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地方發現了最早的「中國」,30年,光發掘墓葬就一千餘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很長,在這期間,封建王朝的歷史占了很大一部分。

而封建統治一旦建立,勢必會相應的出現由統治者管理的地區,還有在統治中占有特殊地位的國都。

歷朝歷代都有國都,可是追根溯源,我們中國最早的國都在哪裡呢?

20世紀末期,我國發現了處在山西省境內的陶寺遺址,它的面積很大,從前期發展到後期總面積大約超過了300萬平方米,當時很多人認為這就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朝代比較久遠的城鎮遺址罷了,但是經過考古學家精心縝密的考察之下,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發現--這有可能是我國最早的國都。

因為遺址在臨汾市,所以由市裡的文化局與社科院的相關部門聯合對該遺址進行大規模考察,考察結果讓人震驚!發掘者在其中不僅發現了大量價值連城的實用和非實用器物等對研究當時文化具有重要意義的文物,還在其中發現了紅銅鑄造銅鈴和類似的文字符號,這對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舉重若輕的作用。

這次發掘從1978年開始到1985年結束,共進行了7年的時間,但是仍然沒有徹底發掘出這千年之前的城市之中潛藏的文化內涵。

所以從1999年開始,新一輪的考古發掘工作又開始了。

國家非常重視這次的考古工作,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發掘,當然發掘結果也沒有讓國家失望,我們在陶寺遺址中獲得的收益遠遠比付出的要多,發掘墓葬一千餘座,其中大貴族墓葬9座,出土了陶龍盤、陶鼓、鼉鼓、大石磬、玉器、彩繪木器等精美文物,震驚海內外,確定了陶寺文化。

考古發掘出的器物有木製的、陶制的和玉制的,這說明當時的人們早就擺脫了落後的石器開始使用靈活性更強的木製品和陶製品,更讓人欣喜的是那些生活中常用的器物上也被人們上了色,成了彩繪木器或者是彩繪陶器,這說明當時的人們不僅僅滿足於「使用」,而是開始追逐「美感」。

另外,一些器物上繪製的花紋與後來青銅器上繪製的花紋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位我們探究青銅器的起源奠定了基礎,還有一些器物上繪製著十分原始的「龍紋」,那個時候的「龍」應該還是作為一種圖騰存在的,這就讓我們離「龍到底是真實存在但後來滅絕的生物還是一種靠人的想像繪製出來的形象」這個問題的真相更近了一步。

僅僅是一些發掘出來的器物我們就能得到如此多的信息,如果我們把這座龐大的城市遺址發掘徹底,那很多的歷史上的疑問都會得到解釋。

在這個遺址中發掘出來的墓葬中已經發現了陪葬品,而陪葬品包括實用器具和各種禮器,這個在中國延續了千年之久的陪葬制度算是陋習,但是在當時大概可以看做人們的思維進步的表現。

在長達三十多年的考古發掘工作中,工作人員還發現了很多具有重大意義的物品。

考古學家們根據陶寺所處的位置、發展程度以及被發掘出來的眾多物品間的聯繫認為這裡就是中國最早的國都。

很多方面都顯示,當時的陶寺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進入了早期的文明社會。

但是我們仍然有幾個地方沒有弄明白。

比如陶寺文明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如果說這裡比較先進的文明是由之前落後的文明進化來的,那麼其他地區為什麼沒有發現類似的文明呢?而且陶寺遺址中的器物上又為什麼會帶有龍紋呢?這應該是我們弄明白「中國龍」到底從何而來最便捷的道路了。

還有一個疑問就是陶寺遺址是怎麼滅亡的。

現代考古將該地文明的發展劃分為了三個階段,分別是前期、中期、後期,在不同的階段中這一城市的地址都有所擴大,文明程度也有發展,整體來說是欣欣向榮的發展趨勢,那麼它又是怎麼滅亡,被時間掩埋的呢?我們不得而知,這一切還要等到發掘程度的進一步加深來給我們答案。

應該說,陶寺遺址是中國最早進入王國階段的代表性遺址之一,對於後來文明的發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它所帶有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等暫時都可以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起源之一,一些考古學家認為這應該這應該就是最早的「中國」。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其中的很多問題我們還沒有搞清楚,比如我們的圖騰「龍」到底是怎麼來的,中華文明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等等,隨著考古學家對陶寺遺址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我們可能會逐步得到答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遼寧發掘出5000年前半拉山紅山文化遺址

中新網瀋陽1月11日電 (記者 朱明宇)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1日發布消息稱,該所已完成遼寧朝陽半拉山紅山文化遺址發掘,成為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發現。紅山文化代表中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

用考古學方法探索文化、追尋文明

十一月初,天氣漸冷、寒霜將至。「晉界」講壇第二期最後一講也在本周日與觀眾們如約而至,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曉毅老師將與觀眾一起,用考古學的方法探索文化發展的脈絡、追尋古代文明的遺蹟。 何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