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燏:一代才女的南京往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陸艾溳專欄

持續兩個多月的央視《國家寶藏》節目,不但讓文物「活」起來,還火了亮相節目的九大博物館。

其中,壓軸的南京博物院,是與兩岸故宮並稱的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

在南博歷史上,有一位院長是既能做學問,又能做事情的一代女傑。

她就是中國第一代考古學家、中國博物館事業奠基人之一的曾昭燏。

無論學術成就,還是傳奇人生,都給南博增添了一抹別樣的瑰麗色彩。

曾昭燏出生於名門世家,曾祖曾國潢,是曾國藩的二弟。

她的父親是舉人,父母都十分重視兒女的教育。

在嚴格的家庭教育和文化薰陶中長大的曾昭燏兄妹七人,皆學有所成,各有所長:昭承為美國哈佛大學碩士;昭掄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著名化學家;昭燏與北方考古界領軍人物夏鼐並稱為「南曾北夏」;昭傑為著名書法家;昭懿為北平協和醫學院著名醫師林巧稚的學生、醫學博士;昭鏻為西南聯大經濟系學士;昭楣為西南聯大生物系學士。

曾昭燏與考古結緣,和恩師胡小石的影響有關。

1929年,20歲的曾昭燏被南京中央大學外文系錄取。

進校不久,一位朋友向她推薦了國文系的名教授胡小石。

胡小石在古文字學、文學、書法、詩詞、文物等多方面均具有卓越造詣。

起初,曾昭燏怕自己跟不上課程,便先到國文系旁聽。

胡小石當時正講授甲骨文及金文課程,有心考她,便手寫了一份聲韻表及說文雙聲字例,讓她謄寫一遍,以測其舊學功底。

曾昭燏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胡小石很滿意,欣然同意她轉到國文系。

求學數年,曾昭燏得到了胡小石的悉心指導。

她曾回憶道,胡先生「教余書法,初學即命寫鐘鼎文,不令習法帖,恐開頭便落圓熟陳套也……余每習書,師自後觀之,耳提面命,如誨蒙童」。

曾昭燏經常出入胡宅藏書樓,往往著迷到「竟日不下」的地步。

胡小石為曾昭燏奠定了深厚的學識、學養與人格基礎。

受老師的薰陶,曾昭燏多才多藝,擅長詩詞、書法。

其時,恰逢女性追求解放風潮。

曾昭燏胸懷抱負,她意識到,女子要有與男子一樣平等的社會地位,首先要在經濟上獨立,不能依附於男子。

當時在一些文化女性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觀念:女子結婚後整天忙於家務,埋沒了她們的聰明才智,進而葬送一生。

為了有所作為,曾昭燏那時起就決心不婚。

1935年3月,在堂兄俞大維的資助下,曾昭燏赴英國倫敦大學留學,成為當時首位赴海外學習考古的女性。

她在大英博物館、皇家收藏館、維多利亞收藏館等地參觀,見到成千上萬件來自於中國的珍貴文物,深感痛惜,一心想為災難深重的祖國文博與考古事業做一些事情。

就在她結束倫敦大學學業到柏林德國國家博物院實習的當天,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這一事件成了曾昭燏人生的轉折,她「痛恨自己為什麼要學歷史考古,想當初學化學多好」,因為抗戰期間,國內最需要的是槍炮彈藥。

實習一結束,獲得考古學碩士學位的曾昭燏毅然回國。

她剪下上海《新聞日報》頭版刊登的遭到日軍轟炸後一片殘垣廢墟、一個幼兒坐在母親遺體旁大哭的圖片,一直保留到抗戰勝利。

蔣介石在南京中央博物院參觀書畫展,身邊陪同者即為曾昭燏

曾昭燏加入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全力投入工作。

戰火蔓延至南京時,她與李濟等人夜以繼日地將博物院文物登記造冊,裝箱編號協助文物西運,連同運出的還有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萬多箱珍寶。

1939年2月9日,曾昭燏與吳金鼎、王介忱等人,一起赴雲南大理蒼山洱海地區進行考古調查、發掘,成果極為驚人,首次向中國考古界展示了她卓越的才華和廣博的學識。

她所採取的田野工作方法代表了當時英國乃至全世界的最好水平,讓國內的考古領域煥然一新, 1941年2月,曾昭燏以出眾的學術才能和組織能力,被任命為遷往李莊的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總幹事。

1941年川康古蹟考察團考古學家在彭山寂照庵合影。

照片人物左起:吳金鼎、王介忱、高去尋、馮漢驥、曾昭燏、李濟、夏鼐、陳明達

抗戰勝利後,曾昭燏返回南京,積極投身到博物院的創立與建設中。

她除了繼續主持文物整理工作,還主持復建中央博物院的主體工程大殿(今南京博物院大殿與歷史館)。

此殿為仿遼建築,由著名建築設計師徐敬直設計,梁思成修訂定稿。

開工不久,因抗戰而停。

復建時正值內戰,曾昭燏為修建大殿克服了很多難以想像的困難,展示了她處理行政事務的能力,贏得了學界與政界的肯定。

1948年,曾昭燏參加聯合國博物館協會,為當時參加該協會的九名中國會員之一。

1950年,曾昭燏被任命為南京博物院副院長。

她帶隊赴南郊祖堂山主持了對南唐二陵的發掘,出版《南唐二陵》專著,贏得國內外讚譽;帶隊考古調查了城崗頭、小寶塔山、梁台崗等古代遺址,拓展了該地區的考古學研究。

1955年,被任命為南京博物院院長。

獨身的曾昭燏生活十分節儉,粗茶淡飯,舊衣素賞,舊信封反過來繼續寄信。

1951年,為抗美援朝捐獻飛機大炮時,她帶頭捐出了全部積蓄。

有一年,曾昭燏從山東博物館請來一位高手潘師傅,為南博修復文物。

完工返鄉時,潘師傅所帶的盤纏已用得差不多了,他只好乘慢車,餓了一天才回到濟南。

曾昭燏得知後,特地寄上自己工資里的20元給潘師傅表示歉意。

曾昭燏歷來所有的稿費,不是用於公務招待,就是為多子女員工的孩子繳學費。

每逢節日,她還常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資慰問困難員工。

然而,曾昭燏始終身背沉重的家世負擔,尤其是1957年之後,家人及親友經歷各種批判,可謂「海內知交殊進退,天涯相望各悲歡」。

1962年胡小石逝世後,更讓以學術為生命的曾昭燏失去了精神支柱。

她親自為恩師選擇墓地,並撰寫墓誌。

多年來積聚在內心無法排解的恐懼與焦慮,導致曾昭燏患了憂鬱症,入院治療。

1964年12月22日(大年初三)下午,曾昭燏乘車悄然離開醫院,她對司機說:「去靈谷寺吧!我想散散心。

」下車時,她送了一包蘋果給司機,要司機等她。

然後,她登上了靈谷寺北塔第七層,映著如血殘陽,如雲朵般飄下……

她的口袋裡有張字條,寫著:「我的死,與司機無關。

」這一年,曾昭燏55歲。

後葬於南京牛首山下。

1965年2月,表哥陳寅恪得知曾昭燏自殺,悲不自勝,寫下悼亡詩:「論交三世舊通家,初見長安歲月賒。

何待濟尼知道韞,未聞徐女配秦嘉。

高才短命人誰惜,白璧青蠅事可嗟。

靈谷年年薰寶級,更應流恨到天涯。

」道盡曾昭燏短暫又才情四溢的一生。

曾昭燏去世十年後,好友沈祖棻作詩懷念道:「湖邊攜手詩成誦,座上論心酒滿觴。

腸斷當年靈谷寺,崔巍孤塔對殘陽。

」沈祖棻丈夫程千帆箋釋云:「子雍(曾昭燏字)長南京博物院,位高心寂,鮮友朋之樂,無家室之好,幽憂憔悴,遂以1964年12月22日墜靈谷寺塔,享年五十有五。

傷哉!」

人們對世界的見解與建樹,就是自己品格的自白。

死亡並不是真的逝去,一代才女曾昭燏在時間的長河中從沒有被遺忘,她名字永遠和南京博物院連在一起,宛如一件庫藏珍品,在歷史的深處熠熠生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曾昭燏:以事業為人生第一選項

與婚姻相比,事業是曾昭燏的第一選項,她是曾家另一個不同凡響的女子。她的事業節節攀升,她樂在其中。曾昭燏是曾國藩的弟弟曾國潢的曾孫女。祖父曾紀梁,秀才出身。父親曾廣祚,秀才出身,詩人。曾昭燏,19...

我們和88歲的南博老院長都聊了什麼?

他出生在1928年,民國十七年。那一年皇姑屯事件爆發,北洋軍閥政府結束了十六年的統治,真正意義上的民國開始退出歷史舞台。他在動盪與戰爭中度過了童年與少年時光,1951年從南京大學地理系、歷史系畢...

歷史上的今天2018.10.29

在41年前的今天,1977年10月29日 (農曆九月十七),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考古工作獲巨大成果。打倒了「四人幫」,我國文物考古界的學術空氣日益濃厚。1977年10月,有關文物考古部門和單位,在...

文創產品的「腦洞」怎麼開?

這個夏天,在國家圖書館舉辦的「世界插畫大展——國際安徒生獎(終身成就)50周年展」漸入佳境。在國圖典籍博物館正門口,由數十級台階構成的巨幅《醜小鴨》插畫成為迎接觀眾的第一道景致。這幅來自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