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發現4000年前土坯建築遺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8月3日,記者從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甘肅河西走廊地區西城驛遺址考古發掘獲得重要發現——除發現銅冶金遺址,還發現大量土坯房屋遺蹟。

考古工作者推測,該遺址的土坯建築是目前所見的西北地區年代最早的土坯建築,距今有4000餘年。

甘肅西城驛遺址地處河西走廊中部、黑河流域中游,位於張掖市甘州區明永鄉,是黑水國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範圍為35萬平方米。

自2010年起,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等聯合對張掖西城驛遺址進行了8個年度的考古發掘。

「西城驛遺址是一處以從事旱作農業為主、兼有飼養,並進行冶金等手工業生產的史前聚落,距今4100年至3500年。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陳國科博士介紹,從目前的發掘來看,這處史前聚落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大的時期。

一期聚落為馬廠晚期(距今4100—4000年),遺蹟單位主要有灰坑和房屋兩類,房屋主要為半地穴式;二期聚落年代為西城驛文化時期(距今4000—3700年),遺蹟單位主要有半地穴式房屋、地面立柱式房屋、土坯房屋等;三期為四壩文化早段(距今3700—3500年),遺蹟以房屋、灰坑、墓葬為主,房屋僅見地面立柱式和土坯建築,基本延續了二期的建築方式及房屋形制。

考古專家認為,此次考古發現可判斷是西北地區所見土坯建築年代最早者,年代距今4000餘年。

以西城驛遺址土坯建築為代表的河西走廊土坯建築不同於我國東部土坯建築傳統,其吸收了來自中亞的土坯建築材料形式,又結合了本土的土牆建造技術,形成了雙重技術系統,呈現「中西合璧」的特點。

整體來看,西城驛遺址聚落的房屋建築經歷了半地穴式、地面立柱式、地面土坯建築的演變過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朱羿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長江中游的「史前聚落」

——湖北天門石家河考古再放異彩光明日報記者 夏靜2017年1月,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石器時代遺址入選「2016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新發現的譚家嶺古城被認為是我國發現規模最大的史前城址,這一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