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文化|武威曾是粟特商團的大本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絲綢之路

武威曾是粟特商團的大本營

從公元4世紀初葉寫成的粟特文古信札,到10世紀的敦煌吐魯番文書,記錄著絲綢之路上一批又一批的商人活動的情況,包括他們販賣的商品,以及交易的記錄。

大概年代在公元313年前後的粟特文古信札,記錄了以姑臧(武威)為大本營的一個粟特商團的商貿活動情況。

他們的活動範圍東到洛陽、鄴城,西到撒馬爾干,長途或短途販賣,把西方的貴金屬、香料、藥材運到中國,再把中國的絲綢運到西方。

出土文書中有許多契約,記錄了絲路商人交易的真實形態,我們舉幾個例子。

1997年,吐魯番洋海出土的《闞氏高昌永康十二年(477)張祖買奴券》,記當地官人張祖用行紲137匹,從康國來的粟特商人康阿丑那裡,買下名為「益富」的胡奴。

此外,吐魯番早期出土的《北涼承平八年(450)翟紹遠買婢券》,賣主石阿奴很可能就是來自中亞粟特石國的粟特人。

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還發現過粟特文的買賣女婢契約。

敦煌藏經洞發現的《唐天寶某年王修智賣胡奴契》(敦煌研究院收藏),也是買賣胡奴時所訂立的契約。

畫家張大千在20世紀40年代在敦煌得到一件《唐沙州某市時價簿口馬行時沽》的文書,登錄著「蕃奴」「蕃婢」,與馬匹一起標價出售,這是因為在唐朝的市場上,人口和牲口同等對待,都在市場中專門經營這兩種商品的「口馬行」來進行交易,這件文書就是沙州市場官員把口馬行的外來奴婢和馬匹的價格上報給上級官府的記錄。

粟特人是絲綢之路上的人口販子,他們把中亞粟特地區、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地區的男女奴隸,倒賣到高昌、敦煌,以及中原一些地區。

這些被倒賣的男女奴隸多被命名為中國人熟悉的吉祥、褒義、好聽的名字,如「益富」「綠珠」「綠葉」等,是非常中國化的名字。

粟特商人把倒賣的奴婢起這樣好聽的名字,目的顯然是為了兜售他們的商品。

記錄粟特商人販賣的商品的典型史料,是吐魯番出土的麴氏高昌國時期的《高昌內藏奏得稱價錢帳》,買賣的商品有金、銀、絲、香料、鬱金根、硇沙、銅、石、藥材、石蜜,除了粟特商人向西販運的絲之外,大多數是西方的舶來品。

而且貿易的雙方基本都是粟特人,也就是說,從西方來的粟特商人把大宗貨物運載到高昌,由高昌的粟特商人買下來,再分散或整批運至河西或中原地區興販。

粟特人商貿活動

至於貿易的形態,我們也可以從吐魯番文書中得到很多印證。

我們知道,粟特人經過長時間的經營,在撒馬爾乾和長安之間,甚至遠到中國東北邊境地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貿易網絡,在這個貿易網絡的交匯點上,建立起殖民聚落,作為他們東西貿易的中轉站。

吐魯番文書《唐垂拱元年(685)康尾義羅施等請過所案卷》,記錄了兩組從粟特、吐火羅來的商人在西州重組商隊,準備從西州到長安去經商。

另一件吐魯番文書《唐西州高昌縣上安西都護府牒稿為錄上訊問曹祿山訴李紹謹兩造辯辭事》,則記錄了一些居住在長安的粟特人,他們與漢商一起,西到弓月城及更西地區經商販易的情況。

粟特商人的活動範圍十分廣闊,一般來講,他們是要組成較大的商隊來一道行動,特別是經過像塔什庫爾干山區或翻越達坂的時候,更是要成群結隊,以防強盜劫掠。

但是,到了唐朝在顯慶三年(658)滅西突厥汗國、控制整個西域中亞地區以後,開通道路,列置館驛,行旅要較以前安全,粟特商隊可以不必再組成大的商隊,所以我們在吐魯番文書中看到的一些個人的行旅情形,如吐魯番出土的《唐開元二十年(732)瓜州都督府給西州百姓游擊將軍石染典過所》文書,記載了粟特商人石染典帶著作人康祿山、石怒忿以及家生奴移多地,還有牲口等,從安西(今庫車)先到瓜州市易,準備再到安西經商。

文書顯示,石染典一行經過懸泉守捉、常樂守捉、苦水守捉、鹽池戍守捉等地方上的鎮防機構,由官員勘查後,來到沙州。

石染典向沙州官府呈報自己攜帶奴隸、牲口到沙州販易,並申請去伊州的過所。

文書上有沙州市令張休勘同的字樣,確認石染典所帶人員和牲口數目屬實。

這是一件難得的文書,是粟特商人活躍在絲綢之路上的最好的證據。

(本文節選自《出土文獻所見絲綢之路概說》第三部分《出土文書記錄了絲綢之路東西傳播的商品種類和商貿情形》。

作者簡介:榮新江,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史研究會理事、副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常務理事。

《唐研究》主編、《敦煌吐魯番研究》編委、《中國學術》學術委員會委員。

來源:涼州文化研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出土文獻所見絲綢之路概說

作者: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榮新江 內容提要:絲綢之路研究主要依據三個方面的資料,東西方的傳世文獻,絲路沿線發現的文書,各地出土的文物。絲綢之路沿線的敦煌、吐魯番、樓蘭、尼雅、焉耆、庫...

文物所見西域粟特人的社會生活風尚

粟特人是活躍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商業民族,他們隨著商業活動的頻繁而進入西域,成為促進古代西域社會文化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應用考古發掘資料、出土文獻史料以及典型文物圖案等,探討了粟特人在西域的商...

甘大明:粟特文古籍解讀重證歷史

今天,雖然粟特語幾乎已成了死語言,粟特人也成為一個歷史名詞,但這個民族卻給我們留下了一宗寶貴的歷史遺產——粟特文古籍。粟特文文獻在20世紀初被發現以來,引起國際學術界的極大興趣,粟特文文獻為研究...

千年前的「淘寶」 跟著粟特人去絲路

絲綢之路上發生了什麼有趣的商貿故事?3月4日,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劉進寶做客成都博物館,帶來講座《絲綢之路上的商業貿易》,講解古代商人怎麼做生意,通過絲路「淘寶」帶來了什麼機遇。

玄奘之路——絲綢之路與絲路貿易

文 / 馮培紅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絲綢的西傳、中亞商品的東來、粟特胡商的漢化、西域貨幣在河西地區的流通,這些都引起了中亞諸國對東方中國的美好憧憬,出現了以粟特人、回回人為主的東向民族移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