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鳴 解讀霸國(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霸國的確認與霸氏歸屬

引 言

霸國是根據2007至2011年發掘被盜的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時出土的青銅器銘文而確定的一個西周諸侯國。

此前沒有人知道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霸國,浩瀚的史書中沒有留下關於它的隻言片語,那麼這個神秘的國家如何能夠隱藏了近三千年而無人知曉?它又是怎樣的一個國家?存在了多長時間,它來源於哪裡?最後又去了哪裡?……太多的問題需要我們慢慢地去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大河口墓地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也就是說從今天的2014年,往前追溯四千年,才到我們傳世文獻記錄的夏朝,即公元前21世紀。

那麼我們從夏朝再往前追溯一千年,即公元前31世紀才能夠得上五千年的文明。

一般來說,嚴謹的學者將夏代及其以前都歸為傳說時代,而將商代後期發現甲骨文字以後的歷史作為信史。

為了研究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創造條件,20世紀90年代我們國家啟動了夏商周斷代工程,後又啟動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旨在通過多學科合作的手段主動探索,研究和排定中國夏商周時期的確切年代。

而霸國的橫空出世,極大地豐富了中國五千年文明史。

歷史背景

公元前1000年前,商王朝統治著中原大地,和它同時期並存的還有大量的國家。

這些國家,有是商王朝分派出去的貴族建立的據點,有的是與商王朝關係密切、結成聯盟的方國,還有的方國時叛時服,更有一些方國與商王朝長期對抗。

這些國族大都是從古代的部族發展過來的,由於地理環境的阻隔,交通和通訊的落後,這些國族的生活方式與中原以農業為主的國族在經濟形態、政治結構、文化和軍事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差異,中原國家往往將這些與其自身文化不同、經濟形態有異的族群稱為夷狄或戎狄。

總之,在當時的中國大地上分布著很多的族群或國家,具體數量已不可而知,單從後世文獻記載來看大體上應有數千個這樣的國族。

商代末年,商王紂征伐東方的部族由於過於頻繁,導致老百姓怨聲載道,兵士苦不堪言,國力大減。

而西北方有戎狄等國族的侵擾不斷,西土的周族實力漸強,周武王聯合所謂的八百諸侯在商郊牧野一戰消滅了商朝。

周族或周邦,本是商王朝統治時期位於西方的一個小國家,文獻上稱為「小邦周」,其文化和經濟較商王朝落後,但周族的首領勵精圖治,發奮圖強,以新生力量摧枯拉朽、推陳出新,奪得中原領袖的大權,面對商王朝及其屬國、方國等大片江山,周族統治者採取了封建諸侯的方式以「藩屏周室」,即保衛周王朝的江山。

周王分封了兒子、兄弟或功勳卓著的大臣,建立了齊、魯、燕、晉、鄭、衛、荀、芮等諸侯國,還分封了先聖王堯舜及夏商的後代,同時還將商王朝原來的舊國重新分封,甚至將很多戎狄族群也進行了遷封,這樣在周王朝統轄的區域內有1700多個分封國。

宗周與晉國

這些分封國,說是國家,其實都不是很大,大者有方百里,中者有方五十里,小者有方三十里,也有更大或更小的。

當時的自然環境與今天不同,人口稀少,氣候溫暖,叢林茂密,道路交通也不像今天這樣發達,因此,在一個區域中一般都會安排有一個大國作為區域的方伯,這個方伯國家一般不干涉其他小國的內政,各個國家一般都有相對獨立的處理內政外交的主權,但是在給周王室繳納貢賦和對抗非華夏戎狄族群戰爭方面要聽從方伯國的組織和召喚,這個方伯相當於二級行政區官員,在某種程度上替周天子治理一方,但事實上他又沒有多少實際的控制權,周天子可以越過他直接與小國對話或往來,這大概就是當時的政治體制。

西周時期特別是西周早中期周王室對諸侯國進行著有效的管控,管控的手段有分封、冊命、朝聘、巡狩、征伐等,這些都通過「周禮」來規範,周禮相當於西周的法規。

我們知道,在周王室的統治範圍內,青銅器和玉器等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器形、紋飾、製法,這些器物的資源若非周王室直接控制,就會存在多種多樣的風格,當然這種管控並不意味著所有青銅資源和玉器資源的原始加工和深度加工都要在周王室完成,比如銅礦的揀選、青銅的冶煉等都在礦料產地附近進行,甚至周王室也可以在青銅產地附近設置作坊進行鑄造。

目前所知西周時期的鑄銅作坊在豐鎬、周原和洛陽都有發現,其他封國也或有少量陶范零星發現,似不足以說明其擁有鑄銅工業,比如在橫水墓地的墓葬中就發現過陶范,它作為隨葬品出現在被盜掘的大墓之中,可能是贈送或外來之物,在天馬—曲村遺址J7區發現的陶范,其時代主要是春秋早期,有少量陶范《天馬—曲村》作者認為可能為西周晚期之物,筆者在天馬—曲村報告中沒有找到發表的與陶范共存的陶器,而且這批陶范與西周晚期的青銅製品的風格也不符,因此這些陶范的年代可能也要晚到春秋早期。

大河口墓地出土二聯璜組玉佩,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玉器資源也一樣,從礦料的粗加工到玉器的深加工,從礦源到礦工和玉器工藝師都被周王室壟斷式地把控著,各個諸侯國家之所以能夠擁有這些製品,一種方式是通過分封賜器,另一種方式是冊命賜器,還有軍功賜器、往來朝聘巡狩賜器、甚至通過賵賻、贈送、媵器等多種禮儀交流的方式來實現器物的流通,當然,還有一種主要的獲取方式,就是諸侯國根據需要來訂做,通過用海貝、馬匹、絲帛等等價物品交換來獲得,像原始瓷器、金器、海貝等物品都是外來品,這些東西當然不是訂做的。

大河口墓地出土原始瓷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大河口墓地第1017號墓出土海貝

西周的青銅器和玉器等資源都被周王室掌控著,一個國家擁有這些資源和財富的多少表明其國力強盛的程度,一個貴族擁有這些資源的多少則表明這個貴族地位和財富的擁有能力的程度,因此,這些用來表達財富、身份、地位的重要資源在禮制比較嚴格的西周社會周王室必須進行牢牢地把控,西周早中期周王室也完全具備這種條件和能力,到了西周晚期特別是春秋早期,隨著王室的衰落,各諸侯國不再把天子太當一回事了,因此各地都紛紛築爐起灶,鑄銅治玉,各諸侯國的文化特色立即凸現了出來,這是西周與東周政治體制不同帶來的直接後果。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又複習了一遍西周王室的課文,走了一遍西周王朝的老路,各諸侯國進行國內分封,到戰國初年,「諸侯倒霉了,卿大夫起來了」。

歷史在西周和春秋兩個時期以相似的版本不同的人物重新上演了一遍,只是大舞台換成了小舞台而已,讓諸侯們重溫了一遍周天子的悲劇,可見西周以來的分封制存在先天的弊端。

著名的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認為封建有四次反動,一次是項羽的復辟,一次是劉邦的封建,一次是西晉的分封,一次是朱元璋的封建,結果均以失敗而告終,所以呂先生說「封?之反動,實至第四次而終」。

確認霸國

霸國是怎麼確定的呢?換句話說,怎麼知道這裡有個國家叫霸國呢?「霸國」一詞是2007年由我們大河口考古隊根據出土青銅器銘文最先叫出來的。

2007年5月在位於翼城縣縣城以東約6公里的大河口村北高地上發現盜墓,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007年9月對這裡正式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大河口墓地面積約4萬多平方米,埋葬有一千多座墓葬。

在大河口2號墓中的一個銅甗的內壁殘片上最先發現了青銅器銘文,內容是「唯正月初吉?伯作寶甗」,關鍵的是銘文「伯」前面的這一個字,我們都不認識。

這個字左邊是個木字旁,右邊寫得有點奇怪,查找相關字書也沒能辨認出來。

有人說我們考古工作者天天盼著出土的青銅器上有銘文,可真正發現了銘文,關鍵的字卻又釋讀不出來。

索性就先存疑,等更多的相關考古材料發現吧。

大河口2號墓中銅甗的內壁殘片銘文:「唯正月初吉?伯作寶甗」

霸中簋及銘文:「霸仲作旅彝」

到了1號墓隨葬的青銅器暴露出來的時候,可想而知我們當時急迫的心情。

在一件大鼎的內壁,我們發現了鑄刻得很淺的「伯作寶鼎」四個字,只是這還無法解決關鍵性問題。

不過我們由此知道這座墓葬的墓主人是伯一級的貴族,即國君或族長。

使我們驚喜的是,在一個銅簋的蓋子內面我們發現了鑄造有「霸仲作旅彝」字樣的銘文,我們知道,伯、仲、叔、季是排行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意思,而這個「霸」字應該就是國名或族名了。

畢竟此時我們的證據還很少。

之後,我們又在一本字書中查到了一個「霸」字的下部的寫法與2號墓銅甗上的那個釋讀不出的字十分相似,我們由此推測2號墓銘文的這個?伯應該是霸伯。

大河口墓地2號墓

大河口墓地2號墓串飾

有意思的是,2號墓是一座女性的墓葬,卻見有霸伯的銅甗,而沒有見到與這位女性墓主有關的銘文。

我們之所以判定2號墓墓主人是女性,主要是依據該墓隨葬的物品,比如帶梯形牌的串飾一般是女性的專有用品,另外就是沒有隨葬青銅兵器。

像2號墓這樣規模較大的墓葬如果是男性墓葬,在西周時期,不隨葬兵器一般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河口墓地1號墓

大河口1號墓隨葬燕國青銅器上及銅卣上的「燕侯旨」銘文

同樣有意思的是,我們在1號墓葬中並沒有見到一例帶有「霸伯」銘文的青銅器,但這座墓葬卻隨葬了大量的青銅兵器,沒有發現那種梯形牌的串飾,因此我們推斷1號墓的墓主人是男性。

同時我們在1號墓隨葬的青銅器上還發現了「燕侯旨」的銘文,我們已知燕國在北京市房山區的琉璃河遺址,而大河口墓葬所處的這一地帶絕不可能是北燕國的所在。

因此我們就大膽地提出了「霸國」的發現。

後來2009年大規模發掘的時候,在1017號墓的青銅器上發現了一個清晰的「霸」字,也進一步地印證了我們的推測。

霸氏歸屬

僅憑這個「霸」字就能稱國嗎?它會不會是晉國的一部分呢?其實,在此之前我們發掘絳縣橫水倗國墓地的時候,已經對類似的問題進行了長期的思考,絕不是貿然地、想當然地提出一個標新立異、譁眾取寵的熱詞。

學術研究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它需要有長期的知識積累,特別是考古學,不僅需要一定知識的儲備,還需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必備的理論修養。

絳縣橫水墓地

我們知道,絳縣橫水墓地發現了幾十座大墓,其中還有三座帶墓道的大墓,墓道在古代社會不是人們隨便使用的東西,尤其是在禮制相對比較嚴格的西周,人們更不會隨便使用。

這些墓基本上都有獨立陪葬的車馬坑,大墓中大多隨葬有豐富的青銅器、玉器等。

從出土青銅器上鑄造的銘文可以看出,倗國具有相對獨立的外交和內政,它與周王室及其他國家有相互的往來關係,而且墓地的埋葬習俗顯示他們的人群構成相對單純,具有相對雄厚的實力。

我們通過大河口墓地與曲沃縣北趙村的晉侯墓地、絳縣橫水村的倗國墓地的對比中,發現在這裡有埋藏豐富且有超過晉侯墓隨葬品的墓葬,這裡的大墓也有獨立的車馬坑,在大墓中還隨葬有原始瓷器、金器等珍貴的外來品,這些物品不是一般貴族可以擁有和隨葬的奢侈品。

綜合以上多個方面的因素,我們才敢確定這裡應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霸國。

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學者和專家認為「倗」和「霸」不是國家,他們認為倗和霸最有可能就是文獻中記載的「懷姓九宗」中的兩宗,也就是分賜給晉國的始祖唐叔虞的媿姓狄人。

他們認為霸氏就是晉國的一個組成部分,甚至也有專家提出倗和霸都是晉國的采邑。

他們推論的基礎之一是大河口墓地的霸氏在晉國國都的附近,二是這兩個人群都是或可能都是媿姓,正好可以與文獻所記的「懷姓九宗」聯繫起來,因為媿與懷本來是相通的字。

乍一看,這個說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作為晉國的一部分也頗為合理。

其實不然,晉國分封之時地方並不大,《史記·晉世家》記載為「方百里」,方百里的意思就是長百里、寬百里,古代的里比現在的里要小,當然分封的方百里絕對不會那麼方正,但也不會漫無邊際地大出很多。

因為自原始社會以來,特別是新石器時代人群數量眾多,從我國目前已知的各地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數量即可窺見一斑。

大禹會諸侯時萬國林立,到商代還有幾千個國家,周武王伐商時聯合了八百諸侯會盟津,西周國家多至近兩千個,可想而知,當時一個國家的面積和範圍有多大。

如果把倗、霸作為晉國的一部分,則已超出「方百里」的範圍了,更何況還有幾宗懷姓目前還沒有發現。

再者是在晉都翼,即天馬—曲村遺址就發現有頭向西的媿姓狄人的墓葬,其中也有貴族,這與《左傳》上記載的「懷姓九宗」在翼都是相一致的。

因此,我認為倗和霸應是擁有獨立主權的小國,即便是像有些人提出的它們是附庸國,也必須承認他們是國。

更何況西周時期的附庸國與後世的附庸國涵義有很大的區別。

2002年在香港市場上發現的晉侯銅人

曲村墓地6197號墓出土霸伯簋

霸國與晉國為鄰,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2002年在香港市場上發現了一件晉侯銅人,其胸腹部有銘文「惟五月,淮夷伐格,晉侯搏戎,獲厥君 師,侯揚王於茲」,晉侯銅人銘文的發現說明了晉救霸難。

在曲村墓地6197號墓葬發現過一件霸伯簋,這座墓葬的墓主為女性,霸伯簋發現於這座女性墓葬中絕非偶然,因此有人推測這位女性來自霸國,是霸伯之女,她的丈夫是6195號墓主,這兩座墓葬都是東西向墓葬,墓主頭向東,我曾經研究認為曲村墓地頭向東的貴族是土著唐人的後裔,當然唐人也不是一個單純的人群,應是以祁姓唐人為主體的可能含有多個姓氏的族群集團,像祁姓范氏和嬴姓趙氏在晉國早期可能都屬於唐人集團。

這件霸伯簋可能是作為陪嫁的嫁妝埋葬到霸伯女兒的墓葬中。

這說明晉、霸兩國族通婚,霸女嫁給晉國的唐人貴族而不是嫁給晉國國君,當然我們不排除也有霸國公主嫁給晉侯的可能,從燕國公主嫁到霸國來看,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只是目前還沒有發現明確的證據而已。

倗生簋及記述了倗生與霸伯以馬換田故事的銘文

另外,傳世的青銅器——倗生簋的銘文記述了倗生與格伯(即霸伯)以馬匹換田地的故事,從銘末的族氏銘文看,倗生當是妘姓琱人,倗生即倗的外甥,倗生的母親是倗國人,倗生所在國與霸國為鄰,若不排除妘姓琱人是晉國人的一部分,那麼倗生完全可能是晉國人,除非在霸國周圍還存在一個琱國。

晉國和霸國的密切關係還體現在考古學文化間的一些相似點,例如車馬坑都位於主墓以東,車馬坑為東西方向,沒有殉人和俯身葬,人骨的種群特徵更為接近等。

但遺憾的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在大河口墓地發現明確的與晉國有關的文物。

大河口墓地的青銅器銘文顯示這裡有一個霸氏族群,首領是霸伯。

我們在大河口墓地看到更多的是周文化的影響和獨立發展的印跡,它有獨立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擁有獨立的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它有自身的信仰意識,這樣的族群就是西周的一個封國——霸國。

我認為西周時期的采邑政治在各諸侯國是不存在的,那是東周時期發生在諸侯國的事實,因此,把霸國和倗國說成是晉國的采邑根本就是講不通的,把這些小國說成是晉國的附庸國也沒有什麼道理。

其實晉國作為晉南地區較大的侯國,可能是方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帝王陵| 西周霸國

霸國,西周時期諸侯國,未見有史料記載。版圖疆域等信息不詳。發現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考古工作者根據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青銅器銘文確定是一個新發現的諸侯國,並未在史料中有記載。從墓地中出...

呦呦鹿鳴 解讀霸國(二)

大河口1號墓中出土了多件與燕國有關的青銅器,其中有一件青銅卣的蓋內和器內底鑄造有相同的銘文「燕侯旨作姑妹寶尊彝」。燕侯旨是燕國的第二任國君,這件器物應是他為他的小姑姑作的青銅寶卣。

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霸國」完整現身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近日向媒體公布,備受考古界和新聞界關注的翼城縣大河口西周「霸伯」墓地考古發掘目前已進入尾聲。發現馬車坑22座,610座距今3000多年的墓葬出土了15000多件青銅器、漆器、陶器...

「失落的古國」西周霸國傳世國寶

霸國:西周時期諸侯國,未見有史料記載。版圖疆域等信息不詳。發現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考古工作者根據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青銅器銘文確定是一個新發現的諸侯國。從墓地中出土的文物可知霸國歷史...

從文物中解讀西周霸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楊陽)7月29日,「呦呦鹿鳴——燕國公主眼裡的霸國」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展出文物180餘組件,包括青銅器、漆器、原始瓷器、玉器等,豐富的文物展示了西周時期的諸侯國霸國獨具特...

霸國驚現世間 傳世文獻毫無記載的西周封國?

歷經前後近兩年的考古,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發掘工作目前已進入尾聲。青銅銘文顯示這個墓地屬於一個此前未被傳世文獻記載的西周封國——霸國。大河口墓地位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一片兩河交匯形成的三角洲高地上...

霸國——一個從未被歷史記載的傳奇國度

霸國,西周時期諸侯國,未見有史料記載。版圖疆域等信息不詳。發現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考古隊從發掘出的青銅器物的銘文間發現了「霸」字。銘文顯示,墓地主人的族名為「霸」,「霸伯」應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