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峽鴿子山遺址考古研究項目獲中國考古界重量級獎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來源:寧夏日報

 10月22日,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成都開幕,中國考古學會田野考古獎在會上揭曉。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承擔的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考古研究項目獲得中國考古學會田野考古獎一等獎,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擔的寧夏彭陽姚河塬遺址獲得二等獎。


青銅峽鴿子山遺址發掘出距今4800年、10000年和12000年3個文化層位。

直徑不足2毫米的鴕鳥蛋皮裝飾品是同時代發現最小的同類型遺物,革新了考古界對萬年前人類運用複雜技術能力的認識。

植物考古提取到了植物種子的遺存,意味著早在1.1萬年前,先民就開始了對植物的利用。

呈條帶狀分布的柱洞和數十處結構性火塘則揭示了居住和用火的狀況。

入選2016年十大考古新發現時,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王幼平點評:「該遺址地處騰格里沙漠東南緣的荒漠中,之前我國同類型地貌單元的文化遺物都是地表採集,缺少明確的時空框架,此次發掘學術課題明確、考古過程科學規範,多學科合作充分,首次在西北沙漠邊緣地區建立了距今約1.2萬年至5000年,即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中期的文化序列。


彭陽姚河源西周遺址考古發現具有重大意義。

發掘的甲字形大墓與中原地區同時代的大墓規模相同,應是西周諸侯級別的墓葬,這是西北地區首次發現的西周諸侯國級別的墓葬。

出土了種類豐富的珍貴文物,其中瓷器是目前考古發現最西北的原始瓷器出土地;發現的鑄銅作坊是目前所知西周早期位置最西北的一處,有助於對西周鑄銅技術體系及鑄銅業進行深入研究;出土西周甲骨文,在1塊卜骨和1塊卜甲上,發現了甲骨文字200多個,可辨字形有「王」「至」「月」「薛」等單字,這是繼周原鳳雛遺址之後,全國第二處發現微雕甲骨文,在西北地區尚屬首次發現。

其中刻辭文字,是繼周公廟單片刻辭之後所發現的第二刻辭甲骨。

在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會上,專家評委們認為,姚河塬遺址內涵豐富,包含仰韶時期、常山下層、晚商、劉家、先周、西周和戰國秦漢等多時代遺存和文化類型,特別是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更具代表性。

其中商代晚期遺存含有劉家、中原、寺窪等地文化因素,說明商代晚期姚河塬已經是一處具有多文化雜居的中心性遺址,並與中原商文化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繫,顯然已經成為一處西北邊陲的都邑性遺址。

數座帶墓道的諸侯級墓葬和鑄銅手工業作坊及帶字甲骨的發現,不僅說明這是一處政治中心,更為研究晚商到西周時期中原王朝與西北邊陲的關係提供了全新的資料支撐。

(記者 王玉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央視新聞重磅報導,寧夏彭陽縣開創新歷史!

12月1日,參加寧夏彭陽縣姚河塬商周遺址專家論證會的商周考古專家們實地考察後認為,姚河塬遺址的發現和發掘,是近年來我國商周考古的重大發現之一。對研究探討先周文化的起源和形成、西周王朝建立後對西部...

講座整理:大周原考古記

5月7日下午,由北京大學文物愛好者協會主辦的「中華文明探源與上古史重建系列講座」第四講「大周原考古記」在二教410成功舉辦。本次講座由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雷興山主講,主持人為活動負責人考古文博學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