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種玉器來定義漢代,那就是玉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金縷玉衣

■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金縷玉衣

■南越王墓出土的絲縷玉衣

玉衣兩漢興盛曹魏衰落,徐州博物館館長孟強說:

漢代在繼承先秦時期「貴玉」思想的基礎上,玉器的製作和使用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最能體現這一時期玉器文化發展特色的就是玉衣為主體的葬玉使用制度。

徐州博物館館長孟強說:「漢代之後,玉衣的習慣就沒有了。

如果要一種玉器來定義漢代的話,就是玉衣,這是時代特殊的一個產品。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實習生 梁婉瑩

漢人期盼玉衣能使屍體永不腐朽

1968年夏天發掘的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和其妻子竇綰的墓中,出土了兩套保存完整的玉衣,經清理後復原。

這兩套玉衣是考古發掘中第一次發現保存完整的漢代玉衣,它的修復使人們對玉衣的形制和結構有了全面了解,由於這兩件玉衣是用金絲編綴成的,因此發掘報告中將這兩件玉衣取名為「金縷玉衣」。

這是按照穿綴玉衣片的絲縷質地來對玉衣進行的命名。

孟強介紹,目前出土的玉衣可分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和「絲縷玉衣」等種類,統一稱為「玉衣」。

「王去世之後,希望能夠通過玉衣保護屍體,有一種期盼人死後,永不腐朽的願望。

絲縷玉衣極有可能就在南越國製作

由於玉衣的體積較大、結構複雜,所以,應是由規模較大的官營玉器作坊製作的。

孟強表示,「漢代西漢早期是玉衣發展重要的階段,根據徐州出土的玉衣來看,當時的楚王就有玉器加工房,到東漢的時候,中央已經有專門的作坊。

在考古學家鄭紹宗先生看來,玉衣是由少府屬下的東園匠負責監製,東園匠是少府屬下十六官令丞之一,主要負責製作帝、後以及皇室成員的喪葬用具,屬下應有製作裝殮所用的金、銀、銅、玉、漆器、織物等各種手工作坊,玉衣就是在這種官營手工業作坊中製成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玉衣都是由東園匠製作的,考古出土的眾多玉衣中,明確記載屬朝廷所賜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其中,河北定縣中山穆王劉暢墓出土的玉衣則用漢白玉石代替玉石所製成;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絲縷玉衣更是目前國內僅見的,這些玉衣極有可能就是在各諸侯國內製作的。

西漢後期玉衣的使用等級嚴格化不僅體現在穿綴玉衣的縷絲上,製作玉衣所使用的玉材也成為區分玉衣等級的標誌之一。

如揚州「妾莫書」木槨墓出土的是銅縷琉璃衣,雖然琉璃在漢代也很難得,但它遠不如玉材那樣名貴,身為廣陵王侍妾的「妾莫書」身份要低於諸侯王、列侯等人,為了以示區別,她使用了銅縷琉璃衣。

此外由於地處嶺南,南越國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中原地區有很大差異,玉衣使用的等級制度也不完善,因此南越王趙眜墓與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雖然年代接近,但墓中出土的絲縷玉衣形制卻要原始得多,這是西漢中期玉衣使用制度上的特例。

楚王陵金縷玉衣表明玉片製作模式化

從出土資料可以看出,玉衣制度最早形成於西漢前期的楚國,這是因為楚國是西漢初年最早受封的同姓大國之一。

據數據顯示,出土玉衣中屬於西漢時期的約為四十餘套(包括玉衣套在內),屬於東漢時期的約為三十多套,兩漢之交的有兩套,玉衣的使用在時間上貫穿了整個兩漢時期。

「徐州地區發現的就有17具。

按照徐州的範圍來看,可以說這是發現玉衣最密集的一個地方。

」孟強介紹稱。

這些出土玉衣墓葬的墓主人大多為劉姓諸侯王及其家族成員,雖然漢代皇陵尚未發掘,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材料推測,他們也應使用玉衣作為喪服,此外也有非皇族成員使用玉衣的情況。

西漢中後期玉衣使用逐漸增多,其使用制度也在西漢早期的基礎上發展得更為嚴格,這一時期除皇室成員和實力較強的諸侯王外,金縷玉衣非特賜是嚴禁使用的。

但似乎出土的情況卻與之並不一致。

「按照相關史書記載,玉衣的使用有嚴格等級,皇帝用金縷,諸侯王用銀縷,侯則用銅縷。

但實際上,西漢出土的很多王級墓都穿金縷玉衣。

」孟強分析稱,徐州獅子山楚王陵楚王就用了金縷玉衣,共用4248片質地瑩潤的和田白玉和青玉,通過金縷連綴而成,工藝精湛。

「在南越王墓展出的這具玉衣是漢代製作玉衣成熟期的一個典型代表。

而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任耿建軍則介紹:「玉片較大,說明已經出現模式化製作玉片,但南越王的絲縷玉衣則不規則居多,有的玉片較小,製作起來難度更大一些,屬於早期製作工藝。

值得一提的是,至今發現的玉衣全部出土於漢代大型墓葬中,用金、銀、銅等金屬縷絲穿綴而成,只有廣州南越王墓中出土的一件絲縷玉衣較為特殊,是我國迄今所見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備的玉衣。

這件玉衣在時間上屬於西漢中期,但形制卻相對要原始。

但它作為漢代玉衣的特例,採用麻布和絲線粘貼連綴而成,打破了金屬縷一統天下的局面。

東漢王侯玉衣製作水平較西漢差

玉衣是漢代葬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漢代王朝的沒落而走向衰落。

從考古資料可以看出,玉衣的使用制度在西漢前期初步形成,但並不嚴格;到東漢時玉衣的使用日益廣泛,等級制度也進一步規範化。

東漢時期王侯的實力大為削弱,再加上朝廷的嚴格限制,所以玉衣的製作規格不高,考古出土東漢王侯使用的玉衣數量雖然較多,其製作水平卻較西漢要差。

玉衣的使用從漢代才開始。

「但漢代之後,玉衣的習慣就沒有了。

如果要用一種玉器來定義漢代的話,就是玉衣,這是極具時代特色的斂葬用具。

」在孟強看來,玉衣始於漢,也式微於漢。

曹魏黃初三年(222年),曹丕下詔禁止用玉衣殮葬,玉衣的使用歷經四百餘年時間終於走到了盡頭。

名詞解釋

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時穿用的殮服。

又稱「玉匣」「玉柙」或「玉」。

完整的玉衣,外觀和人體形狀相似,可以分為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古代稱謂應該是包含「玉襦」(上衣)、「玉札」(褲筒)、「玉柙」(腳部)三部分,頭部由臉蓋和頭罩構成,上衣由前片、後片和左右袖筒組成,褲筒、手套和鞋都是左右分開的。

玉衣由許多玉片組成,玉衣之間用纖細的金絲、銀絲或銅絲加以編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漢代佩飾玉與佩玉思想研究 (四)

二、玉觿佩觿由於其實用性故成為古人隨身攜帶之物並逐漸與衣服禮制掛鈎,《禮記·內則》載「子事父母,左佩......小觿,右佩......大觿。」⑥關於玉觿也有做為單玉佩使用的現象被發現,如2007...

南越王墓出土絲囊珍珠枕及滑石枕

漢代墓葬中,玉枕的使用並非單純孤立的,而是與其他玉器(玉衣或玉面罩、玉琀、玉握等)組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殮葬玉器的組合。已發掘的兩漢墓葬中,出有玉面罩、玉衣的墓中大多都有玉枕,其他墓葬中均未發現。而...

盤點國內出土的10件漢代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中國漢代文物,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

絲縷玉衣等國寶亮相首都博物館

昨天,《從南越王趙佗到孫中山大總統——廣州文物瑰寶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200件南國文物精品展出。其中包括絲縷玉衣、「(秦始皇)十四年屬邦」銅戈等國寶。展覽中,絲縷玉衣吸引了很多觀眾。據介紹,這...

古代帝王和貴族死後的殮服——絲縷玉衣

玉衣又稱「玉匣」,古人用作帝王和高級貴族死時穿著的殮服。因為人們迷信玉有神奇的功用,可以防腐,故用玉衣裹屍,希望可以使屍體得以不朽。《後漢書·劉盆子傳》有記載:「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

漢代貴族的「壽衣」——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中國漢代文物,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

玉衣:王侯將相的千年永生夢

玉衣是供皇帝和貴族死後穿的葬服,又稱「玉匣」或「玉柙」,是用許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並以金絲,銀絲或銅絲相連而製成的,分別稱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

金縷玉衣的傳說,能否讓人死而復生

金縷玉衣可以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面幕」 「綴玉衣服」,到三國時曹丕下詔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銅線綴編稱為「銀縷玉衣」、「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