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冊、1.2億文字 浙江人文歷史的第一部百科全書——《浙江文叢》,尋找浙江精神之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

在浙之民,共創共享。

90多年前,煙雨南湖,紅船領航,中華民族從這裡掀開新的歷史篇章;30多年前,浙江人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以「四千精神」繪出中國經濟格外矚目的一抹浙江紅;

新世紀以來,浙江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堅定不移打出一套「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浙商回歸」等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正為「中國的明天」貢獻更多浙江樣本、浙江智慧和浙江動力。

為什麼是浙江?當世界網際網路大會、G20杭州峰會次第花落浙江,世界矚目浙江,中國聚焦浙江。

尋找這答案,需要一雙上下求索的歷史之眼。

要真正了解浙江的今天,走好浙江的明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熟悉「自己的昨天」。

「從歷史經典中汲取力量,保持浙江文化旺盛生命力,在創新發展中增強文化自信,是我們需要認真研究、不斷探索的重大課題。

」在叢書序言中,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夏寶龍深情寄語。

3月10日,歷時7年多,由省里定下的重點文化建設工程,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浙江古籍出版社實施的「浙江文叢」項目,500冊文化名家著作出齊面市,集結浙江歷代思想精華之大成。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浙江規模最大的出版工程之一,是浙江歷代文獻經典的第一次全面整理出版,也是浙江人文歷史的第一部百科全書。

2011年12月24日,「浙江文叢」召開第一次學術委員會

這是一本「過去之書」:從1911年出發,讓我們一路溯源而上,對話128位浙江先賢,在1.2億文字中尋找浙江精神之源。

128位浙江先賢

貫通浙江學術發展脈絡

「從目前的叢書書目來看,作者上至著有《越絕書》的東漢袁康,下至清季學者譚獻、俞樾,革命志士秋瑾等,完整貫通了浙江學術及浙江精神的發展脈絡。

3月10日,《浙江文叢》500冊編輯出版研討會在杭州舉行,會上,浙江古籍出版社社長壽勤澤介紹說,這是7年來《浙江文叢》首次集體亮相。

「浙江文叢」系統收錄1911年以前128位浙江文化史上最為重要的文化名家的著作以及研究浙江的經典著作,涵蓋哲學、文學、史學、教育、科技等各個學科。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夏寶龍為叢書作序。

杭州體育場路347號,出版大廈2015房間,是《浙江文叢》的根據地。

7年多來,這個40平方米的房間見證了這套叢書從無到有的所有歷程。

五層高的書架,滿目墨綠色。

這是叢書整齊劃一的形象:書封取自龍泉青瓷的梅子青,富春江的水色,據說這是從網絡地圖上可以看見的浙江顏色;Logo取自良渚文化玉琮上的人物圖案,象徵浙江文化的源遠流長。

叢書最早誕生的成員是《樓鑰集》和《王陽明全集》。

樓鑰,宋明州鄞縣人,世人稱為「元老大臣,國之表儀,萬姓所仰,天子是毗」,開一代學風;王陽明,餘姚人,明代最傑出的思想家與教育家,其「知行合一」的思想不僅及於中國,而且波及日、韓等東亞國家,成為東方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以大家開局,叢書項目被寄予了高標準的美好期待。

32冊《俞樾全集》,則是叢書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俞樾是清末德清籍學者,曾任翰林院編修,潛心學術40餘載,以經學為主,旁及諸子學、史學、訓詁學乃至戲曲、詩詞、小說、書法等,學問博大精深,海內外學者尊之為樸學大師。

編輯團隊說,最晚出版原因無他,只因難度最大。

但它也創造了紀錄,是迄今最為完備的俞樾著作大成之作。

128位浙江先賢著作中,超過半數為首次整理出版。

《周汝登集》為明代學者、嵊州人周汝登詩文著述首次結集點校出版;《商盤集》收錄清代詩人商盤《質園詩集》《質園逸稿》《質園尺牘》《拾翠集》四種,是其著作的首次整理;《周密集》,是長期定居杭州的周密全部存世著述的首次彙編整理。

叢書首次對浙江地方文化進行了全面系統梳理,涉及軍事、科技、政治等領域。

如4冊《吳中水利全書》詳細記載了歷代吳中地區治理太湖流域上上下下水系脈絡的有關資料;《兩浙輏軒續錄》,共16冊,是浙江又一部大型的清代詩歌總集,收詩人5300多家、詩作近1.5萬首,是了解、研究浙江文學、文化的資料淵藪。

如此大體量的規模,九成為重新點校,意味著這套叢書刷新了浙江古典文獻整理出版的新水平。

《王陽明全集》收錄了舊本《傳習錄》未收的300多條王陽明論學語錄,新增了舊本未刊的300多篇王陽明的散佚詩文,增補了100餘篇明、清時人論王陽明的傳記、序跋、祭文等資料,成為迄今收錄最全、考辨最精的王陽明著作全集;《琅嬛文集》為張岱自選詩文集,這套在天一閣發現的沈鈔本,多出近500首詩和20餘篇文章,補足了此前通行本的多處缺字,被業內比之「脂本《石頭記》重現人間」。

此外,多部著作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

南宋天台人陳景沂編纂的《全芳備祖》,是宋代花譜類著作集大成之作,被譽為「世界最早的植物學辭典」,在文叢書目中這本書也是唯一的整理本。

《袁枚全集》是浙江首次編輯這位杭州人的著作,也是國內第二次點校整理出版這位著作頗豐的才子文集,內容之新實為近20年之最。

一群人成就一套書,每個人堅持最初的夢想

這似乎是一個刻意的安排。

7年間,「浙江文叢」項目歷任三任社長,胡小罕、楊林海、壽勤澤,當這500冊皇皇巨著擺在會場時,他們被安排坐在了一柜子叢書正對面。

「當時想著,小目標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沒想到7年之後,真的實現了。

」坐在研討會現場,項目初始發起人胡小罕感慨萬千。

現場,胡小罕展示了一張「浙江文叢」醞釀之初的效果圖,設想中的裝幀與展示在會場的500冊成書並無大的區別。

「若干年的努力,無數人的堅持成就這麼一套書。

每個人都堅持了最初的夢想。

浙江是文化之邦,前人留下的著述浩如煙海,素為文獻淵藪。

自東漢王充著《論衡》,浙籍學者代有撰述,在哲學、史學、文學、金石學等方面湧現出大批名家名作。

據學者廖可斌考據,中國現存古籍總量20多萬種,浙江占2萬多種,這說明浙江文化是極有分量的。

盛世修大典,太平纂鴻帙。

新時期以來,中華民族開啟全面復興征程,浙江在文化強省建設中深入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成為其中重要內容之一。

黃坤明、茅臨生、葛慧君前後三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深入調研、果斷拍板、持續接力,直接催生了這一文化盛事。

省新聞出版局幾任負責人為之不斷奔走。

2011年,「浙江文叢」出版項目被列入省「十二五」重點文化建設工程,此項目由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浙江古籍出版社承擔,系統影印、整理出版浙江古代精華文獻。

時任省委宣傳部分管新聞出版工作的副部長感慨,沒有省委、省政府對文化大省、文化強省建設的高度重視,沒有部領導的果斷決策、關心,這一書寫浙江出版歷史的文化工程是不可能完成的。

立項之初,為確保叢書的學術性和權威性,項目組成立「浙江文叢」學術委員會,由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主任安平秋等9位業內權威專家組成,全程參與指導。

2012年,浙古社專門成立「浙江文叢」編輯中心,聚集以年輕人為主力的老中青三代編輯。

這個前後13人的核心編輯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成員均畢業於全國重點院校古文獻相關專業。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因為共同的使命走到了一起。

做古籍,是需要情懷的。

文獻整理每一頁底本影像不能缺,就像白紙黑字得有依據。

孤本的真偽,鈔本的流傳,差錯的遺漏……紙本經年流傳的特殊屬性,考驗現代出版的「找」功不一般,這群年輕人發動一切線上線下資源,窮盡海內外線索。

焚膏繼晷、青燈黃卷、皓首窮經,在他們的故事中,常常是這樣的細節:整理張岱晚年編寫的小筆記《管朗乞巧錄》時,稿本藏在國圖,整理者本來想複製,但一問價格,110元拍一張照片!既然書不大,還是抄划算。

最後,坐了整整3天抄完整本書,又校對了兩遍,省了近5000元錢。

青春枯坐冷板凳,更不易。

案頭需下笨功夫,底本在眼前電腦里,書稿在眼下桌面上,一抬頭一低頭,只能查漏補缺一個字。

有時候校對一上午,一個錯字都沒有,但不校對又不行。

如此枯燥,且沒有捷徑,只能一個字一個字校對。

算算500冊,上億文字量,這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碰上不認真的點校者,文稿紕漏百出,甚至連序、跋全得重寫,他們也會「恨恨」地說:「想死的心都有了。

我問他們,為什麼要從事古籍整理這項事業?「寧可古人負我,我不可負古人。

」說真的,這是我聽到過最有情懷的回答。

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需要與時俱進的浙學研究

「通過這部規模大、整理水平高的大型浙江文獻叢書的出版,努力用浙江歷史教育人民,用浙江文化薰陶人民,用浙江精神鼓舞人民,用浙江經驗引領人們,激發全省人民為浙江文化繁榮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研討會上,浙江出版聯合集團董事長童健講述7年前舉全集團之力支持這個項目的期許。

未曾想,就在文叢出齊之際,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文《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這正好契合了這種精神。

「這個項目的完成,在浙江文化和出版史上有著重要意義,甚至在全國乃至世界文化出版史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版權局副局長單烈認為。

7年間,這套基礎性的浙學文獻正引發外界好奇的持續升溫。

祖籍慈谿的中科院院士、國內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陳宜張教授專門來電錶示祝賀,他說,早在10年之前他就呼籲出版類似圖書,現在終於問世,可喜可賀。

浙古社營銷部主任吳文江的感受最為真切。

2011年,社裡開始銷售文叢第一本書《樓鑰集》時,反響並不熱烈。

在2014年浙江省館配會上,由於有《浙江文叢》300冊的整體營銷,浙古社創紀錄地突破100萬的訂貨碼洋,位列全國出版社的第九位,省內出版社第一位。

在最近兩年的館配會上,文叢的訂貨碼洋均超過了100萬。

據了解,目前「浙江文叢」的影響力遠播海外,日本和韓國都有學者輾轉購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文叢」的子項目《劉伯溫集》以《劉伯溫之道》的書名,對外輸出了法文版和英文版版權。

單烈說:「《浙江文叢》的出版是研究浙江了解中國的大型基礎性文獻資料。

應以它為起點,開展新時期的浙學研究。

」在研討會上,專家們紛紛表達了一致的看法。

回望浙江文明深處,浙江歷史上的著名學者,從東漢的王充到清初的黃宗羲,直到民國時期的魯迅,從「實事疾妄」到「經世致用」,再到「知行合一」,浙江先賢們總是在社會出現重大變化的前期,先聲吶喊,文章驚動時人,思想澤被後世。

他們是浙江人的驕傲,也是中國的驕傲。

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需要與時俱進的浙學研究。

在童健看來,浙古社啟用這支年輕的80後編輯團隊,為我省的古籍整理事業儲備了專業人才。

目前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已正式啟動 「浙江文叢」二期工程,再用5年時間,出版圖書300冊,並逐步完成浙江經典文獻資源資料庫的建設。

是的,作為一項異常枯燥卻又意義重大的工作,500冊《浙江文叢》圓滿完成了對千年浙江人文歷史精華系統全面梳理的浩大工程,期待以它為起點匯聚更多的研究力量,來守護和挖掘浙江傳統文化精神內涵,與時俱進地創新浙學研究、豐富浙江精神,不斷激發全省人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讓文化之根扎得更深、文明之河流得更遠,方能譜寫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的嶄新篇章。

【浙江新聞+】

《浙江文叢》之最

1 部頭最大的圖書——《俞樾全集》。

全集共32冊,700多萬字。

俞樾,字蔭甫,自號曲園居士,浙江德清城關鄉南埭村人。

清末著名學者、文學家、經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

現代詩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吳昌碩等皆出其門下。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

俞樾後受咸豐皇帝賞識,放任河南學政,被御史劾奏「試題割裂經義」,因而罷官。

遂移居蘇州,潛心學術達40餘載。

治學以經學為主,旁及諸子學、史學、詩詞、小說等。

海內及日本、朝鮮等國向他求學者甚眾。

所著凡五百餘卷,稱《春在堂全書》。

除《群經平議》五十卷、《諸子平議》五十卷、《茶香室經說》十六卷、《古書疑義舉例》七卷外,其《第一樓叢書》三十卷、《曲園俞樓雜纂》共百卷。

2 編校最難的圖書——《姚燮集》。

姚燮,字梅伯,號復莊,又號大梅山民等,浙江省寧波市(鎮海縣)北侖區人,晚清文學家、畫家。

道光舉人,以著作教授終身。

治學廣涉經史、地理、戲曲、小說、紅學、詩歌、書畫。

著有《今樂考證》《大梅山館集》《疏影樓詞》等。

姚燮著作散佚各地,其中有數個孤本藏於民間收藏家之手,搜尋最難。

文風較為艱澀,用字較為生僻,駢文部分整理尤其困難。

在版本收集和文字整理方面,編輯都付出了巨大的勞動。

3 最令人驚喜的發現——《陳洪綬集》。

陳洪綬,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人。

字章侯,號老蓮,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人。

年少師事劉宗周,補生員,後鄉試不中,崇禎年間召入內廷供奉。

明亡入雲門寺為僧,後還俗,以賣畫為生。

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

其畫手法簡練,色彩沉著含蓄,格調高古,享譽明末畫壇,與當時的順天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

在核對哈佛大學藏本《寶綸堂集》時,發現該本比國內藏本多出200多首詩。

編輯狂喜,立刻以哈佛本重校一遍,並最終完全更換了底本。

陳氏詩文,終得完璧。

兩個版本版心規格完全一致,可知源流相同,但哈佛大學所藏頁碼較多,何以如此,至今不解。

4 銷售量最大的圖書——《王陽明全集》。

至今已經銷售5000餘冊。

在繁體豎排古籍中,這個成績相當亮眼。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

浙江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

因平定朱宸濠之亂軍有功而被封為新建伯,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5 最感動的事跡——寧波私人藏書家江益明先生不私所寶。

江益明將其收藏的姚燮的詩集《紅橋舫歌》和散曲集《紅雪吟》提供給我們使用,其中《紅雪吟》是姚燮早期著作,從來沒有著錄過,屬於海內外孤本,具有很高文獻價值。

學術乃天下之公器,江先生所作所為,令人感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浙江歷代文獻經典 500冊《浙江文叢》集體亮相

南金存范,浙水敷文。3月10日,由浙江出版聯合集團主辦、浙江古籍出版社協辦的「浙江文叢」編輯出版研討會在杭州舉行。這也意味著,歷時7年多,作為浙江省大型文化出版工程的「浙江文叢」第一期正式完工,...

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學術出版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紀實光明日報記者 杜羽 羅容海「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數千年來,中華典籍文獻世代相傳,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據《春秋左傳》記載,在...

紹興12位文化名人入編《浙江文叢》

歷時7年多,被譽為浙江人文歷史的第一部百科全書——《浙江文叢》近日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整理出版。作為浙江省重點文化建設工程,這套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實施的文化名家著作共519冊,集結浙江歷代思想精華之大...

「浙江文叢」出版 展現千年浙學文脈

光明日報杭州3月19日電(記者陸健)日前,浙江省大型文化出版工程「浙江文叢」第一期歷時7年正式完工,500冊代表著千年浙學文脈精華的叢書出齊面市。據悉,「浙江文叢」是浙江省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