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墓陪葬品豐富,其中一樣東西最值錢,但盜墓賊卻不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盜墓的歷史源遠流長。

出於對價值連城的陪葬品的覬覦,古代的盜墓賊往往很瘋狂,上到帝王將相,下到富家權貴,誰的墓都敢挖。

網上曾有一篇文章說「中國最神秘的三座墓,一個找不到,一個挖不動,一個不敢挖」,這個不敢挖說的是秦始皇陵。

其實這是不準確的,秦始皇陵發現盜洞早已不是什麼新聞,而且據《宋會要輯稿》記載,早在宋朝建立之初,包括周文王、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墓葬在內的眾多墓葬都已遭到盜掘。

我們先不論宋朝這則記載的真假,單就盜墓者而言,只存在盜墓能不能成功的問題,不存在所謂的敢不敢的問題。

否則秦始皇陵的盜洞又作何解釋呢?

不僅如此,東漢末年的曹操為了籌集軍餉,首先設立「摸金校尉」軍職,盜墓這一活動直接官方化和公開化了。

值得一提的是,盜墓賊雖然是一種不光彩的職業,但卻有嚴格的「行規」。

首先從地區上劃分,盜墓賊分南北兩派。

其中北派中又分洛陽(河南)幫、關中(陝西)幫等很多派別,各派之間互有地域劃分,不能隨意進入別派「轄區」盜墓。

北派特點是「巧力」,盜洞的方位、形狀都特別有講究,甚至還發明了很多工具,比如洛陽鏟就是首先由北派盜墓賊發明的。

南派的特點是「巧技」,尤其擅長風水堪輿,使用「望」、「聞」、「問」、「切」四法往往能準確找到墓葬所在。

清朝末年的廣州盜墓賊焦四就是南派的「代表」,此人通過聽風、聽雨、聽雷、看土,就能判斷出地下是否有墓,墓中是否有金銀隨葬,是多還是少。

當然,由於大墓隨葬品非常多,所以盜墓賊往往都是挑選價值最高的、容易攜帶的離開,但有一樣東西卻例外。

什麼東西呢?玉!

比如上世紀90年代發掘的漢景帝堂兄楚王劉戊的陵墓,在考古學家發掘之前,劉戊的墓就遭到盜掘,但玉壁、玉龍、玉璜、玉沖牙、玉蓋杯這些東西都擺放完好,並沒有被帶走。

而金縷玉衣也只是其中的金絲被盜走,玉衣卻留了下來。

要知道,玉器不僅便於攜帶,而且價值遠高於黃金。

漢代的金縷玉衣用的都是羊脂白玉,每一塊都要價值連城。

其實並非盜墓賊不識貨,而是在古代,玉器往往是皇家之物,象徵身份等級,非平常人所有。

而且那個時代又沒有所謂的銷往海外一說。

所以,就算盜墓賊把玉器盜出,也無法脫手換成財物,反而會招來殺身之禍,得不償失。

黃金就不同了,黃金看不出皇家標識,融掉後也可以輕易出手,風險更小。

但到了近代以後,隨著帝制瓦解,盜墓賊也就不再有其他顧慮,包括玉器在內,什麼值錢盜什麼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代盜墓賊什麼都敢偷 唯獨一樣東西從來不拿

中國古代有厚葬死者的傳統。特別是帝王將相,他們在生前享盡榮華富貴;死後還將大量金銀珠寶帶入陵墓中當作陪葬品,妄想在他們想像中的另一個世界,繼續享受在人間一樣奢侈的生活。比如,秦始皇陵墓中就藏有大...

大墓誰先知系列:探密「鬼吹燈」

文/白頭翁郭沫若三生有幸。他是現代中國人中第一位親眼目睹二千四百多年前「完整版」金縷玉衣之人。公元1968年5月一支解放軍工程兵在河北滿城陵山打山洞作戰備工程時,正巧打在西漢王朝中山國靖王劉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