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史前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隴南是我國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歷史悠久,文化遺存十分豐富。

西和縣長道鄉寧家莊遺址是甘肅新時期早期文化遺存之一,與秦安大地灣、天水師趙村遺存時代大體相當,在我國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寧家莊遺址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祁山和長道之間,南距西和縣城20餘公里,面積約6萬平方米,是隴南先民最早的開發居住區之一。

在寧家莊附近,古代陶器碎片俯拾皆是,其中有不少色彩絢麗的彩陶片。

在路邊的斷崖上,間或發現有古代人類留下的房址、窯址和棄置廢物的灰坑,大多屬於距今約五、千年的仰韶文化範疇。

這裡發現的最早遺存是一種時代特徵鮮明的交叉繩紋陶片,它與秦安大地灣遺址發現的早期陶片特徵完全一致,陶質較仰韶陶片疏鬆,火候不高,陶色不純,內黑外紅,口沿部呈鋸齒狀,具有早期陶器的典型特徵。

這些陶片證明,寧家莊遺存的上限最早可達7000多年前。

隴南是我國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歷史悠久,文化遺存十分豐富。

新石器時期中、晚期的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遺址,在隴南西漢水流域、白龍江流域普遍存在,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多處。

西漢水流域,著名的有寨子裡遺址、石溝坪遺址、高寺頭遺址、西峪坪遺址等。

寨子裡遺址在禮縣城西南10公里的高寺頭村,是西漢水上游一個較為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聚落遺址,距今6000年左右。

1947年至1988年,經過多次考察,發現有灰層、灰坑、灶址、房址等遺址,有大量石斧、石錛、石鑿、石刀、石鏟、磨盤、紡輪等石器;骨針、魚鉤等骨器;盆、碗、壺、罐等陶器。

陶器底部多有席紋和布紋,細泥陶器上多施紅底黑花彩繪,有幾何紋及動植物形象,屬仰韶文化半坡和廟底溝類型。

石溝坪遺址位於禮縣石橋鄉聖泉村境內,面積約4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8—2.8米,歷年有陶、石、骨器大量出土。

該遺址遺存比較豐富,多屬仰韶文化半坡、廟底溝、石嶺下類型,周代遺存次之。

1947年由著名考古學家裴文中首次發現,1962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高寺頭遺址位於石橋鄉高寺村境內,東西寬約150米,南北長約2000米,文化層厚達4米以上,內涵豐富,屬仰韶文化半坡、廟底溝等類型。

1964年出土了一件仰韶文化女性頭部塑像,殘高12.5厘米,寬8.5厘米,陶色橙黃,五官部分用堆塑與鏤空相結合的手法塑造,鼻樑高挺,嘴唇微啟,以極為洗鍊的藝術手法,塑造了母系氏族公社繁盛時期的少女形象,為原始人像傑作。

該塑像現藏甘肅省博物館,被收入《中國美術辭典》。

西峪坪遺址位於西和縣城北5公里的西峪坪鄉上下坪村,長約500米,寬約200米。

出土有石器、骨器、陶器,屬仰韶文化齊家文化類型。

陳家坪遺址位於禮縣城南50公里的蒲陳村,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00米。

出土物有大量陶器和幾十具人骨架,屬寺窪文化安國類型。

西和寧家莊出土的彩陶權杖頭(廟底溝類型),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白龍江流域,重要的有馮家崖、任家坪遺址,大李家坪、廟坪遺址,東坪遺址,以及董家堡遺址等。

馮家崖、任家坪遺址位於武都區城北25公里的柏林鄉馮家崖村西側,遺址包括墓群,東西長400米,南北寬200米,其北部是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南部是豎穴土坑和小洞式墓群,出土器物有雙馬鞍型口泥質灰褐色雙耳罐、灰褐陶壺、單耳罐等,並有一件3條紅彩的紫褐陶罐,屬寺窪文化安國類型的墓群。

大李家坪、廟坪遺址位於武都區城北17公里的馬街鄉大李家村南的廟坪一帶,東西長850米,南北寬350米,有大量碎陶片及石器、骨器、獸骨之類,陶片中彩陶較多,屬仰韶文化,是一處較大的聚落遺址。

東坪遺址位於武都區兩水鎮後村東北,南距白龍江1公里,南北長500米,東西寬300米,內含彩陶、泥質紅褐灰陶、加砂紅褐灰陶、打制石器、磨製石器等。

在遺址背面的鞏家坪發現許多小洞式土坑墓,上無封土,距地表1至1.5米,內有灰褐陶馬鞍型口雙耳罐、單耳罐,矮足鬲,高足豆,屬寺窪文化武都型。

遺址西側出土較多陶、銅器,屬仰韶文化晚期石嶺下類型和馬家窯、寺窪文化類型。

董家堡遺址位於宕昌縣城關董家堡紅河南岸的黃土台地上,文化層厚3至4米,曾挖掘出圓形木柱坑,為半地穴式房屋,柱基以下為坑式居室。

出土文物有石斧、石鏟、石磨、及骨針、骨鏃等,其中兩把石斧和一些不規則的石塊上刻有符號,具有明顯的齊家文化特徵。

禮縣、西和、武都等縣(區)文化館,收藏出土的史前文物均有數千件之多,種類繁多,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不禁使人深深為隴南先民最初開發這塊土地的功績和對中華遠古文明所作的卓越貢獻讚嘆叫絕。

僅武都區文化館即有館藏文物2000多件,從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寺窪文化,到春秋戰國以後各代文物均有收藏。

其類別有陶器、瓷器、玉器、石器、銅器、鐵器等。

陶器以灰褐陶為主,次為彩陶、泥質紅陶。

銅器多為戰國至漢代的食器、酒器、兵器、銅鏡、貨幣。

陶器中寺窪文化武都型、銅器中巴蜀文化兵器均占有一定比例,具有濃郁的地方及民族特徵,是研究古代氐族和羌族文化,巴蜀文化和中原文化交匯融合的珍貴實物資料。

來源:隴南旅遊信息中心

感謝原創好作品

關注隴南生活網微信公眾帳號每天獲取更多隴南新鮮事!

關注方法:

1.搜索微信公眾號:隴南生活網

2.添加微信號:www0939net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上山文化遺址群 中國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穀浙江的新石器文明起源在哪裡?熟悉考古的讀者可能都知道,是位於浦江縣境內的上山遺址,其年代從距今11400年一直延續到8600年,是長江下游及東南沿海地區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

廣河:讓齊家文化熠熠生輝

廣河:讓齊家文化熠熠生輝本報記者鄒海林齊家文化,以廣河縣齊家坪而命名。廣河,因齊家文化故里而聲名鵲起。齊家坪遺址位於廣河縣齊家鎮園子坪村齊家坪上、下社,「東至台地邊緣,西至山嶺,南至廟溝,北至二...

中國美術-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主要體現在彩陶的裝飾紋樣上。那麼,首先講一下什麼是彩陶?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紅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礦物質顏料進行描繪,用赭石和氧化錳作呈色元素,然後入窯燒制,在橙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