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精美了——上海博物館古代青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海博物館內青銅器是一類主要的展品,從夏代至西漢均有陳列,種類齊全,數量龐大,其中也不乏國之重器。

在首批不可出國展覽文物名錄中,上博藏有兩件,其一為大克鼎,其二為晉侯蘇鍾,都是青銅器。

在博物館裡看青銅器,有兩個感覺尤為突出,一是感嘆國之重器,二是太多字不認識,甚至還有些符號現在也不知道什麼意思。

錄兩段關於晉侯蘇鍾和大克鼎的文字:「晉侯蘇鍾:西周厲王時期。

編鐘為成組的青銅樂器。

該組編鐘大小不一,大的高 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都是甬鍾。

鐘上都刻有規整的文字,共刻銘文355字,最後兩鍾為2行11字。

銘文都是用利器刻鑿,刀痕非常明顯,銘文可以連綴起來,完整地記載了周厲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晉侯蘇受命伐夙夷的全過程。

1992年12月,上海博物館從香港古玩肆中發現此套編鐘14件,並搶救回。

1993年初,山西晉侯墓考古發掘出土了殘存的2件小編鐘,形制與14件晉侯蘇鐘相同,大小和文字完全可以連綴起來,證實上博從香港搶救回歸的14件鐘與此次發掘出土的2件鐘原出同墓,此套完整的編鐘數目應是16件。

」「大克鼎:西周晚期。

西周孝王時期器物,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徑75.6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陝西扶風縣法門鎮任村出土。

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與此鼎同出的還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鍾六件、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

因此稱此鼎為大克鼎,小鼎為小克鼎。

西周孝王時名叫克的大貴族為祭祀祖父而鑄造。

造型宏偉古樸,鼎口之上豎立雙耳,底部三足已開始向西周晚期的獸蹄形演化,顯得沉穩堅實。

紋飾是三組對稱的變體夔紋和寬闊的竊曲紋,線條雄渾流暢。

由於竊曲紋如同浪峰波谷環繞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紋。

鼎腹內壁上銘文共28行290字,為西周大篆的典範之作。

內容分為兩段:第一段是克對祖父師華父的頌揚與懷念,讚美他有謙虛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輔協王室,仁愛萬民,管理國家。

英明的周天子銘記著師華父的偉績,提拔他的孫子克擔任王室的重要職務膳夫,負責傳達周天子的命令;第二段是冊命辭,周天子重申對克官職的任命,還賞賜給克許多禮服、田地、男女奴隸、下層官吏和樂隊,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賞賜,乃鑄造大鼎歌頌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靈。

此鼎系周孝王時期鑄器,歷見著錄,流傳有緒,是研究西周奴隸制度的珍貴資料。

大克鼎

晉侯蘇鍾

十字紋方鉞-夏晚期

獸面紋爵-商中期

獸面紋斝-商中期,斝是古代盛酒器溫酒器,兼作祭神的祼器,是中國最早的禮器之一

龍紋扁足鼎-商晚期

X父乙觥-商晚期

X觚-商晚期

亞X方罍-商晚期

X壺-商晚期

受面紋瓿-商晚期

四羊首瓿-商晚期

象首獸紋鉞-西周早期

頌鼎-西周宣王

秦公鼎-春秋早期-甘肅大堡子秦公墓

子仲姜盤-春秋早期

畫像紋壺-戰國早期

錯金銀鳥獸形盉-戰國早期

交龍紋鼎-戰國早期

犧尊-春秋晚期-1923年渾源

吳王夫差盉-春秋晚期

(此盉以一條弧形的龍作為提梁,龍體中空,是由無數條小龍相互糾纏交結的形式組成,稱為透雕交龍紋,腹部飾變形的龍紋.腹的一側有一個短而曲折的龍頭流, 整器的裝飾精美華麗,表現了高超的鑄造技藝。

盉的肩上有一周銘文,銘文大意是吳王夫差用諸侯敬獻給他的青銅,為一位女子鑄了這件盉。

這件盉是至今為止發現的吳王夫差唯一的一件青銅禮器)

幾何紋方壺-戰國晚期

狩獵紋豆-春秋晚期-1923年渾源

龍紋鎛-春秋中期

郘黛鍾-春秋晚期-1870年榮河

八牛貯貝器-西漢-1956年雲南晉寧

五牛枕-西漢-1972年雲南江川

女跽坐俑-西漢-1956年雲南晉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青銅器的傳奇歷史

一般中國青銅器發展劃分三大階段,早期、鼎盛時期和晚期。形成期是指龍山時代,距今4500到4000年;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也就是中國傳統體系的青銅器文化...

古建築之銅鼎

鼎,古代原是飪食器,後來變為統治階級政治權利的重要象徵,視為鎮國之寶和傳國之寶,也是「明貴賤,別上下」等級制的標誌。史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鼎,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一...

青銅紋飾大起底,鑑藏很重要!

青銅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大件青銅器在夏代晚期開始出現,到商代前期和商代後期,出現了大量氣勢恢宏、紋飾繁縟的呈組合的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