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史上第一悲劇,考古照片流出後,矛頭直指郭沫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考古是一門科學,既然是科學那就應該是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是一門有系統、有組織、有目標的學問。

而不是逢墓便挖,只追求墓中有價值的文物。

在考古上,我國有著血淋淋的教訓,這個古墓的挖掘造成了我國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劇,而造成悲劇的主要負責人就是文豪郭沫若。

1956年,郭沫若等人建議挖掘明十三陵中的定陵。

按理說,明清時代的古墓不應該挖掘,若是要知道歷史事件,史書中基本都可以查得到,更何況挖明朝聖主朱棣的長陵。

但郭沫若等人這次的考古是沒有計劃的,原本說挖長陵,但因為長陵找不到墓門立即轉戰萬曆的定陵。

當時郭沫若、吳晗等人挖掘十三陵的計劃幾乎遭受到考古界的一致反對,但因為他兩在考古界、文學界、古文字界的造詣以及地位非常高,力壓群雄,最終成功打進定陵。

這座本來安靜了幾百年的古墓,因為後人的闖入,很多文物因為遇到氧氣瞬間氧化。

在地宮出土的很多文物拿到地面上時依舊非常光鮮,但在如今流出的考古照片來看,這些珍貴文物幾乎毀於一旦;除了一些瓷器,絕大部分的文物都因保護不當被破壞得幾乎殆盡。

而墓室中幾百年不朽的金絲楠木棺也被當成廢品丟到山澗,萬曆皇帝的屍骨在後來被鞭屍。

從萬曆的龍袍就可以看出挖掘定陵的破壞有多大,龍袍出土時和影視中的相差無幾,但現在看起來和一堆稻草相差無幾。

那定陵的發掘到底有沒有考古意義?答案是有的,只不過這種意義非常渺小,而破壞卻極為慘重,因為中華文明的結晶被破壞後不能復原了。

而造成這考古史上最大悲劇的人非郭沫若莫屬。

若不是一意要挖掘帝王陵,挖掘後還不做任何保護措施,考古悲劇也不會發生。

但他覺得這沒什麼,因為挖掘定陵後,他一心還是要挖帝王陵,甚至提出了挖掘乾陵的申請。

大家對此怎麼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