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也有的「空調房」,這樣的空調房更清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三四十度高溫的夏季,古代沒有空調是如何度過的呢?再加上古代人穿那麼長的衣服,那是更加熱了那古代是如何度過夏季的呢?
其實,古代人一直在研究降溫設施。
據漢書記載,在漢代時,已經研製出「葉輪拔風」的大型納涼器具。
其取涼效果非常可觀,《西京雜記》中記載:「長安巧匠丁緩作七輪扇。
大皆徑丈,相連續。
一人運之,滿堂寒顫。
」由於這段文字過於簡練,我們無法得知這種「葉輪拔風」,的情況,但想像中它的拔風原理應該是利用葉輪的旋轉形成風源,即在巨輪上安上七個葉片,一人搖動手柄,七人葉輪飛速旋轉,攪動空氣產生涼風。
然而在唐代,出現了一種供人們消暑的「涼屋」。
「涼屋」一般徬水而建,採用水循環的方式推動扇輪搖動,將水中涼氣緩緩送進屋中,或利用機械將水送至屋頂,然後沿屋頂而下。
制「成人工水簾」,使涼氣進入屋子中。
唐代詩人張仲素《雜曲歌辭.宮中樂》中說道:江果瑤池實,金盤露井冰。
甘泉將避暑,台殿曉光凝。
」說的是這種利用「水循環」建成的「涼屋」。
但該詩名稱為「宮中樂」,可見與老百姓是無緣的。
明朝文人高濂《尊生八盞》中對當時的納涼也有精彩的描述:「霍都別墅,一堂之中開七井。
皆以鏤刻之,盤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涼,不知暑氣。
」不難看出。
明代人的消暑意識又進了一步。
想必這古代的「涼屋」和「霍都別墅」,比起密不透風的現代空調房來空氣更清新。
中國古代人空調消暑的先進技術在當時的世界上那是響噹噹的,但由於在清朝時封建思想的最鼎盛以至於在清朝開始科技上滿滿的落後於世界。
古代夏天是如何避暑降溫的 竟比現代人還會享受
中國地域廣闊,大部分地區都是處在溫帶、熱帶氣候區,一年四季變化明顯,夏天也特別的炎熱,尤其是最近幾年全球氣候異常,仿佛夏天也比前幾年更熱了。在這氣溫高達40°的夏天,雖然現代化的空調、電扇為大...
在沒有冰箱、空調、電扇的幾千年里,古人避暑攻略,你知道嗎?
現在,已進入夏季三伏天,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現代人避暑並不是難事,但你知道嗎?在沒有冰箱、沒有空調、沒有電扇的幾千年里,古人運用其智慧,創造了好些行之有效的避暑方法。 而且,這些避暑方法,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