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力主挖開的定陵:出土文物珍貴,但教訓慘重,龍袍發黑變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956年,在郭沫若等人的力主倡議下,考古人員對萬曆皇帝的定陵進行了發掘。
定陵是唯一一座考由考古人員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在獲取大量關於明朝歷史研究實物資料的同時,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圖為定陵後殿,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棺槨。
圖為萬曆皇帝的大碌帶。
使用雙層黃色素緞內夾皮革一層製成,帶上縫綴二十塊鑲寶玉飾件。
圖為花絲鏤空金盒玉盂。
該盂斂口,圓鼓腹,平底。
腹部飾變形鳳紋,爪持靈芝。
盂底有圓形木托,並配以金盒,整體紋飾以雲龍紋和海水江崖紋為主。
底外壁刻銘文一周:「大明隆慶庚午年銀作局造八成色金盒一個,碟全重二十八兩六錢。
」
圖為描金諡冊,該諡冊由黃織金緞將10片連接。
每片均是4條拼成,冊第1頁和第10頁各刻四條描金龍,第2到9頁刻諡文。
圖為定陵出土的精美玉佩。
圖為萬曆皇帝的龍袍。
由於缺乏有效的保護措施,龍袍發黑變脆。
鑒於定陵發掘的教訓,此後考古界形成了一個鐵律,不主動發掘帝王陵。
圖為孝靖皇后的九龍九鳳鳳冠,全冠共鑲大小紅藍寶石100多粒,珍珠5000餘粒,製作精美考究。
圖為金絲翼善冠。
重一斤六兩,使用纖細金絲編結,採用傳統的掐絲、累絲、碼絲方法進行焊接。
皇冠通高24厘米,直徑20.5厘米,重826克,結構複雜,呈高浮雕式,鏤孔鱗狀,二龍昂首相對,中間嵌一火珠,做二龍戲珠狀,四足有屈有伸。
圖為烏紗翼善冠。
此官出土時戴在萬曆皇帝的頭部,製作工藝與金絲翼善冠相同。
圖為金錠,跟影視作品中的金錠差距較大。
中國考古史上第一悲劇,考古照片流出後,矛頭直指郭沫若
導讀:考古是一門科學,既然是科學那就應該是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是一門有系統、有組織、有目標的學問。而不是逢墓便挖,只追求墓中有價值的文物。在考古上,我國有著血淋...
此人力主發掘定陵,參與人員離奇死亡,製造中國史上最大考古悲劇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
考古為何不再挖帝王陵?因為這座陵墓的教訓太深刻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
郭沫若再次提議挖掘秦皇陵,惹得領導憤怒,定下了這一重要的規矩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犯罪行為。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唯一被考古開掘的帝王陵墓,為何結局詭異而悲哀
考古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大型墓葬,比如秦始皇陵,雖然發掘的都是陪葬坑,但是引起世界轟動,無數人期待對秦陵的挖掘。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秦陵始終沒有挖掘,其中離不開一個考古國策「萬不得已不准挖帝王陵」,...
為什麼試掘明定陵後,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