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郭沫若主張挖的明定陵,就知道為什麼,現在國家禁止動帝陵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酒釀櫻桃
看看郭沫若主張挖的明定陵,就知道為什麼,現在國家禁止動帝陵了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流中留下了無數燦爛文化瑰寶,令人讚嘆的歷史文明比比皆是。
到了近現代,許多學者意識到,我們可以通過對古代人們遺留下來的活動痕跡和遺物的研究,了解距離我們很遠的那些時代的文化和文明。
於是便有了考古這個行業,其中基於包括對古墓的探索和勘察。
古墓在地下沉寂幾百年,稍加不小心,就會對陵墓造成不可估計的損壞。
所以在對陵墓進行考古之前,學家們都會仔仔細細核實信息,在考察過程中也十分的小心。
雖說需要謹慎小心對待古陵墓,但是周總理卻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做出一個強硬的決定:不再主動對帝王陵墓進行挖掘!
這是為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新中國建立初期,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和近代詩人、學者郭沫若,做出了對明朝十三陵進行考察的計劃,上交給政務院。
這個計劃一經公示,便遭到了很多學者的反對,學者們認為,現在的文物保護技術還不是很成熟,沒有能力保護出土陵墓的文物。
如果挖掘出來,考古隊根本沒有能力保護它們,更不要說去研究了。
但是還是沒能阻止其二人的計劃。
郭吳二人首先選定永樂皇帝的長陵,後來在尋找墓道的過程中,發現挖掘長陵的難度太大,找不到地宮的入口。
而且正巧萬曆皇帝的陵墓——定陵出現了坍塌,入口暴露在了考古隊眼前。
二人立馬改變方向,將定陵視作試驗場。
於是距離現代較近,文物考察價值更高的定陵就被挖開了。
學者們的擔憂沒有錯,經過兩年的開採,經歷了三百年光陰的陵墓就這麼暴露在了陽光下。
許多珍貴的古代物件在接觸到外界空氣的那一剎那瞬間氧化,灰飛煙滅。
在陵墓中,考古隊驚喜的發現了萬曆皇帝以及他兩位皇后的屍體,考古隊將封建社會三位高高在上的地主階級代表的頭骨帶到中科院修補,更過分的是居然有人想將頭骨送出國供人觀看。
而後修補完成後,皇帝和皇后的頭骨被放在陵墓入口展覽。
郭沫若帶領考古隊將定陵挖掘完後,又提出想繼續挖掘皇帝永樂的長陵。
這個消息傳遍了整個中國,其他地區的領導都上書,想開始發掘本省的皇帝陵墓。
因為郭沫若等人對定陵的破壞巨大,周總理意識到這種風氣不可助長,立即下發命令,停止對陵墓的挖掘,也駁回了郭沫若開採長陵的計劃。
過了不久,清朝皇帝乾隆墓也被發現,郭沫若又上書想挖掘乾陵,經過之前的教訓,這次活動遭到了當時許多學者的強烈反對。
這次說什麼也不讓他繼續開採,最後郭沫若只得作罷。
這場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的考古勘測活動,簡直可以說是中國考古史上一場聲勢浩大的劫難。
包括價值連城的文物遭到非人的破壞,3000多件文物不被重視。
落後的技術以及盲目無知的考古隊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就這次教訓,周總理做出嚴格的要求:不主動開採皇陵,100年內這個政策都不許改變。
因為周總理做出的的明智決定,明十三陵都得到了妥帖的保護,沒有遭受到破壞。
對於古代遺留下來的文化和物品,我們作為現代人,應該存以敬畏之心。
中國被列為世界文明級古國,不是沒有道理的。
只希望現代人更加重視文化遺產,不要再破壞永遠不可能修復的東西。
國家為什麼禁止挖掘帝陵?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定陵的後果!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發掘活動,堪稱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上世紀50年代中期,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等人,聯合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十三陵,首選的對象是永樂皇帝的長陵。獲得批准之後...
為什麼周總理禁止挖掘帝王陵墓?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朝定陵吧
中華歷史五千年,很多真相都淹沒在煙塵之中,而歷朝歷代的皇帝陵墓中有大量的陪葬品,通過挖掘古代皇帝的陵墓來了解歷史真相一直是考古界的習慣,但是現在國家已經明令禁止挖掘皇帝陵墓,這是為什麼呢?
當初挖掘定陵時到底造成了多少損失?之後就嚴禁帝陵發掘
1958年在郭沫若建議發掘一座明代皇陵用來進行歷史研究,最初郭沫若力薦挖掘永樂皇帝的墓,因為他認為發掘永樂地宮極有可能發現失傳已久的《永樂大典》,但是長陵規模實在是過於龐大,經過多方勘探一直沒有...
國家禁止挖帝陵了,誰還心存幻想,看看郭沫若做了啥?
自古以來,不論是考古專家還是盜墓賊,他們對於帝陵的垂涎是由來已久的。因為皇帝作為一國之主,他們自然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死後理所當然就會把許多之前的寶貝帶入地宮進行陪葬。當然也有不少的王公貴族,他...
郭沫若一心想挖帝王陵墓,結果造成了我國考古史上的最大悲劇
說起郭沫若,大家對他的評價一般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魯迅之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大家,也有人說他是文壇「變色龍」。不過郭沫若的一大癖好至今是坊間熱議的焦點,他本人非常喜歡挖墓,結果還釀成了我國考古史上...
十三陵中的定陵為何被第一個挖掘?萬曆皇帝:我給祖宗朱棣背了鍋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發掘活動,堪稱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上世紀50年代中期,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等人,聯合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十三陵。
郭沫若本是一文人,為何熱衷於挖墳掘墓,終極夢想是秦陵
早年的郭沫若確實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稱「孔夫子掛腰刀」,寫過很多不錯的文集,然而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卻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北京有座明代古墓,棺蓋打開後洗刷墓主百年污點,發掘者結局悽慘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在之前為大家介紹過許多奇特的古代陵墓,一些讀者對陵墓的發掘工作充滿好奇,並想知道在其過程中是否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與定陵有...
郭沫若想把秦始皇從地底下挖出來,幸虧周總理阻止才沒釀成悲劇
提起郭沫若這個名字,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郭沫若是一名優秀的現代文學家,他的大多數作品都被收錄到現在的中小學課本中。他的才華橫溢不容否認,他不僅在現代新詩的發展上有很深的造詣,而且對考古研究也有...
明定陵發掘中發生什麼?為什麼我們不再主動挖掘帝王陵墓了
在60年前,中國考古界有一條重大的消息轟動世界:中國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公元1563-1620年,年號萬曆)及其妻妾——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明定陵發掘成功。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帝王陵...
為什麼國家明文規定不讓挖掘帝王陵?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定陵
國務院曾在1987年和1997年兩次正式發文,強調暫不發掘帝王陵。由此,不挖帝陵成了文博界的「鐵律」。眾所周知,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是中國主動發掘的唯一一座帝王陵。雖然這座帝王陵的發掘給我...
為什麼試掘明定陵後,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1955年,考古專家挖掘朱棣陵墓,但挖了三天,被緊急叫停
中國五千年歷史,產生多少帝王將相,英雄人物,每一個人身上都充滿了故事,每一個人身上都是傳奇。當時間荏苒,留下的是巨大的地下寶庫,陵墓,而這成為無數考古專家的嚮往。郭沫若曾上書挖掘武則天,秦始皇等...
為什麼國家禁止開挖帝陵?看看定陵的悲劇你就知道了
▶本期導讀|子月今天要介紹的是明代帝陵中的明定陵,墓主人便是明神宗朱翊鈞。朱翊鈞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的第三子。他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郭沫若提議繼續挖掘秦始皇陵,上級及時遏制,別再動帝王陵!
明定陵建於1584~1590年,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的陵墓,陪葬的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如今,它最出名的一個身份就是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
為何國家禁止挖掘帝王陵墓?明定陵的教訓太深刻了,定陵一口棺材害死七條人命
有一種考古的痛叫「明定陵考古發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
為一睹《永樂大典》,他費盡心思想挖朱棣陵寢,周總理回復休想
說起郭沫若,大家對他的評價一般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魯迅之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大家,也有人說他是文壇「變色龍」。不過郭沫若的一大癖好至今是坊間熱議的焦點,他本人非常喜歡挖墓,結果還釀成了我國考古史上...
到底什麼原因使國家從此定下了不可能輕易發掘帝王陵的規定
眾所周知,1965年4月在郭沫若和吳晗等人的建議下,考古人員開始了對明十三陵定陵萬曆皇帝朱翊鈞和兩位皇后的陵墓開始了挖掘,定陵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文物,雖然為史學界明朝提供了實在的器物,但是卻...
史上最離奇的一次考古,參與人員全部神秘死亡,原因至今仍是謎
有一種考古的痛叫「明定陵考古發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
國家為何禁止挖掘古代帝陵?只因郭沫若當年挖掘明定陵的嚴重後果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正因如此,掌握著全天下的財富的皇帝就希望自己死了之後也能擁有和活著的時候同樣的生活。於是,在他們死後,無數金銀細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