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玉衣價值連城,盜墓者為何不盜?僅僅抽走了連接玉片的金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漢代墓穴的出土文物中,最有名氣的要數金縷玉衣了。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

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但是,用金縷玉衣作葬服不僅沒有實現王侯貴族們保持屍骨不壞的心愿,反而招來盜墓毀屍的厄運,許多漢王帝陵往往因此多次被盜。

後來到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從此玉衣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盜墓者們受金縷玉衣的吸引而來,卻沒有盜走金縷玉衣,僅僅抽走了連接玉片的金線,這又是為何呢?且讓我們從古代的玉文化談起。

中國玉器至今已有7000年輝煌的歷史,形成了一種專屬於中華民族的奇妙文化。

玉自古便是美德、吉祥的象徵,並且隨著時代的進步,玉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慢慢成為君子氣質和富貴、權力的象徵;玉的擁有者也逐漸集中於統治階級,被達官貴人們欣賞和把玩。

各朝君主更是樂意將玉佩帶在身上,標榜自己的君子德行。

相傳中國古代最大的玉器占有者是商紂王,他一生收集的玉器更是數不勝數,到武王伐紂時就有焚玉4000件的記載。

既然玉已經成為古代上層社會的專屬器物,那麼統治階級又怎麼可能允許下層百姓再擁有玉器呢?於是,一種說法開始在社會上流傳起來:玉器只有皇室的人才有資格佩戴使用,百姓如果擁有了玉器,定會招來殺身之禍。

就因為這樣,在盜墓者接近金縷玉衣的時候,才會只取金縷而保留玉衣。

金縷玉衣被盜時的奇怪現象,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中國古代不公平的等級制度。

身著金縷玉衣下葬的先人一定不會想到,標榜著君子之風的玉衣,也會泄露他們統治的不公。

我國目前已經出土玉衣的西漢墓葬共有18座,而金縷玉衣墓只有8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滿城一號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它用1000多克金絲連綴起2498塊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個工匠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

整件玉衣設計精巧,做工細緻,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

1968年,這件金縷玉衣出土時,轟動了國內外的考古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盜墓賊為何不稀罕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為漢代高級貴族死後所特製的喪葬殮服。用玉喪葬,主要是為了使屍骨不朽。而這個傳統由來已久,早在西周時期,就出現了喪葬玉。即在死者的蒙臉布上綴些象徵眼、鼻、口、耳的玉石,以代替五官,保持...

此寶有一傳說,陵墓多次被盜,但無人敢拿

考古界有句話說中國的歷史有多長,中國的盜墓史就有多長,可見盜墓的活動由來已久。固然古代官府曾命令制止盜墓活動,更是施以犯者死刑的重罪,但是由於我國自古就有厚葬的習氣,特別是帝王將相的陵墓,更是有...

那個穿著金縷玉衣入葬的王,後來怎麼樣了?

葬玉中國人一向對喪葬形式講究,考古資料證明,隨葬玉器是最引人注日的東西,因為玉器從一開始便是身份的象徵,葬玉應屬高規格的禮遇。在葬玉習俗中,最早隨葬的是玉工具和玉裝飾。隨著後來鬼神思想的產生,體...

揭秘金縷玉衣真的能夠保持屍骨不朽嗎?

玉衣也稱「玉匣」、「玉押」,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

解密:金縷玉衣知幾何?

提到金縷玉衣,相信很多好友也有所耳聞。其主要出土於中國漢代,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一...

漢代貴族的「壽衣」——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中國漢代文物,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