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湯」鼎的主人 原來是一個下大夫武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王姝/文 章繼軍/圖
因一句調侃出名的城陽城遺址18號墓主棺槨, 目前已搬遷至博物館……
一周前,因在微博@河南考古 中被調侃挖掘出「戰國牛肉湯」,信陽城陽城遺址的一座楚墓「火了」。
12月19日,這座被命名為18號墓的墓主棺槨,從墓地被搬遷至附近的城陽城博物館,以待保護、研究。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直播見證棺槨的搬遷過程,了解該墓從被盜到發掘保護始末。
壹
現場:棺槨保存完好 200餘件隨葬品出土
12月18日早晨,記者來到位於信陽的城陽城遺址18號墓現場。
古墓外,堆砌著古人用於封墓的青膏泥,以及考古工具洛陽鏟打出的土樣。
地下墓坑內的棺槨,已被保鮮膜封了起來,周圍支著鋼架。
平地上放置著一些裝有清水的透明箱子,據工作人員介紹,那是在挖掘過程中抽出的積水,可保護不宜接觸氧氣的文物,目前已有200餘件隨葬品被運至城陽城博物館。
18號墓出土文物
記者在墓區附近,發現一整塊用保鮮膜覆蓋的木板,呈灰黑色,幾乎沒有損壞。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陳家昌告訴記者,該棺槨處於絕對潮濕的飽水環境,地下水成分偏中性,有利於文物保存。
「我們要儘快將棺槨搬遷到城陽城博物館內的實驗室,防止水分揮發造成乾裂等破壞。
」陳家昌說,運到實驗室後,專家將打開棺槨,對墓主個人特徵、去世原因、生前飲食習慣等因素進行研究。
至於開棺時間,要根據文物損壞情況和實驗室設備建設等,尚不能確定。
12月19日上午,工作人員對棺槨進行再次保護處理,用海綿包裹,放進一個特製的鋼框裡,罩上棺罩,然後將其掛上吊車,放置在運輸車上,送至城陽城博物館。
隨著再次起吊、放置在平板車上,送進實驗室內,考古專家們完成對此次棺槨的搬遷。
專家正對棺槨進行加固
起吊棺槨(圖片來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棺槨安全放至博物館(圖片來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據了解,考古專家對於該墓地的挖掘,始於今年年初。
4月12日,有人盜掘古墓,隨即警方逮捕並追回被盜文物。
隨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開始對該墓進行調查、勘探以及搶救性清理。
貳
揭秘:墓主為下大夫級別武將 出土銅劍「一碰就見血」
考古專家從18墓挖掘出哪些隨葬品?墓主的身份大概是什麼?記者來到城陽城博物館。
在文物研究室,18號墓出土的隨葬品被放置在各種透明箱子,一部分泡在水中,一部分被保鮮膜包裹。
負責清洗文物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文物要經過清洗,用純凈水暫時保存一段,然後進行脫水修復。
18號墓出土文物
在專家的指引下,記者見到那隻清洗完畢裝「牛骨湯」的圓鼎,以及一個陶制彩繪的壺蓋,上面花紋清晰可見,其他未清洗文物被包裹嚴實,無法看清。
18號墓出土的陶制彩繪壺蓋
「這次發掘的隨葬品多為仿銅陶禮器,還有戈、弓箭、銅劍等兵器,弓箭長度在半米到一米之間,弓為竹製、箭為銅製,弦已不復存在,」工作人員伸出雙臂比劃了一下,「銅劍雖然略有生鏽,仍十分鋒利,『一碰就會見血』。
」
18號墓出土文物
武志江告訴記者,隨墓發掘出來的大部分為陶器,從五個鼎的數量來看,判斷是下大夫身份(先秦官制從高到低位卿,大夫,士)的武將,「棺槨厚度達三十多公分,棺蓋用起重機才能吊起來,說明他是有一定地位的」。
武志江說,目前尚未發現該墓有夫妻合葬或者陪葬的情況,是否為家庭的墓地尚未得出結論。
18號墓出土的陶罐
「這些陪葬品都是根據死者身份,按當時禮制製作的祭品,比如那五個鼎,裡面裝的除了你們所說的『牛骨湯』,還應該有其他湯羹、菜羹等,只不過牛骨保存到了現在。
」武志江說。
至於這個牛骨來自黃牛還是水牛、放入鼎的時候是生還是熟,他表示因為現存牛骨太碎了,也沒有發現烹飪的痕跡,動物學家仍在檢測中,但是根據之前的經驗,這些都很難檢測出來。
18號墓考古現場
叄
曾為楚國戰時「陪都」 作為軍事重鎮一千年的城陽城 因為網絡又「火了」
「其實,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城陽城附近的文物保護研究工作,這次對18號墓進行搶救性清理,也是因為該墓被盜,不得已為之。
」武志江說,作為豫南地區唯一以楚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保護單位,城陽城遺址對考古研究意義重大。
「國家列出文物保護的『十二五規劃』150處重要大遺址,豫南地區僅此一處,我們的工作就是配合研究文物的內涵、價值。
」
18號墓考古現場
武志江介紹,城陽城是楚國淮河流域軍事要塞,戰國時期秦襄王所在國都郢(今湖北江陵縣)被白起攻破,流亡到這裡,將其作為臨時國都。
魏晉南北朝期間,國君曾對城陽城進行反覆重建。
當時城陽城對於信陽的戰略地位,相當于山海關對於北京。
因此長達一千年的時間裡,它都是一個軍事重鎮,南北朝以後,特別是唐朝逐漸荒廢,後來淪為村鎮。
「我們從2009年開始做城陽城城址保護工作。
它是哪一年開建,怎麼建的、有多大、宮殿官署在哪、老百姓住在哪,這兩年基本弄清,墓葬區原則上儘量不動。
」作為一個考古專家,武志江的介紹儘量把術語換成了大白話,這是他普及文物知識的一個方式。
18號墓考古現場
而此次通過新浪微博直播十八號墓考古現場,也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首次嘗試的普及傳播方式。
武志江表示,正如前輩所說,考古事業是人民的事情。
之前考古工作相對封閉,但是無法抵擋大家的好奇心理,不如公開、準確地科普相關知識。
「以後,我們也會通過網絡,公布出最新科研成果,歡迎大家的關注。
」他說。
知識拓展:
城陽城,又名楚王城,遺址範圍總面積4.98萬平方公里。
城陽城由城址、楚墓群、太子城等組成,是我國現存六座楚王城中保存最好、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古城址。
2010年6月,國務院公布其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家列入文物保護「十二五規劃」150處大遺址;2013年12月通過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
主編:余超
責編:黃子格
值班審核:王姝
熱線電話:0376-6651238
眾首次參與新疆吐魯番考古發掘
志願者:原以為充滿神秘和刺激工作一上午後累得腰酸背痛亞心網訊(記者趙梅)「原來考古發掘工作那麼辛苦、枯燥」,9月7日,吐魯番市七泉湖鎮木爾吐克薩依戍堡考古發掘現場,志願者楊曉婷在歷經了兩三個小時...
周原遺址出土車馬坑保護清理取得重要收穫
陝西傳媒網訊(記者 郭青)經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工作者5個月室內發掘,周原遺址出土車馬坑保護清理取得重要收穫。10月21日,考古發掘現場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省考古研究院組織召開周原出...
「印象信陽」城陽城遺址考古人:守住城市靈魂
2016年12月中旬,一則《河南古墓發現「牛肉湯」,骨頭清晰可見》的消息在網上流傳,引起網友關注;新年伊始,古墓棺槨內的千年寶劍出鞘,閃爍的寒光令數千萬各地網友為之傾倒。近一個月來,位於平橋區城...
揚州寶應明代澆漿墓又現不腐屍 男墓主五六十歲身高約1.7米
原標題:寶應明代澆漿墓又發現不腐屍 男墓主五六十歲 身高約1.7米4月23日,本報報導了寶應縣原沿河鎮潘橋村馬莊組331省道工程的施工現場發現古墓葬,這幾天,考古人員一直現場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