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對《蘭亭序》真跡期盼已久,想挖武則天陵墓,好在總理制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人都知道和魯迅做了半個世紀的老對頭的郭沫若,一生的摯愛出了寫作之外,還喜歡做摸金校尉,並且對於考古的興趣高於寫散文,詩歌什麼的。

要是普通的考古,大家可能也會說什麼,但是郭沫若偏愛墓葬挖掘,這就是成了上個世紀考古界的一股泥石流。

按理來講,很多考古學家為了找到和歷史一一對應的東西,挖掘墓葬也是可以的,但是很多人都說,郭沫若的考古不叫考古,叫掘墳。

為啥這麼說,那一定還是有理由有原因的。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左右,在中國陝西境內發現了武則天的墓葬的地宮路線,這個消息傳到的郭沫若的耳朵里,他顯得尤為興奮,因為在他的一生當中,就希望能夠親眼看到的武則天墓葬當中的王羲之的《蘭亭序》的真跡。

可能是在郭沫若的心裡,對於這個東西已經到達了夙願的地步,所以總要想起,但是這畢竟是文物,怎麼可能被隨意瞻仰呢,於是郭沫若想出了一個辦法,給報社寫了一封信,大致內容是:《蘭亭集》的文字是隸書,而不是行書。

這一下子就引起了社會上的很大反響。

於是開始對這個作品到底是隸書還是行書,進行了爭辯,看到這些的郭沫若很是高興,因為他的夙願就要達成了,漸漸地有人在報紙上還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於是郭沫若趁勢就發文稱,要鑑別真假對錯,還是得見到這個作品的真跡,但是這個東西是文物,在武則天的墓葬當中,只要是它出土了,真相不就大白於天下了嗎?

為了出土的事情,郭沫若還專門找了周總理,並且還在極力的遊說周總理:「總理,根據我多年以來的研究,東晉時期,我國使用的文字是隸書,而不是行書,要是行書的話,在理論上是不可能的,所以為了保證這個珍貴的作品不被後世抹黑,或者被後世模仿,擾亂大家視聽的話,我建議還是打開武則天地陵墓,這樣就能真相大白了……」在郭沫若還沒有說完的時候,周總理就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連忙擺手讓郭沫若別說了,周總理是知道郭沫若的心思的,但是為了維護他的面子,還是不溫不火的說:「老郭啊,我看啊,在這些年就先別挖掘帝王陵墓了,畢竟技術還不成熟,在1956年你挖掘的明定陵就是一個教訓,讓那麼多的文物見了空氣氧化掉,這個教訓很慘痛啊」

郭沫若聽完這些還在為自己辯白,雖然自己造成了近代考古歷史上的悲劇性事件,但是自己畢竟不是故意的,於是他說:「挖掘帝王陵墓,我也不是一無所獲,我發現明朝的萬曆皇帝其實就是一個跛子,所以他執政的三十年是不可能上朝的」

其實不僅僅是總理對於文物出於保護的心理,就連後世的考古專家看來,郭沫若當時的做法和想法,也是十分的大膽,以至於考古界的人員,對其多有微詞,復旦大學考古系的教授說:「郭沫若這麼關心武則天的陵墓,結合他以前的所作所為,他不是為國家在考古,而是打著國家旗號,在為自己考古」

就是因為郭沫若當時挖掘明定陵造成的損失,總理才不得下令,十年之內不許挖掘帝王陵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想要挖武則天的墓,卻被周總理回了九個字

帝王陵墓,總是帶著一股子神秘的色彩,每個人都有其好奇心,都想要生前生活奢侈至極的皇帝在死后里面究竟又是怎樣的。郭沫若就是這些非常好奇的人中的一個。郭沫若我們都知道,卻不論其他,這一位的文化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