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兩項考古發掘項目入圍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啟動,40個項目進初評

湖南兩遺址入圍「考古新發現」

華聲在線1月25日訊 今日,記者從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活動啟動,湖南有兩項考古發掘項目入圍初評,分別是湖南瀘溪下灣遺址、湖南寧鄉羅家沖遺址。

2017年全國經過批准的發掘項目達800多項,本次參選的40個項目可謂分量十足,優中選優匯集了全年考古的乾貨。

湘西地區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

下灣遺址地處沅水中游,隸屬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浦市鎮北郊。

1980年湖南省博物館聯合廈門大學等單位對該遺址進行了第一次考古發掘,並首次在沅水流域發掘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2017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首次主動性考古發掘。

從發掘情況看,下灣遺址自新石器時代以來,一直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除了新石器遺存外,還發現有商時期、戰國至兩漢時期以及宋至明清時期的遺存。

其中,新石器遺存是本次發掘最多的一類遺存。

此次發掘發現了高廟文化晚期玉器墓葬和大型祭祀場所,出土了一大批高廟文化遺物,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骨蚌器以及大量水、陸生動物遺存。

這些遺物不僅極大地豐富了高廟文化內涵,而且為該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羅家沖遺址可探索炭河裡文化源頭

羅家沖遺址位於湖南省寧鄉市青山橋鎮青山社區,遺址現存面積約25000。

2014年至2017年,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連續進行了兩次主動性考古發掘。

羅家沖遺址發掘出土了堆積序列完整地域特徵鮮明的大量器物標本,主體年代從新石器時代末期延續發展至商末周初,時代下限與炭河裡遺址相銜接,對探索炭河裡文化源頭、寧鄉銅器群出土背景及構建和完善湘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商周時期的文化譜系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在羅家沖遺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末期大型迴廊式建築基址,為探尋以石家河文化為代表的三苗遺存向南遷徙擴張的路線問題提供了重要線索。

■三湘都市報記者 吳岱霞 通訊員 何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瀘溪發現「高廟文化」遺存

將自治州人類活動歷史推至8000年前湖南日報8月7日訊(記者 張湘河 通訊員 李焱華 王芳)8月6日,考古學家在瀘溪縣浦市鎮下灣考古現場宣布:考古工作者在當地發現了「高廟文化」遺存現場。這一重要...

巴文化起源有了新證據

巴文化是巴國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創造的全部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會結構的總和。完整意義的巴文化為:戰國初,巴國溯江進入川東,始將青銅文化與當地的土著新石器文化融合起來,也將巴國文化與巴地文化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