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故宮186萬文物僅展出0.9% 未來全網上公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展示的文物從1%到2%,到3%,到明年年底8%以上,這樣人們才能看到更多的信息。
這些文物也不是沉睡在庫房裡,而是它們每天能夠保養。
」9月8日,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以「傳承·融合·新生」為主題的2018中國古建築國際論壇上如此表示。
↑故宮博物院院長 單霽翔
談及故宮的開放程度時,單霽翔表示,過去紫禁城開放30%,2014年是個轉折點。
我們終於開放了50%,超過了一半,52%。
2015年達到65%,2017年達到76%。
現在已經開放到了80%。
大量過去非開放區,今天都變成了展區、展館、展場,解決我們開放度不夠的問題。
比如午門雁翅樓2800平方米,今天變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臨時展廳之一。
單霽翔還表示,保護文物是全民的責任,全體地球人的責任,每個人都有保護文物的權利、義務、責任,應該叫大家能夠參與到保護中來,不能在死守了,不能再封閉保護了,一定要每個人都有保護文物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授予權。
於是我們開啟了前所未有的開放行動。
以下為發言實錄:
單霽翔:大家好,剛才在台下主持人告訴我,你可以多說一點,結果波明老師說,不要話太多。
不太好掌握,我爭取話不多不少。
這個地方,大家都去過,故宮博物院,過去叫紫禁城。
進入新的世紀,它發生了一件大事。
2002年,它迎來了一位院長,我們的鄭欣淼先生,他啟動了一項重要工程,故宮整體維修保護工程。
鄭院長希望用18年的時間,把紫禁城的1200棟古建築全部修繕好。
永樂皇帝手中建成的這座紫禁城,1420年。
2020年,就是它600歲生日的時候,鄭院長希望它成為一個重生的,融入今天人們社會生活的一座博物館。
今年已經16年了,簡單幾個圖片看它的足跡。
這是當年開工的第一座古建築,武英殿,當時是文物交流中心使用的。
他們搬走以後進行修繕,成為我們的書畫館,很多年輕人來觀展。
西部最大的宮殿慈寧宮,當年也是國家文物局使用的,搬走以後,成為我們的書畫館。
鄭院長在任10年,苦口婆心、鍥而不捨地,把當時盤踞在故宮裡面的13個被外單位占的院落,把這些單位全部請出去了,這是一個很難的事。
故宮又不收房租、又不收水電費,又沒有尾氣、沒有噪音。
其中有7家是國家文物局占用的,正好這10年,做了10年的國家文物局局長。
其中做的一件事,幫助鄭院長,幫我們家那些單位,你得給他房子,或者給他資金,不能讓他到大街上辦公,也很難。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最後一家搬走以後第二年,不小心,我到故宮博物院當院長了。
我的感觸很深,我們每個人要多做好事,最後落到我自己頭上。
鄭院長糾正了很多歷史遺憾。
1923年6月一把大火把建福宮花園燒掉了,經過國務院批准,今天把它修好了,成為故宮博物院教學和文化活動的地方。
這把大火還燒了南邊的中正殿,成為故宮研究院、藏傳佛教研究所陳列展覽的地方。
今天,我們開始修那些建築密集的區域,紫禁城大致可以分兩大區域,一個是南面的外朝建築高大,一個是北邊的內庭建築低矮密集,比如東西六宮。
紫禁城裡建築最密集的莫過於乾隆花園,它是乾隆皇帝85歲退休之前,給自己建的一個太上皇的宮殿,160米長,38米寬。
這項工程起,我們開始研究怎麼樣把這些工程項目變成研究性的保護項目。
做了一個7年的修繕計劃,每一道工序都要詳細地記錄公開出版修繕的報告,每一件文物都要用原工藝、原材料、原技術進行修身。
從牆上摘下的牌匾、楹聯都要準確記錄,不能有所改變。
我們開始引進了考古的理念。
考古一層一層不斷地挖掘以後,揭示它的歷史信息,古建也是這樣,它也是不同的時代疊加了不同的信息。
比如它的屋面、梁架都要認真地一層一層地剝離,來確定它的年代,它使用的材料,它採取的技術,這樣梁架上的考古,變成了一個常態。
什麼時代的材料,什麼時間替換了什麼,今天需要替換什麼,詳細地記錄,每一件木構件,今天我們決定取捨的時候,都要有依據。
再有在修城牆的時候,先是用了一年半的時間進行了各種儀器的利用下,它的狀況,它不同的段落之間的病態,和今天能夠承重的和能夠應對今後氣侯變化的不同的信息以後,才開始有針對性地修繕。
最近我們又啟動了養心殿的研究性保護項目。
兩年8個月時間,沒有先對它的文物本體進行工作,而是集中了社會各界和故宮的各個部門的技術力量,先設立了33個攝像室,改變了過去的做法。
過去一座古建築要修的時候,先是古建部進行勘察設計,批准以後,把它圍起來,我們的工程處進去,然後準備開工,我們的修繕技藝部進去,然後展擔部(音)進去布展,做好了,開放部進去對外開放。
這樣的流程是不科學的。
今天一開始,所有的部門和所有的可以聯繫到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都參與進來,先把各方面的內容,從歷史沿革、勘察設計的結果、可移動、不可移動、室內室外物質、非物質的遺產進行清晰界定,開始一層一層研究,不斷地一直到每個建築構件的部位和今後的功能。
我們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培訓,培訓了200多名為養心殿專門培養的工人。
比如這些磚,比如我們的瓦,比如石材,比如木構,比如油漆、彩繪,像這樣的一個一個裱糊培訓以後,我們才敢開工修繕養心殿。
一開工修繕就可以知道它的未來,比如過去30%的觀眾到故宮要看養心殿,實際上它開放的區域也只占養心殿的30%,每天進的人,嚴重地3倍超過它的承載能力。
這次在修繕之初,我們就知道,將來能夠開放多大範圍,能開放到90%,並且它每一棟房間將來的功用清清楚楚。
在修繕之前,我們的展擔(音)部門、開放部門,安保部門,不會修完古建築開始安防設施,技防設施,而是一開始就是一個整體的計劃。
通過18年古建築修繕工程,要解決三個嚴重問題。
第一個問題,平時我們說故宮是世界最大規模的古代宮殿建築群,長期以來開放區域只占30%,70%都是非開放區。
第二個問題,有186萬件文物藏品,真正展出的只有0.9%,大量的99%的文物藏品是沉睡在庫房裡面的。
第三個問題,觀眾雖然很多,但是80%的觀眾進了故宮博物院都是目不轉睛地往前面走,往往都是看看皇帝躺在什麼地方,皇帝在什麼地方結婚,穿過御花園就走過去了,沒有獲得更多的文化之旅的收穫。
伴隨著古建築修繕進行了環境整治,這是五年前的景觀,這是四年前開始整治時候的景觀,這是三年前的景觀。
大家瞧那個院子裡還有最後一棟才崗房,一共拆除了135棟臨時建築,14800平方米,最危險的就是有59棟彩鋼房。
10月10號院慶那天,把最後一棟彩鋼房拆倒了,沒有了。
這樣就實現了5年前提出的諾言,要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還過兩年,紫禁城600歲生日。
環境整治不是像我說的這麼簡單,要做大量的艱苦卓絕的細緻的工作。
比如這是5年前一張照片,當時故宮博物院的地面鋪的都是瀝青,就是柏油的地面。
太和門廣場鋪的都是水泥磚,市政管道通過去的時候,用水泥一抹坑坑窪窪。
那些綠地是用鐵欄杆圍起來的,還有那些高高低低的井蓋、燈杆,跟歷史環境都不協調,這次古建修繕要都給它改正。
用了兩年半的時間,我們把它恢復了。
今天人們到故宮博物院看到的地面,鋪的都是傳統建材的地面,磚的地面,石材的地面,上千年的鐵欄杆全部都去掉了,綠地反倒養護得更好了。
我們做地上,同時還要做天上。
我們的瓦上經常有很多的雜草,看起來很脆弱,其實它們生命力很強,它們要生存,把根扎在瓦裡面,雨水灌進去,梁架就會腐朽。
古建築經常要維修,就是保養不善。
我們開始加強日常的零修、維修,使它保持常態的健康狀態。
我們宣布,地上不能有一片垃圾的同時,屋頂上不能有任何一根草。
比如過去古建築,尤其春天一看像草地一樣,今天紫禁城裡面瓦上沒有一根草,使我們的維修,使我們的大修,又通過維修來減少大修。
今天我們希望人們到故宮博物院看到的是綠地、藍天、紅牆、黃瓦的美景。
現在除了藍天,有個別的日子辦不到,其他的都已經做到了。
今天,我們就有條件擴大開放。
過去紫禁城開放30%,2014年是個轉折點。
我們終於開放了50%,超過了一半,52%。
2015年達到65%,2017年達到76%。
現在已經開放到了80%。
大量過去非開放區,今天都變成了展區、展館、展場,解決我們開放度不夠的問題。
比如午門雁翅樓2800平方米,今天變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臨時展廳之一。
我們每個月都會接待外國的文化部長、博物館館長、外國大使,他們一到這個展廳,眼睛都亮了,紛紛要求把他們的展覽送來,所以這個展覽很忙,每天多則35000觀眾參觀這個展覽。
去年年初中國和印度的雕塑藝術展,阿富汗博物館的寶藏展,法國18世紀珍寶藝術展,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個大山,卡達的珍寶展。
我們正在展的齊白石,昨天開放了來自摩納哥的展覽。
人們進入故宮博物院的習慣一直往前走的狀態,得到很大改變。
西部區域從來沒開放過,經過這次修繕以後,把它開放了。
故宮的員工把這片區域稱作「女性的世界」。
我想了想不是太準確,我加了兩個字,這裡是「退休女性的世界」,在職女性還沒到這邊來,這邊是皇帝的母親,皇太后、太妃,她們在這裡生活很悠閒,建了很多佛堂和花園。
慈寧宮院落很大,在這裡建了5個雕塑展廳,成立了雕塑館。
故宮有100500件各個時期不同材質的雕塑,過去沒有館的時候,都在庫房裡面。
比如這兩尊菩薩1500年,北齊的,3米多高,幾十年站在牆根底下。
我第一次到我們的庫房嚇我一跳,我說誰躺在台階底下,他們說是周總理特別關心故宮博物院,秦始皇兵馬俑出土了給故宮一套,我說兵馬俑怎麼這個待遇?我們趕快進行了修復,今天把它展出來。
當我們的文物沒有得到細心呵護的時候,蓬頭垢面,得到保護以後,展出來光彩照人。
所以我們下決心,兩年以後,紫禁城600年的時候,186萬件,每件文物都必須叫它光彩照人。
旁邊這個院子就是所謂甄嬛住的地方,她的原形乾隆皇帝的生母,在這裡住了42年,把她住在這裡面時候的家具、用具擺在原處。
乾隆皇帝每天給母親請安,就是這個房間。
當時乾隆皇帝看到的情景跟今天觀眾看到的情景一模一樣,復原了。
她喜歡收藏,把她的收藏200件文物在兩邊進行了陳列。
今天故宮博物院開放了所有花園,兩個明代、兩個清代,最後開放的是明代的慈寧宮花園,106棵大樹、古樹,園中的佛堂也進行了開放。
今天故宮開放了所有的城門、角樓,東西南北四個城樓、四個角有四個角樓,幾年以前全是存著文物。
大量的文物在裡面存的不密封,塵土進去,好厚一層土。
文物得不到展示,角樓、城樓得不到修繕、得不到開放。
我們把城樓上的文物全部拿下來進行修繕、展示,把城樓、角樓一座一座開放。
這是東華門,今天成為古建築館。
我們有4900件古建築相關的藏品,還搭了一個二層平台擴大展現,人們可以近距離看古代建築的彩繪和構造。
圓明園成套的燙樣、金屬構件、玻璃畫都有展示。
神武門是故宮的北門,今天人們臨走出去之前,還會有驚喜,原來神武門上面變成了兩層巨大的展廳,經常有精彩的臨時展覽。
故宮今天開放了城牆,北京城過去有城牆,但是非常遺憾都拆掉了,但是紫禁城的城牆是完整的,從來沒有開放過。
打開城牆,人們很興奮,登上城牆高處看紫禁城的風光,看外面的景色,人們還可以沿著城牆走下去,還會有驚喜。
過去只能遠遠眺望、遠遠拍照的角樓,今天可以走近。
我們做了一個25分鐘虛擬現實的作品,進行建築文化的普及。
我們開放了大戲樓,100多年都沒有演戲,300年的戲樓還能在演戲嗎?一直有疑問。
這些木結構的古建築,越經常維修越健康,越放置,越糟朽得快。
今天大戲樓重新開始了演出。
紫禁城1200棟建築里,唯一民國時期建成的建築,1914年從瀋陽故宮熱河避暑山莊運過了23萬件文物沒有地方存放,政府給蓋了第一個為博物館建的庫房寶蘊樓,它100歲生日的時候,把它開放了。
今天是故宮博物院早期的院士陳列館,1925年10月10號建院,前後有6任院長,每任院長都是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做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但是每一任院長都沒有好下場。
從我們的義配基(音)先生,一直到鄭院長,做了那麼多事,但是7年前進了一個小偷,他不幹了,叫我來了。
他的前任張忠培教授,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在任時候出了安全問題,被處分下去。
所以這是個高風險的崗位,有今天,沒明天。
平常說做一件事要萬無一失,但是我們做的是叫「一失就萬無」,你做999件事,一件事沒有做好,文物損壞了,你只能下台。
故宮博物院院長,我擔當不了這責任。
我們故宮1500名員工,擔當不了這責任,怎麼辦?出路何在?最近,我們想好了,出路就在於層層分解壓力。
保護文物是全民的責任,全體地球人的責任,每個人都有保護文物的權利、義務、責任,應該叫大家能夠參與到保護中來,不能在死守了,不能再封閉保護了,一定要每個人都有保護文物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授予權。
於是我們開啟了前所未有的開放行動。
比如太和殿兩邊各有一個門,從來沒有開放過,今天左翼門打開了,看到了騎馬射箭的廣場。
右翼門打開了,人們看到原來迎面就是18棵300年樹齡的大槐樹。
人們第二次到故宮博物院,第三次到故宮博物院就不會一直往前面走了,西面看展覽,東面看景區,他們就會散開來,人流壓力也沒有了。
我們還要繼續開動腦筋。
比如我們有一個奉先殿,祭祀祖先的,現在居然是鐘錶館,為什麼是鐘錶館?文化大革命中,來了一個臨時展覽,就把奉先殿2000多件文物抬出去了。
我們今天要把文物布置上,把外國文物放在這兒,這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地方。
這個地方很火叫延禧宮,適合展覽外國文物。
明年建成外國文物館以後,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都能看到精美的外國文物了。
下個月,我們開始開放這座大倉庫,這是我們思考的革命性的變化,這個倉庫是紫禁城最大的一個倉庫,叫南大庫,156米長。
但是幾十年裡面堆物、堆料,堆的一些建築材料很危險。
我們今天把它修好了,做家具館。
我們明明有6200件明清家具,現在在90多個庫房裡面塞著,再也沒有出來。
小的家具摞了11層。
這兒有一個小炕桌,紫檀架子,鑲了一圈和田玉,今天展示出來了,光彩照人。
把2000件明清家具在這裡面進行展出,使人們能看到我們這些家具。
每天能通風,每天能保養,觀眾每天能參觀,專家每天能研究。
把瓷器庫房打開、佛教庫房打開,展示的文物從1%到2%,到3%,到明年年底8%以上,這樣人們才能看到更多的信息。
這些文物也不是沉睡在庫房裡,而是它們每天能夠保養。
但其實我們心裡明白,我們開放再多的區域,舉辦再多的展覽,來故宮博物院參觀的觀眾,仍然是全球人口很少的一部分。
全世界只有一座博物館每年要接待上千萬的觀眾,我們去年是1670萬觀眾,全世界第二名是羅浮宮810萬,不到我們一半。
但是我們能從千萬級的博物館觀眾變成億萬級,變成十億萬級。
我們藉助網際網路技術。
去年故宮博物院的網站8.91億訪問量,中國第二個文化機構是1.8億。
我們把英文的網站做得更加強大,傳播建築文化、故宮文化。
把青少年網站做得更加活潑,在網上給孩子們講通俗有趣的故事,舉辦網上展覽,正在舉辦的展覽在網上進行展示。
我們把全部文物藏品186萬件文物,每一件網上公布,人們可以查閱到任何一件的信息。
今天我們在做什麼?我們設了3個攝像室,用高清晰的攝像手段,把藏品照片、古建築照片,進入網站,人們得到更多信息。
使人們在家裡面,在世界各地看到全景的故宮,更加震撼的古建築群的這些展示。
加大微信、微博的力度。
我們的微信,由於一些欄目,契合年輕人的喜好,今天的訪問量有很多的粉絲。
我們加大微博,跟大家討論,你們需要什麼,給你展示什麼。
很多需要故宮每天的美景,我們就會把美麗的照片放上去。
網站不是每個月要更新,每個星期要更新,一定要每天更新,人們才能每天有碎片化的時間來看。
比如說前年紫禁城的初選,一組照片放上去,1425萬的訪問量。
去年不下雪,我們著急,但是天無絕人之路,去年來了紅月亮,晚上9點到11點,我們拍了一組紅月亮放上去,第二天早上2000萬點擊率。
我們建立了故宮社區,故宮社區就是一個大平台,人們不斷地參與故宮網站的活動,點擊我們的信息,它就可以在紫禁城給它一塊地。
隨著它的積分增加,可以在它的地上蓋房子,積分越多,蓋房子越多。
千千萬萬人在我們網站上去要地蓋房子,說這是北京城唯一不要錢的地,不要錢的房子。
我們用這些技術,建立了數字博物館。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是全世界今天博物館最好的數字博物館,它不但在技術先進、設備先進,更在於它所有的項目都是原創來傳播我們博物館的文化、古建築的文化。
比如故宮有1200棟古建築群,人們不可能都走到,也別沒有都開放,人們在數字地圖上可以了解任何一棟古建築信息。
比如一些狹小空間,乾隆皇帝的三希堂,只有4.8平米,人們進不去,虛擬現實中,人們可以走進養心殿,走進三希堂。
虛擬現實劇場,故宮做VR已經很多年了,現在有6部關於古建築的片子,在虛擬現實劇場裡面演示。
剛才說到我們在修養心殿,養心殿在修繕過程中,人們走不進去,我們就建了虛擬的養心殿。
人們可以再次走進養心殿,感受會不同。
他可以坐在皇帝的寶座上,自己批批奏摺,還可以比較,自己批的和皇帝批的,誰批得好,自己可以召見一下大臣,每個大臣都會說500多句話,你問他任何問題,都會積極地應答。
比如說,我最近是不是胖了,大臣就會告訴你,不重不微。
總之,我們用了三年4個月時間,建成了數字故宮社區。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是全世界博物館中最強大的數字平台,已經誕生在這裡了。
它的功能在不斷地強大,比如公眾教育、文化展示、參觀導覽、資訊傳播、休閒娛樂、社交廣場、休閒交流、電子商務,我們會與時俱進地走。
今後兩年將會建成智慧故宮。
兩年以後,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傳播力量、世界遺產監測水平、我們的安防、技防將更加強大。
兩年以後,我們真正能夠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美地交給下一個600年,謝謝大家!
(見習編輯:於浩)
故宮養心殿今起動工修繕 2020年開放面積將超8成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李潔)在經過兩年多的文物記錄、撤陳,文物殘損病害的修復,古建築勘察測繪、匠人培訓選拔等工作後,今天下午,養心殿正式動工修繕,涉及養心殿、工字廊、後殿、梅塢等13座文物建...
故宮網紅館長單霽翔:2年後要讓186萬件文物光彩照人
南都訊 見習記者李飛 9月8日,2018中國古建築國際論壇在北京開幕。在論壇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故宮古建築修繕要解決開放區域不大、文物展出不多和遊客感受不深等三方面問題。此外,他認為,...
單霽翔:我是故宮看門人,我的責任是看好這個院子
如果說故宮博物院是承載了600年歷史風霜的全中國最大的院子,院長單霽翔說,我就是故宮的看門人,我的責任是看好這個院子。12月6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舉辦的「近現代建築遺產與當代城市更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