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知新疆 | 揭秘吐魯番曠古逸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期待中~
吐魯番位於新疆東部天山南部盆地,漢代稱「車師」,十六國至唐代稱「高昌」。
歷史上,這裡一直是多民族聚居地,西域地區漢文化遺蹟在吐魯番保存最多,尤其在高昌故城東北戈壁上的阿斯塔那古墓群,考古工作者們挖掘出了大量的從魏晉南北朝到唐代時期的珍貴文物,有墓誌、繪畫、文書等等,從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絲綢之路」中間站吐魯番的繁榮景象,為我們研究西域人民的手工業發展、文化藝術等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
比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了大量的伏羲女媧圖就是最好的例子,這些伏羲女媧圖雖然作為中原文化的素材,但卻在這裡表現出了濃郁的地方特徵。
其實,關於伏羲女媧的傳說非常多。
其中有這樣一種記載:伏羲、女媧是中國上古社會兩位古神,伏羲居於「三皇」之首,他的功績恩澤後世,關於他創造人類文化的許多傳說,至今仍在流傳。
其首功據說是畫卦結繩(《淮南子•要略篇》)。
畫卦以窮事物之源,結繩以記事,古人認為均是文化起源的象徵。
女媧雖在「三皇」中居伏羲之後,但其育化人類以充宇內,定嫁娶之制以明禮義,功業更為顯赫。
《獨異志》則記有伏羲女媧為兄妹,後結為夫妻育化人類的傳說。
看來,伏羲女媧是被古人作為祖神、生殖神、文化英雄的合體來崇拜的。
祖先崇拜與生殖崇拜應是其中的主旋律。
此外,伏羲和女媧兄妹二人結為夫妻繁衍人類的故事出自唐人李冗的《獨異志》:「昔宇宙初開之時,有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而天下未有人民。
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
兄即與其妹上崑崙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
』於煙即合。
其妹即來就兄,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
今時娶婦執扇,象其事也。
」
伏羲女媧麻布畫唐長184厘米,上寬85厘米,下寬75厘米,吐魯番阿斯塔那76號墓出土。
(圖片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編《絲路瑰寶》)
吐魯番出土的伏羲女媧圖繪於絹或麻布上,一般用木釘釘在墓室頂部,畫面朝下,正對墓主。
.少數畫摺疊後包好擺放在死者身旁或蓋於死者身上。
畫圖長不足2米,寬1米左右,多為上寬下窄的倒梯形。
畫面中心繪有一對男女連臂或交臂,或手勾對方頸腰。
男子為伏羲在右,氣宇軒昂,頭戴幞頭,左手執矩(木工曲尺);女子為女媧在左,高貴端莊,束髮高髻,濃眉高揚,鼻直唇紅,右手執規(丈量器具)。
二人上穿大袖袍衫,兩身合著傘狀短裙;下身蛇尾纏繞相交。
周圍是浩浩宇宙,日月運轉,星辰環拱,星辰間有連線,表現南斗、北斗等星宿星座,流雲紫氣飄逸飛卷。
儘管各幅畫的構圖和筆法不盡相同,但畫像內容和形式卻都與中原的伏羲女媧畫像一脈相承,都是兩漢以來伏羲女媧圖像的延續和發展。
從畫風上看,吐魯番出土的伏羲女媧圖出現了兩種風格。
首先,伏羲女媧雖然是古代傳說中的神話人物,卻完全用寫實的手法,取材於現實生活,且隨著不同時代的崇尚喜好而變化發展,將伏羲女媧分別塑造為典型的士大夫和仕女形象,整個畫面纖巧秀麗。
另一種類型的人物形象、敷彩和用筆都是典型的西域畫風,其人物造型均為深目高鼻、卷髭絡腮的少數民族形象,著對襟胡服。
更主要的是在繪畫手法上運用西域原創的「凸凹暈染法」,面部肌膚的背光部分,運用赤褐色作成片的暈染,中間受光部分則不加塗染,從而顯示出肌肉的高低起伏,具有強烈的立體感,整個畫面粗獷雄渾。
其實,伏羲女媧圖像是漢畫像石上表現最多的題材內容之一。
女媧是我國遠古傳說時代母系氏族的著名首領之一,生於成紀(今甘肅天身,女媧蛇軀。
」另外,南方苗人夙奉伏羲女媧為先祖,而古代三苗活動於江漢地區,後來楚文化北漸中原,伏羲女媧的崇尚之風也隨之北傳,至漢代以創造日月萬物的造物主和繁衍人類的先祖而成為華夏黎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左圖:「伏羲、女媧」畫像石漢代5工蘇徐州市睢寧縣雙溝地區出土。
(圖片來源:孟慶利《漢墓磚畫「伏羲、女媧像」考》葉爾米拉提供)
右圖:「伏羲、女媧」畫像石漢代山東沂南縣北寨村出土。
(圖片來源:孟慶利《漢墓磚畫「伏羲、女媧像」考》葉爾米拉提供)
伏羲女媧的圖像西漢中期至東漢時期,其流行地域集中在湖南、鄂北、豫南、蘇北、皖北、魯西南及四川等地。
主要為畫像石和畫像磚。
中原的伏羲女媧圖,從時空分布上,先源於南方,繼之呈現由南向北、由東向西發展的趨勢,晚期盛行於西北河西地區。
東漢滅亡以後,伏羲女媧圖逐漸衰落,可能與社會宗教信仰和喪儀葬俗的變革有關。
當中原伏羲女媧信奉由盛轉衰時,卻在唐時的吐魯番地區盛行起來,至武周末年才漸漸消退。
吐魯番地區為什麼長期隨葬伏羲女媧圖,究其原因:一是自西漢在此屯墾,至唐代800餘年間,先後不斷有中原戍卒移民定居,同時中原漢族的傳統文化藝術和風俗習慣也隨之移植塞外。
漢民歷來重視喪葬,視死如生,其文化傳統和喪儀葬俗都遵循一整套的觀念和規制,與中原一脈相承。
第二個原因是,我國西北自古相傳伏羲部落生息在渭水流域的天水、秦安一帶,兩漢時期甘肅地區盛行用伏羲女媧裝飾墓室,曾出土大量伏羲人首蛇像的石刻、畫像磚和壁畫,至今秦州十景以伏羲卦台名列首位,天水伏羲廟仍聞名中外。
吐魯番地區屬於絲綢之路繁華地段,歷代遷入當地的漢民中以陝甘人較多,伏羲崇拜風俗也就隨西遷移民傳入了吐魯番地區,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
伏羲女媧手執矩規圖像的出現,絕對不是偶然的,以圖證史,它是古代丁程製圖和丁程幾何作圖所取得的科學成就的一個寫照。
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古代科技符號的象徵,蘊涵著中國文化所具有的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
規與矩不僅是古代科學技術的象徵,而且規與矩二詞還一直是中國古代文獻中最為常見、出現頻率極高的科技詞彙。
我國古人的宇宙理論有蓋天說、渾天說、晝夜說三種,其中蓋天說影響最大。
古人云「天圃如張蓋,地方如棋局。
」因為如此,聰明的畫家便讓伏羲女媧手持規矩,從而將「天圓地方」的宇宙觀表達了出來。
知新疆
伏羲女媧圖這樣的神秘藝術,完全是為了滿足人們在特殊環境下的某種心靈寄託。
它不是為了自娛,也不是為了觀賞,而是為了適應人們神秘的心理狀態,為了實現人祈求與神溝通的願望。
它不僅使離鄉背井生活在高昌的漢人得到福祉,而且也使當地少數民族產生幻覺,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和信奉。
從高昌墓葬中出土的伏羲女媧圖看,二神不僅被當地民族所接受和推崇,而且圖中的伏羲女媧已經被他們改造成深目高鼻、卷髭絡腮、胡服對襟、眉飛色舞的西域民族形象。
神話傳說中,伏羲女媧兩位開天闢地、孕育人類的始祖,遨遊於蒼穹之間,洋溢著萬種風情與浪漫色彩。
尤其是作為一種神秘的象徵符號,伏羲女媧圖在高昌地區顯示出的地方化,是漢文化紮根西域的一個重要標誌。
今天故事講完啦!
活動開始啦!
活動規則請往下看!
舉個例子
活動形式一:微友轉發活動連結到微信群並附加一段文字(附加文字例:轉發「講故事·知新疆」即有機會獲得精美禮品一份!)。
並截圖回復到「克拉瑪依零距離」微信後台。
按照轉發群的數量以及群人數的多少,以每周轉發人數量排名的第一名獲得獎勵。
活動形式二:微友轉發活動相關連結到朋友圈並附加一段解讀歷史剖析故事的文字(附加文字例:李聖天深受中原文化影響,始終不渝地堅持對中原王朝的臣屬關係,維護祖國統一,對後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截圖回復到「克拉瑪依零距離」微信後台。
並在相關內容里評論,邀請好友點讚。
按照點讚數量的多少,以每周點讚排名的第一名獲得獎勵!
活動即日起開始,
持續一個月,並且每周都有新故事!
小夥伴們,還等什麼!
趕緊參與吧~
小編我可先去轉發嘍!
-- END --
絲路花語③ | 舒敏:《穆天子傳》和《伏羲女媧交尾圖》
編者按:繼《絲綢之路起源考與三條古道》後,本期繼續推出「絲路花語」第3集《<穆天子傳>和<伏羲女媧交尾圖>》。「絲綢之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本文謹選取舒敏老師對《穆天子傳》和《伏羲女媧交尾圖...
男左女右習俗怎麼產生的 為何我們要遵從男左女右
在我們生活中,「男左女右」的概念貫穿到生活中各方面,成為約定俗成的標準,上公共廁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另外,還有照結婚玉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禮儀場合等等,男的往往在左邊,女的往往在右邊...
充滿神秘色彩的《伏羲女媧交尾圖》
伏羲、女媧都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天神和人類的祖先。早在戰國時期的著作《山海經》中,就有了關於伏羲和女媧的記載。古史傳說中的伏羲教人們結繩記事,結網捕魚,馴養動物,於是我們人類才學會了計數,產生了漁...
伏羲女媧圖:西域高昌國古墓里的人首蛇身圖,其神秘含義至今未解
我國新疆的吐魯番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絲綢之路在進入新疆後,分成南、北、中三條道路,無論走哪一條,都要經過吐魯番,因此,吐魯番可以說是古代四大文明體系匯流的交匯點。在吐魯番市東南大約40公里處...
文物所見西域粟特人的社會生活風尚
粟特人是活躍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商業民族,他們隨著商業活動的頻繁而進入西域,成為促進古代西域社會文化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應用考古發掘資料、出土文獻史料以及典型文物圖案等,探討了粟特人在西域的商...
知道中國「男左女右」習俗的歷史由來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男左女右,好像約定俗成地滲透到了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上公共廁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另外,還有照結婚玉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禮儀場合等等,男的往往在左邊,女的往往在...
兄妹通婚?在神仙中的地位玉皇大帝都不敢過問
現在的玄幻小說,經常塑造一個人物,創世神。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天要亮天就亮。站在懸崖頂端,手指天地。頂風尿三里,牛掰的很。創世神真不用想像,在古時候真有,楚帛書里就載伏羲是創世神。
《大唐西域記》最早寫本殘卷新解
——「唐僧」玄奘和高昌王室關係密切「近期,我們在組織力量對吐峪溝出土的眾多文物文書進行整理時,發現了它。」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局長王霄飛所看重的,就是最早的《大唐西域記》寫本殘卷。寫本是指成書時手寫...
一玄堂:伏羲女媧交尾圖充滿玄機
伏羲女媧絹面 唐(公元618—907年).長218厘米,上寬104厘米,下寬74厘米。1964年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M19出土。這是伏羲女媧人首蛇身交尾圖。這張圖非常有趣,充分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