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鼎「七胞胎」,天各一方,日本藏兩件,美國藏一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陝西是出土西周青銅器的主要省份,而周原則是一處集中地。

周原是指西安城以西、渭河以北,扶風縣和岐山縣之間的一段沿河黃土塬。

清晚期,光緒十五年(1899年)前,陝西扶風縣法門寺任村一次出土了百餘件青銅器,其中大鼎一件,小鼎七件,另有鍾、盨、鎛等器物。

因青銅器主人皆為一個名叫克的貴族,故大鼎被命名為大克鼎,小鼎被命名為小克鼎。

大克鼎如今收藏於上海博物館,為鎮館之寶,被譽為「海內青銅器三寶」之一。

七件小克鼎,器形相類,各有銘文,且銘文一致,為同一人同一時間所鑄,是青銅鼎中罕見的「七胞胎」。

其銘文曰:「唯王廿又三年九月,王在宗周,王命膳夫克捨命於成周,遹正八師之年,克作朕皇祖釐季寶宗彝。

……萬年無疆,克其子子孫孫永寶用」。

意思是說,周王二十三年九月,王在西部周原舊都宗周,周王命令膳夫克到東都成周洛陽發布命令,整肅成周八師。

就在這一年,克作了這一批紀念意義的寶貴彝器。

克每日用它來祭享祖先,同時宣揚王的厚重美意,用來祈求康順、福佑、老壽、長命、善終,願克萬年無疆,子孫後代永遠寶用這批彝器。

小克鼎造型雄渾厚重,花紋粗獷流暢,是典型的西周晚期銅鼎。

但是,在斷代問題上出現了錯誤,一直被誤作西周孝王時期的青銅器。

孝王是懿、夷二王之間的一位王。

懿王元年為公元前899年,夷王末年為公元前879年,也就是厲王即位之年。

從懿王元年至夷王末年總計二十一年,而古本《竹書紀年》載有「夷王七年」之事,說明夷王至少在位七年。

剩下的十三年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有「隹王廿又三年」,顯然,小克鼎不在懿、孝、夷三世。

西周晚期,在位時間超過二十三年的只有厲王和宣王。

通過與小克鼎同時期、同一主人的克鍾、克鎛銘文所載「隹十又六年九月初吉庚寅,王在周康剌宮,王呼士曶召克,王親令克,遹涇東至京師,賜克佃車、馬乘」,筆者考證銘文所載王年、月份、月相、日干支與宣王十六年曆日不合,但與厲王十六年夏曆七月庚寅吻合,故小克鼎、克鍾、克鎛應為厲王時期的青銅器,大克鼎亦然。

小克鼎出土後,歷經輾轉,其中有四件落入外國人手中。

1934年,加拿大人福開森將包括一件小克鼎在內的個人收藏全部捐贈給金陵大學。

1952年,金陵大學與南京大學合併,這件小克鼎被陳列在南京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新中國成立後,注重文物的收集和保護,有三件散落在民間的小克鼎有了安全的棲身之所,一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一個藏於天津博物館(原天津藝術博物館),一件藏於上海博物館。

加上南京大學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小克鼎,共有四件小克鼎在中國。

上海博物館同時收藏大小克鼎各一件,讓人一飽眼福。

另外三件小克鼎,一件藏於日本書道博物館,一件藏於日本黑川文化研究所,一件藏於美國芝加哥美術館。

三件小克鼎流失海外,讓國人心酸。

不知道何年何月,小克鼎「七胞胎」能再聚首,互訴手足之情,分離之苦。

(劉秉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