市考古、陵墓考古、宗教與邊疆考古進行精彩的學術講演。

此外,來自俄羅斯和烏茲別克斯坦的3位學者分別就阿穆爾河沿岸地區中世紀早期居民住宅結構、喀喇汗王朝時期粟特人城鎮房址和中世紀早期的粟特陶窯進行講演。

本組的演講特點為「四多」即新發現多、有關佛寺考古研究較多、新的觀點和認識亮點頗多,且青年學者較多。

但遺憾的是城址考古、邊疆考古方面的工作做得較少,期待日後能有所突破。

今後發展仍以調查發掘為主,加強中小型城址的研究,規範考古報告的整理與出版。

最後希望能與其他專業委員會尤其是秦漢專業委員會組織有針對性的相關研討會。

宋元明清考古專業委員會

35名正式代表,31名列席代表出席本組討論,討論內容主要包括古代都城考古和重要遺址的新進展,古代皇陵、貴族墓葬、家族墓地的研究成果,制瓷業、窯址出土瓷器、窯業技術的研究,新技術、文物保護、對外交流新收穫等四個方面。

目前瓷窯的研究逐漸走向深入,新資料豐富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新技術的應用對後段考古影響越來越大。

本次學術研討會是2015年10月宋遼金元明清考古專業委員會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大型學術活動,搭建了良好的學術交流平台,對推動宋遼金元明清時期的考古學科的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動物考古專業委員會

21所科研院所的40位考古學者參加本組討論,共舉行23場學術報告。

報告內容涉及動物考古學理論與方法的探討、骨器手工業等系統性的專題研究、動物圖像學研究、古代畜牧與生業模式、考古遺址出土動物遺存個案研究、祭祀用牲習俗研究、動物考古資料庫建設和應用、食性分析與分子生物學方法在動物考古學研究中的應用等8個方面,展現了近年來動物考古學研究的最新成果。

動物考古學基礎研究資料不斷累積、越來越重視與考古學的結合以及多學科交叉的完美結合是本次研討會的三大亮點。

動物考古學已成為考古學研究密不可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考古學研究提供紮實而科學的研究成果、最終實現研究古代社會的終極目的。

植物考古專業委員會

19名正式代表,9名列席代表參加本組討論。

主要圍繞南方地區植物考古研究、年代學方法在考古中的應用、北方地區植物考古研究等三方面展開。

討論中各位植物考古工作者交流了新的觀點和見解,展示了植物考古學領域新的研究成果。

人類骨骼考古專業委員會

出席本需討論的正式代表25人,列席代表18人,34人進行演講匯報。

演講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傳統的骨骼形態學研究,古病理、創傷研究,古DNA分析,食性分析以及人骨考古理論思考。

本組討論涉及的時間範圍廣,從舊石器古人類到元明清時期人體骨骼,且空間跨越大範圍。

尤其是在新技術方法的應用方面,從先前的線粒體DNA到如今的Y染色體DNA、核DNA的提取,技術不斷進步。

人骨考古要服務於考古學。

未來仍要加強理論研究和創新性上的不足之處。

公共考古專業指導委員會

公共考古專業指導委員會是一個開放度高、多領域合作交流的平台。

作為第一個成立的委員會,秉承著宣傳考古成果,普及考古知識,增強全民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宗旨。

公共組的演講內容囊括了公共考古傳媒、公共考古教育、考古活動的討論、公共考古展示等四個方面。

作為一次公共考古嘉年華,金鎛獎的頒發,影響的擴大以及各位考古人、媒體人、出版人,學者、學子之間公共考古經驗成果的交流與分享,堅定了大家的信心。

如今公共考古已進入深水區,進入常態化、制度化的重要時期。

最後該委員會希望能夠得到相應制度的保障和經費的支持,由此公共考古方興未艾,大有可為。

新興技術考古專業委員會

21名正式代表、27名列席代表出席本組討論,討論主要分為年代學研究,同位素研究,考古材料與古資源研究和其他新興技術的應用四個方面。

希望通過此次討論能加強現代科技與考古學、科技工作者和考古工作者的深度融合。

為了促進該專業委員會更好的發展,期待進一步加強基礎性研究,如現代植物澱粉粒、同位素的基礎性研究等。

科技考古會繼續努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文化遺產保護專業委員會

23名正式代表,24名列席代表出席本組討論。

共28人進行匯報演講。

演講主要包括實驗室考古與保護,基礎理論與實踐結合,遺產保護與展示等多個方面。

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日益重要,成為我國考古事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考古資產保護金尊獎的揭曉將積極促進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一步發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在世界考古學界發出中國聲音

國際視野 開放胸襟 文化合作 在世界考古學界發出中國聲音 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鄭州舉行 5月21—23日,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2016·鄭州)在河南鄭州舉行,來自海內外近400位考古界的專家學者...

專家研討秦漢考古視野下的漢代海昏侯墓地考古

「秦漢考古視野下的漢代海昏侯墓地考古及其意義」 學術研討會在南昌召開日前,由中國考古學會秦漢考古專業委員會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秦漢考古視野下的漢代海昏侯墓地考古及其意義」學術研討會...

考古界之風雲際會,共商學科發展未來

以「面向未來的中國考古學、面向世界的中國考古學」為主題的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於2016年5月23日在河南鄭州勝利落下帷幕。此次大會由中國考古學會主辦,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

中國考古走出去 在國際舞台上講好故事

【文明互鑒·中國考古走出去】「中國考古要有世界視野。」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和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接受採訪時不約而同地說了這句話。這種世界視野,是一種關注世界文化發展、並願意作出貢獻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