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這個地方景色獨特、山環水抱,更是千年的文化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城山,被唐山人稱為「唐山」的來歷,除了文化上,唐山市大城山遺址的發現你知道嗎?歷史上的今天,1955年10月20日,考古工作者開始發掘唐山大城山文化遺址。


大城山遺址是1955年春由當時速成中學教導主任張金聲和八中副校長黎明兩人發現的(經河北省文化管理部門認定,最早發現大城山遺址的人為速成中學教導主任張金聲和教師魏日升)。

同年10月20日,省文化局派考古工作者前來進行挖掘,到11月30日,挖掘工作基本竣工,共開挖10個探溝,其文化遺物,除陶片外,共獲得標本568件。



大城山遺址位於陡河西岸城子莊和雹神廟之間的唐山市路北區採石場,隔河與賈各莊相望。

確切說來,這個遺址是在大城山的東峰,即二城山山麓。

此山海拔高度約為75.37米。

較具體說來,可從文化層、文化遺物中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生活、生產情況。


今天的大城山防空洞

文化層

大城山遺址分上下兩層文化層。

上文化層一般土厚70厘米,從中發現少量的陶片、石器、骨器;多為漢代瓦片,少許瓷片和銅錢。

下文化層土厚1至2米之間,從中發現少許漢代瓦片,大量的灰陶、黑陶、紅陶、白陶和夾沙灰、紅黑陶等。


從10個探溝中,發現在第八和第九兩個探溝中有白灰面,其邊緣寬約2米,似為燒火的地方。

說明當時的唐山人用火燒煮食物。

從第四探溝底部發現有「L」形土溝,為排水溝。

在第八探溝中有一條東西走向的人工鋪石。

在第五探溝中有1具俯身屈肢人骨架、1具狗骨架。

在第十探溝中有4具並列的人骨架,無棺槨,伴葬的有陶器,如盆、罐以及陶片、石片、蚌殼等。

還發現一件穿孔銅牌、圓形灰坑。



文化遺物

大城山遺址中發現的文化遺物,有磨製石器50件,諸如石斧、石錛、石刀、石鏟、石鏃、石矛;打制的石器,多為小型的石鏃、石片、石核、石鑽等。

有5件玉器,諸如圭、琮等裝飾品。

陶器是大量的,器物繁多,造型各異,諸如盆、碗、缽、盂、杯,圈足器、三足器、器蓋、網墜、紡綸、陶球、陶環、彈丸等。

此外,還有骨針、骨鏢、骨鉤、骨鏃、骨錐、骨笄、骨匕、卜骨以及少量的蚌器和銅牌等。

值得注意的是,還發現了牛、羊、豬、狗、鹿、田鼠、野狸、水鳥等動物遺骨。


獸骨的發現,說明約在四五千年前,唐山人已知畜養家畜,同時,還從事漁獵生活。

人們以玉圭、玉琮作為裝飾品,用火燒煮食物,過著定居生活。



從上述大城山遺址的出土文化遺物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唐山人的制陶技術已經很高,能制薄如蛋殼的黑陶、白陶的器物,除把陶器磨光外,還飾以繩紋、籃紋。

這些陶器與山東省城子崖、兩城鎮的陶器類似,屬於龍山文化。

這裡發現的石器多為偏刃,還有穿孔石斧、小型石錛、石鏟以及骨制魚鉤、魚鏢等。

所有這些陶器,磨製石器、骨器,都與龍山文化有相似之處,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人們由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過渡。

沒想到近在我們眼前的大城山竟然有這麼悠久的歷史,這個周末不妨來大城山帶著家人一起享受唐山的自然之美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人類遺址:隱現巴中歷史最遙遠的背影

陽雲一個地方的文明史應該從有人類居住開啟。巴中,位居秦巴大山腹地,群山層疊,峰巒高聳,在這連綿縱橫的崇山峻岭中,人類的腳步什麼時候深入其間的呢?那麼,只能從考古的遺址中去尋求答案。於是,我們幸運...

隴南:史前文化

隴南是我國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歷史悠久,文化遺存十分豐富。 西和縣長道鄉寧家莊遺址是甘肅新時期早期文化遺存之一,與秦安大地灣、天水師趙村遺存時代大體相當,在我國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寧家莊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