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文之始 中國文明之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 寫在崧澤遺址博物館開館之際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內的遺址復原場景
曾被認為無古可考的上海,在中國考古史上卻是領風氣之先的一個考古聖地。
崧澤,原本只是上海西部青浦縣附近的一個小村莊,從1957年起,因不斷採集到新石器時代陶片、鹿角以及一些石器,被確認是一個原始文化遺址。
包括崧澤遺址在內的考古發現,修正了多年來人們以為上海是一兩百年前開埠後才發展起來的近現代城市的誤識。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經過歷時約三年的籌建,在201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開館了。
作為親身經歷了崧澤遺址博物館建設過程的當事人和見證者,我感慨良多。
上海,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要麼是浦東陸家嘴那些高聳入雲的現代建築,要麼是浦西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的外灘。
過去旅遊界也一直有個說法:「五千年看西安,五百年看北京,一百年看上海」。
意思是上海到了近代才從小漁村變成十里洋場和東方大都會,歷史短,古蹟少,甚至還有人以為上海是無古可考的地方。
其實,曾被認為無古可考的上海,在中國考古史上卻是領風氣之先的一個考古聖地。
早在1935年,一些考古先驅就開始了對金山戚家墩的考古調查,這一年距考古學從西方傳入中國不到15年,中國大部分省區還沒有展開考古工作。
上海不但有古可考,而且迄今為止,已進行了不下50次考古工作,清理歷代古墓500餘座,光是先秦時期遺址就發現了約30處。
可以略微做個簡單的比較,上海在僅相當於江、浙各約1/17面積的60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就獲得了中國考古學上被命名為「崧澤文化」、「廣富林文化」、「馬橋文化」的這樣三個原始文化,占江浙滬三地考古學文化命名總量的近1/3。
這些不但說明上海考古歷史源遠流長,上海遠古歷史文化有著豐富性和多樣性的特點,還不斷修正著多少年來人們以為上海是一兩百年前開埠後才發展起來的近現代城市的誤識。
其中,足可稱道的便是崧澤遺址的考古發現。
崧澤,原本只是上海西部青浦縣附近的一個小村莊。
可是從1957年起,卻因不斷採集到新石器時代陶片、鹿角以及一些石器,被確認是一個原始文化遺址。
1960年以來,上海博物館考古隊在此進行了多次發掘。
在遺址時代最早的下層,清理出距今6000年前馬家浜文化時期的原始村落,出土了上海的最早先民「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村」、「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稻」以及「上海第一豬」等。
除此之外,還在遺址堆積的中層發現了距今5500年前後的墓地和豐富多樣的生產和生活用器具,既有代表當時先進生產力的石犁,表示由鋤耕農業進化到了犁耕農業階段;又有標誌技術創新的鑽孔石器;還有表示發達的意識形態和原始宗教發展的玉琀以及後來對中國禮制社會有深遠影響的鼎、豆、壺組合器物等。
這些玉、石、陶器及其所透露出的技術發明、社會進步、文化領先,猶如罕見的地下天書和上海檔案,一頁頁地記錄著上海起源、發展的早期歷史文脈。
也正是由於崧澤遺址有在中國文明起源進程中備受關注的焦點和亮點,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特別是長江下游地區具有代表性,先後被考古界定名為「崧澤文化」,被評為20世紀全國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崧澤遺址博物館建築設計的主題為「歷史的剪影、聚居的村落」。
它濃縮了江南水鄉人地景觀的設計方案,高低錯落、簡樸莊重,充分體現出了「現代風格、傳統底蘊、原始符號」等特點。
這個設計理念既注重了建築空間有利於滿足陳列展示的要求,又考慮到了建築景觀與自然的結合。
好的建築設計和施工完成以後,還要由具有豐富博物館實踐經驗的公司來承擔布展工程。
為此,經過先後幾次招投標,從概念性設計到陳列展示深化設計與工程,最終確定一家單位作為新館陳列布展工程施工方。
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是一項思想性、科學性和藝術性很強的工作,陳列展示文本是博物館展覽的靈魂,關係到博物館展覽的總體水平。
崧澤遺址博物館總面積3680平方米,其中基本陳展廳近千平方米。
展示策劃文本幾易其稿,並通過專家論證。
大家認為,崧澤遺址博物館不能只是以介紹一個上海地區的史前考古學文化為目標,更不能使觀眾參觀後得出這是一個神秘的古部落的感受,而是要突出展示崧澤遺址和崧澤文化在上海起源和中國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力求從上海之源、中國文明的角度認識崧澤遺址的歷史文化價值。
因此,陳列文本設計的總體理念,是向觀眾全面介紹「崧澤開紀元」的主題,突出「上海之源」和「崧澤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文明之脈」兩大內涵。
展廳由「發現崧澤遺址」、「體驗崧澤社會」、「傳承崧澤遺產」三個部分組成,力求集中展示上海早期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
在布展傳播手段上,一方面突出崧澤作為考古遺址的現場性、原真性、體驗性等特點,另一方面還將傳統陳列方式與高科技有機結合。
例如通過計算機三維容貌復原這樣的新手段,全過程地復原了「上海第一人」的模樣和長相。
此外,還利用了先進的幻影成像技術和「情景再現」等拍攝手法,紀實性地重現了當年考古人員發掘過程場景。
為此付出的所有這些努力,我們都力求能全面、生動地反映崧澤遺址和崧澤文化時期與中國文明起源的關係,追求對崧澤遺址和崧澤文化全面、系統的科學性、趣味性、普及性展示。
致力於傳播「崧澤」不但是考古的,還是文化的;不但是歷史的,還是當代的;不但是上海的,還是中國的等展示目標。
由此可見,從建築方案設計施工,再到陳列布展工程實施等一系列的程序,都按照科學、合理的博物館建設程序操作,並突破了原有博物館的建設經驗,在實現博物館建築「功能第一」的基礎上,也最終實現了博物館建築、內部陳列展示及博物館功能發揮三者有機一體的理想目標。
最後我還想說的是,請傳承「崧澤」吧——因為崧澤是上海最早的古文化遺址的發現地;崧澤是上海人最早開始生活的起源地;崧澤是入選 20世紀中國百大考古發現的崧澤文化的命名地;崧澤是見識中國文明起源的實證地;崧澤是上海實施考古遺址保護的實踐地;崧澤是傳承上海古今遺產的濃縮地;崧澤是上海人的歷史家園和國內外朋友旅遊的觀光地。
■
(本文作者為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崧澤遺址博物館主要策展人)
錄入編輯:崔彩雲
聚焦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 重溫河南考古的輝煌往事
文明小編語昨天,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鄭州開幕了,這是有史以來中國考古學界規模最大的一次會議,近400位專家學者齊聚鄭州,共同探討中國考古的成果。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每年評出的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三門峽:仰韶文化穿越古今
「黃河明珠」三門峽,位於河南省最西端。這裡是中國早期文明的聖地,仰韶、廟底溝、北陽平……閃耀在母親河畔,在三門峽的片片阡陌田野中綿延數萬里、縱橫數千年,開創早期中國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仰韶文化是...
穿越四萬年:早期東亞現代人尋蹤
一直以來,中國文明史早期的某些具有獨立起源的文明成就總是會被西方懷疑,認為是從亞歐大陸的其他地區傳入的。在新石器考古領域內,安特生髮現仰韶文化之後不久,仰韶文化西來說便甚囂塵上。早先的中國文化西...
第一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啟幕
本報訊(記者 左麗慧)記者昨日從鄭州市文物局獲悉,由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第一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22日至24日將在鄭舉行。這是在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取得圓滿成功、並獲得巨大的社會影響後,為推動鄭州市...
用考古學方法探索文化、追尋文明
十一月初,天氣漸冷、寒霜將至。「晉界」講壇第二期最後一講也在本周日與觀眾們如約而至,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曉毅老師將與觀眾一起,用考古學的方法探索文化發展的脈絡、追尋古代文明的遺蹟。 何謂文化...
至簡中國史:中國文明到底是怎麼起源的?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思想內參。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至簡中國史》連載之二:中國文明到底是怎麼起源的?弘億人類告別猿猴進化成人,已有約數百萬年之...
走進廣富林文化遺址 穿越時空尋秘上海
新華社上海6月25日電題:走進廣富林文化遺址 穿越時空尋秘上海新華社記者姚玉潔、龔雯說起上海的歷史,人們往往想到的就是一個小漁村,在19世紀開埠後逐漸繁華,成為現在的經濟之都、時尚之城。事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