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題啦‖探索史前新疆歐羅巴人的秘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期待中~
獎
今天已經11月15日,
還有不到46天就要到16年啦!
你準備好了嗎?
不管你是否準備好,他都會來。
希望大家抓住現在的每一天哈~
接下來
又到了我們每周的歡樂答題時光了,
大家是不是等著急了呢!
別急,
小編先來公布下上周許諾的三個中獎名額花落誰家!
11月8日答案
今天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有個世居民族。
正確答案:
D、 13
註:(參與答題的親們注意了,請大家關注我們每期的中獎名單,每期公布中獎名單後,領獎時間為期一周,未來領取均視為自動放棄中獎資格。
)
請以上獲獎用戶趕快聯繫小編領獎吧!
電話:0990-6232746
地址:友誼路163號電信公司二樓(大郵局對面)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先後在蘇貝西、克孜爾、焉不拉克、尼雅、營盤、小河、洋海、樓蘭等古墓挖出大量白種人古屍,引起東西方學術界的關注。
前不久,中法克里雅河聯合考古,揭示了消失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之中的圓沙古城,其居民同樣以歐羅巴人種為主。
●那麼史前時期出現在新疆的這些高鼻深目的歐羅巴人,是怎麼樣來到新疆的?
●他們的生存狀態是什麼樣的?
●這些人最後又到哪裡去了?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走進今天的故事!
學者們的共識
針對提問,自治區考古所研究員呂恩國很平靜的說,沒有什麼奇怪的呀,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克族不就是白種人嗎。
季羨林
學冠中西
針對新疆連續發現白種人古屍,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反響,這樣說道:新疆有「白種人」,一點可怪之處都沒有,反之,如果沒有的話,那可倒是一件怪事。
我曾經在許多地方都講過,世界四大文化都匯流在一起的地點,只有新疆一處,此外沒有任何地方。
新疆是一個多元民族多種的地區,這是一件極好的事情,非常可以珍惜的事情。
王炳華
新疆考古界權威人士
人們常說,新疆是中國文化與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希臘羅馬文化交相混融所在;這當然與文化的載體——人的具體活動密切相關。
文化的交流,是通過人進行展開的,是人類彼此交流的結果。
不同的人類種族,民族群體,在歷史的長河中彼此聯繫,混融,不僅產生過新的別具特色的居民族體,而且出現了異彩紛呈的各式文化。
考古說明,在遙遠的過去,這裡曾有過歐羅巴人種的活動,也曾經是蒙古人種居住,生活的樂園。
這些不同的人種,在新疆大地上,或匆匆來去,作為歷史過客,多少留下點自己的痕跡;或擇地長居,並彼此聯繫,交融,發展,成為新疆大地不可忽視的主人。
這種歷史的格局,在國家出現前,早就已經存在;在步入文明,有了國家之後,同樣繼續發展。
公元前一世紀中葉,新疆在政治上進入西漢王朝版圖。
自此,我國官私文檔著述中,關於新疆古代居民形貌等,彼此遷徙變動的記錄,不絕於書。
韓康信先生《新疆古代居民人類學研究》
他的文中提到:
在已經研究的新疆境內古墓地的人類學材料中,無論在較早的阿拉溝,哈密焉不拉克還是較晚的樓蘭,昭蘇的古墓地中,東西方人種成分存在也是比較普遍的現象,而且在同一墓穴中埋葬有不同起源的人種成分,如阿拉溝墓地的1號叢墓葬中,屬於歐洲人種支系的有5人,屬蒙古人種支系的有2人。
類似的例子在焉不拉克墓地中也可能存在。
在這些同穴埋葬者之間,特別是同穴埋入的不同種族成分之間,是否存在種族奴屬關係還難以認定,他們或許更可能是允許同穴埋葬的家族成員。
這種情況提醒我們,在新疆不同支系文化和不同人種支系之間成分互相接觸的地區,考古和民族關係的研究,一定要注意種族人類學的研究和分析,以免在文化和族系性質之間僅靠簡單的類比和分類而引起誤解。
哪裡來的歐羅馬人?
自治區考古所副研究員張平多年致力於龜茲研究,但是,有一個懸而為解的問題一直困饒著他:在現有的文獻記載中,龜茲出現於西漢時期,當時龜茲人口已達8萬之眾。
如此龐大的人口數量,不可能一夜之間,從天而降,然而,沒有相關考古證據又不能下結論,學術界只好將沒有文字記載的龜茲稱為前龜茲,至於前龜茲的起始年代,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等情況多年來都是空白。
1989年—1992年,張平參加了克孜爾水庫工地的搶救性發掘工作。
墓地位於兩河間的台地層,土質為礫沙土,透水性好,因此160座墓葬沒有出土乾屍,慶幸的是絕大部分出土骨骼保存完好,經碳14檢測,墓葬距今在3000——2500年,在隨後的人類學研究,以及DNA鑑定結果出來之後,克孜爾墓地典型的歐羅巴人種材料,讓當時的許多學者大吃一驚。
而此前,張平參予的焉不拉克墓地,哈密五堡等墓地的發掘在人種鑑定方面,考古界就出現不同的觀點。
而在更早之前的1980年——1982年,由呂恩國主持發掘的吐魯番蘇貝西古墓,出土的乾屍面部特徵多深目高鼻,眉弓發達,面部狹長,頭髮多呈棕黃色,諸多方面都帶由典型歐洲人特徵。
其中,一具女性乾屍,頭戴高達45厘米尖頂帽。
現在克孜爾墓地又出現了歐羅巴人種,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新的發現並沒有停止。
近年來,小河,洋海,伊犁河谷早期土墩墓等地墓葬先後再次發現,以歐羅巴人種為主的古屍。
於是,我們俯視新疆地圖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被黃沙掩埋的新疆史前古城沿著塔里木河,尼雅河,孔雀河等流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以歐羅巴人種為主的社會體系。
誰能想像到距今2000年前的新疆大地上曾經生活過眾多歐羅巴人呢?
綜觀人類歷史,人們不難發現人的歷史實際上就是水的歷史。
黃河,長江孕育了華夏文明;恆河則造就了印度文明;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培育了西亞文明;尼羅河孕育了埃及文明。
大河文化在相對乾旱的新疆和中亞而言,表現的尤其突出。
張平說:謂干河,庫車河,塔里木河養育了龜茲文化。
到魏晉時期,環塔里木盆地實際上已經形成以龜茲,疏勒,于闐三足鼎立的綠洲文明構架,它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依水傍河。
毫無疑問,新疆史前時期的歐羅巴人,也是與水緊密的聯繫在一起的。
即使乾旱荒涼如小河墓地,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前實際上,也是與孔雀河的支流相通的。
貝格曼恰恰是順著河道進入沙漠,最終發現小河墓地的。
張平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新疆有碳14測定的考古發掘距今沒有突破4000年的,克孜爾墓地的發掘,將龜茲文化的歷史一下向前推演1000——500年。
縈繞在龜茲研究上的許多問題因此迎刃而解。
同時,克孜爾墓地發掘出土的歐羅巴人種信息,也讓我們看到了在久遠的年代歐羅巴人在新疆大地上的分布情況。
乾坤大挪移的秘密
大自然在地質年代展示著滄海桑田的偉力。
據說武林高手也可以施展隔山打牛,乾坤挪移的絕技。
新疆史前史似乎在人類文明史上也為後人布下了一個類似的秘。
1934年,第一位在小河墓地考察的貝格曼,面對聳立在沙漠中的立木在其著述中這樣寫到:這個墓地給人一種最陰森可怕和難以置信的感覺。
其實,小河墓直刺青天的立木,不過僅僅是史前時期的新疆讓世界為之震驚的冰山一角而已。
被歲月和黃沙掩埋的遠遠不只是幾段殘牆碎瓦,三兩個歷史傳說。
我們不妨回到2003年吐魯番洋海墓地的發掘現場。
第一座墓地的屍骨清理出來後,保存完好的頭骨上,顴骨以及眉骨等處某些細微的不同,引起呂恩國的注意,隨後,他又仔細觀察了屍骨,很快斷定這是一具35歲左右的男屍。
但是,令人費解的是,他總覺得屍骨上還存在其它重要信息,它到底是什麼呢?隨著新的屍骨的不斷出土,一個奇怪的現象發生了,出土的屍骨明顯有別於蒙古人種。
那麼洋海古墓埋葬的莫非又是歐羅巴人?
管鎏斧,環首刀,銅馬銜等器物的出土,讓呂恩國聯想到近年來,新疆出土的許多大口、寬腹缸形器。
隨著田野考古進入室內材料整理研究,洋海古墓人種鑑定工作相應的也開始了。
經中科院考古所權威人士韓康信研究確定,洋海古墓的主人是古歐羅巴人,年代上限距今3000年上下。
那麼古歐羅巴人是怎樣在3000多年前後來到洋海,最終這些金髮碧眼的古歐羅巴人又到哪裡去了?
圍繞新疆史前古歐羅巴人問題國內外學界有不同的說法,也有相似或相同的觀點。
近年來,也是許多學者致力研究的熱門課題。
呂恩國認為,蘇聯考古工作者在阿勒泰山以北的米努幸斯克盆地曾做的考古發掘,為史前時期新疆歐羅巴人的研究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線索。
蘇聯考古工作者對米努幸斯克盆地文明從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的考古研究發現,遠古時期曾有多種文化在米努幸斯克盆地延續,其中,相對發達的,對中亞影響最大的是距今3800年上下的安德羅諾沃文化,其典型的特徵就是大口,鼓腹,平底缸形器的普及使用。
新疆各地考古發掘相繼出土的缸形器與安德羅諾沃文化呈現出一脈相承的特性,顯然新疆史前時期的歐羅巴人與安德羅諾文化有著聯繫。
各種各樣的信息似乎告訴我們這樣一種情形:青銅器早期,處在遊牧社會中的安德羅諾文化發展到鼎盛時期,大量的人口和龐大的畜群,對草原形成巨大壓力。
隨著人畜的無限制的增加,有限的草場資源被開發利用殆盡,於是,若干支逐水草而安的安得羅諾沃人驅趕著他們的畜群,從烏拉爾山東部地區或南俄羅斯草原地帶四散而出,尋找新的棲息地。
其中肯定有一些人畜穿越了阿勒泰山脈,或者沿著其他路線,進入了史前時期的新疆大地。
隨後,在大約1000年的時間裡,他們在史前新疆創造了一系列相對獨立的草原以及綠洲文明。
人類文明史實際上就是一個種族遷徙,融合的歷史。
大約在公元紀年前後,隨著北方草原民族的崛起和西進,到公元2世紀前後,或者更晚的年代,新疆大地上出現了多民族融合發展的世態。
目前,尚在進行之中的伊犁河谷土墩墓的發掘中出現的人種變化,以及樓蘭考古年代稍晚的墓葬中出現蒙古人種等,為多民族融合之說提供了依據。
撲朔迷離的薩滿世界
呂恩國
有了墓葬就出現了隨葬品。
當人在睡夢,或某種特定的情況下,突然感覺到生命之外,還存在一個陌生的世界,人們開始相信人到另外一個世界還要生活,於是宗教產生了。
洋海古墓出土物創造的奇蹟遠沒有結束。
當保存完好的1號墓地21號墓穴打開後,眼前的一幕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
墓中身著奇裝異服的乾屍,讓在場的有經驗的考古工作者腦子裡不自覺的跳出了"薩滿"兩個字。
乾屍保存完好。
死者頭帶羊皮帽,額頭系彩色毛絛帶,絛帶上綴有三兩一組的海貝,左右耳上戴同樣大小的銅、金耳環,頸下戴綠松石項鍊,內穿翻領彩色毛大衣,腳穿皮鞋,鞋幫上捆綁毛絛帶,毛絛帶上綴5個銅管各連接一個小銅鈴,左腕戴紅色皮套袖,上綴銅扣一排。
死者右手握著纏了銅片的木杖,左手握木柄青銅戰斧,手臂處置一木缽。
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中外史學界將薩滿排除在了宗教之外。
他們認為薩滿是一種信仰,而非宗教,理由是薩滿的核心為萬物有靈,認為世界萬物變換莫測都是各種各樣的靈魂所起的作用,換言之,薩滿因帶有濃厚的巫術色彩,而被忽視。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開始重新審視曾經在人類蒙昧時期盛行的薩滿,並且開始將薩滿這種原始宗教定義為薩滿教。
從已有的發現和研究來看,新疆史前原始宗教也屬於薩滿教範疇,呂恩國認為散布在新疆北部草原上的石人,鹿石,岩畫等文化遺存,肯定與原始宗教有關。
然而,這些論斷以及新疆薩滿教的認定,缺少一個很重要的支點--地層考古發現。
什麼樣的人死後,穿戴如此奇特的裝束下葬呢?除了薩滿,還會有誰能夠這樣入土呢?
洋海古墓發掘連續出現的新的發現,撞擊著考古工作者的神經。
緊接著1號墓地90號墓葬發現的大麻、箜篌,保存完好的一具類似於21號墓穴的乾屍的出土,以及其它墓葬帶有明顯原始宗教信仰神偶色彩的隨葬物人形木雕,泥俑等珍貴文物的相繼出土,完全印證了人們的第一印象--薩滿。
而這具罕見的服飾完整的薩滿乾屍的出土,在世界考古界也引起了反響。
大麻具有迷幻功效,音域低沉的箜篌則成為伴隨古人通向天堂的音樂。
史前時期的洋海人,在自己生活的土地悠然的放牧著他們的畜群。
但是,春去秋來,草綠花開,雨雪風晴,生老病死等等,來自自然的,以及自身的眾多現象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
比如,人在睡夢裡為什麼可以重溫白天發生的事情,甚至可以見到已經過世的人。
夜裡天上為什麼布滿星星,天亮了,亮晶晶的星星怎麼消失了。
誰在主使著天空,控制著閃電?世間萬物莫非都有"靈魂"?於是,薩滿出現了,他藉助能夠使人產生幻覺的大麻左右著洋海人的精神世界,為了使這種幻覺達到真實的效果,箜篌,這種音域低沉的器樂,其神秘的響聲便成為薩滿(人們)在追求精神慰籍與神靈交往過程中的媒介之一。
薩滿乾屍的出土,還為在新疆其他地方一些零星出土物和收繳文物找到了答案,其中,與薩滿乾屍小腿上綴戴的銅鈴相似的銅鈴,在許多地方出現過,此前誰也不知道它的用處,現在情況則再明朗不過了,銅鈴在多處發現,恰好印證了新疆史前時期薩滿教的盛行理論。
呂恩國說:實際上,薩滿遺風在現代新疆的遊牧民中依然保留著。
古老的遊牧生活
不論是名聲遠揚的小河墓地的考古發現,還是吐魯番蘇貝西墓地,洋海古墓,伊犁河谷土墩墓等等,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動物骨骼隨葬品,很明顯的向我們傳遞了史前時期生活在新疆得歐羅巴人遊牧社會的性質,他們是以肉食為主的。
隨葬品中雖然也出現了小麥,小米等穀物,但數量較少,據此,我們可以基本了解到農業種植和狩獵在當時是屬於遊牧社會從屬地位的。
另一方面,從隨葬品種出土大量皮毛衣物,編制物,考古工作者也有理由斷定史前時期新疆社會的遊牧性質。
大量的考古發掘證實,史前時期的歐羅巴人居民男子披髮,女子梳辮。
女性的粗辮子中常夾有毛線。
男女服飾不同,男子頭戴護耳氈帽,上身穿白色毛假紗內衣,或穿圓領毛織衫,內衣的袖口和領部有的加縫紅色毛絛帶。
外套左衽大翻領綿羊毛皮短大衣,或穿開禁綿羊皮大衣,上衣無扣,用皮帶。
有的男性上身穿皮短大衣,無內衣。
下身內穿斜紋本色粗毛布短褲,或穿斜紋粗厚毛織褲,大寬襠。
腰下多穿外皮內氈的長筒靴,靴筒一般高至大腿。
女性頭帶高尖頂氈帽,有的高尖部分達五六十厘米。
上身穿白色假紗內衣,有的上身內穿圓領紅邊假紗長衫,下穿粗毛布拖地筒裙,筒裙毛布為彩色。
足穿野羊皮翻毛短筒皮鞋。
外多套一件羊皮大衣。
而在遙遠的戈壁盡頭,小河墓地的隨葬品中也存在著大量的毛皮織物,其中最驚人的發現是,兩地雖然相距遙遠,但是,婦女下葬時都戴著尖頂氈帽。
難道這僅僅是一種巧合?
小河墓地出土地乾屍經解剖發現,肺腔內有沙塵積澱現象,說明當時塔里木盆地的生存環境並不是很理想。
張平這樣解釋新疆的綠洲文化:表面看來綠洲文化被沙漠戈壁封閉在一個個互不相關的土地上,實際上,綠洲與綠洲之間是相通的。
佛教文化的傳播,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就是通過瀚海之中的綠洲實現的。
呂恩國結合自己多年得田野考古經驗認為,沿天山一帶的墓葬一般是史前歐羅巴人的冬季居住地,尼雅,營盤等墓地附近雖然發現有相對發達的農耕遺蹟,但依然擺脫不了以遊牧為主的生存方式。
每年春季,青壯年們驅趕著畜群尋找優良草場,離開了冬季居住地。
遊牧生活的不確定性,以及遊牧社會對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對糧食需求,決定了相當一部分老弱病殘或許還有個別手工藝者留在冬季居住地。
這期間他們力所能及的耕種少量的土地,手工藝者則製作陶器等器物,以滿足部族(氏族)的需要。
沒有結束的結尾
呂恩國
就現有的研究情況來說,給史前時期生活在新疆的歐羅巴人種的來龍去脈下結論為時尚早,人類學是一門非常複雜的學問,在世界範圍內,有關人類的起源也存在著爭論。
歷史上新疆出現過許多操不同語言的民族,目前,根據考古發掘我們只能認定歐羅巴人種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
古希臘學者希羅多德在公元前4世紀,在一本《歷史》書中,描述了生活在中亞塞克人的情況,他把塞克分成水邊塞克,牧地塞克,戴尖帽的塞克三種。
有些學者曾經以為希羅多德的《歷史》帶有神話色彩,但隨著近現代考古發掘,歷史研究,人們發現《歷史》中記載的許多東西,正在被一一認定。
新疆史前時期的歐羅巴人種研究,也存在著類似情況。
比如對中西方現有資料的對接等等,至於對他們的興衰研究存在假設成分,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正常的,科學就是在不停的探索中接近真理的。
其實,不僅史前時期新疆的歐羅巴人種需要研究,在人類學上蒙古人種的研究同樣複雜,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韓康信先生在《新疆古代居民人類學研究》一文中說:材料的出土地點大多集中在南疆和東疆的一些地方,除伊犁河流域以外的廣大北疆地區的人類學材料還幾乎是空白。
就已經發現的材料,其所處的年代都比較晚,即大約在銅器時代晚期到公元以後幾個世紀。
儘管有些考古材料被認定是新石器時代甚至舊石器時代的遺存,但總的來看,這樣的結論還需要進一步補充。
至於石器時代的人類學材料更是一無所獲。
在這種情況下,要系統全面闡明新疆境內古代居民的種族人類學關係無疑還有許多不足和困難之處,所以要討論的問題,有些還需要以後的資料來補充或修正。
今天的故事講到這噠就結束了那麼問題來了,請答題
本期問題2015/11/15
不論是名聲遠揚的小河墓地的考古發現,還是吐魯番蘇貝西墓地,洋海古墓,伊犁河谷土墩墓等等,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動物骨骼隨葬品,很明顯的向我們傳遞了史前時期生活在新疆的遊牧社會
A、羅馬人
B、歐羅巴人
C、蒙古人
D、維吾爾人
答題參與方式:
PS:答案+聯繫方式+轉發截圖,三樣缺一不可哦!
期待你的參與,精美小禮品等著你哦~
新疆境內考古發現的絲綢文物
【編者按】新疆乾燥少雨,有利於地下有機物的保藏,特別是在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羅布泊荒漠以及吐魯番盆地等絲路沿線的古代墓葬中,發掘出土大量色澤鮮艷、保存良好的紡織品,其中以漢唐時期的絲綢最為豐富...
楊官寨遺址發現大量史前墓葬 或超2000座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溫琳 記者 趙爭耀)楊官寨遺址位於高陵縣姬家鄉楊官寨村四組東側涇河左岸的一級階地上,這個相當於40 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聚落,也許是中國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城市。1月18日,記...
考古家發掘一古墓,墓中充滿性暗示,還出土一具千年乾屍
導語:新疆這一帶自古以來就炎熱乾燥,但又是一極為重要之地。西漢時期正式對西域三十六國進行管制,新疆一帶正式納入我國版圖。由於氣候的原因,這一帶的古墓保存非常完好,也幾乎沒有被盜掘過;因而清末到現...
歷史價值極高,新疆昆崗古墓群里竟發現這些!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十一團十三連一片被農田包圍的荒漠裡,坐落著昆崗古墓群,當地人稱之為「巨人村」、「羌人谷」。據科學考古研究稱:當地古墓群十分具有考古收藏價值!
2017六大考古新發現公布!遷徙冶銅祭山神 先人們很忙
《小康》、中國小康網訊 2018年1月16日,備受矚目的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終於出爐。從四萬多年前擇洞而居的新疆通天洞古人類到四千多年前以洞為家的南山先民、從活躍的曾國到沉睡的中山國、從海岱...
吐魯番火焰山下屢次發現千年乾屍
1993年10月9日 (農曆八月廿四),火焰山腹地發現千年乾屍。1993年10月9日,在新疆著名的火焰山腹地,考古工作者發掘出10餘具2000多年前的古乾屍,他們全都身著毛皮衣服、鞋子和新奇的毛...
膽小慎入!新疆古墓里的寶貝你不敢看!
世界上有兩個地方的乾屍最有名:一處是埃及,一處就是新疆。埃及的乾屍使用人工防腐處理,而新疆乾屍則完全是自然形成。歷史上,瑞典人斯文·赫定、貝格曼,英國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人的發現在內,目前在...
火焰山下神秘的洋海人,出沒在吐魯番的西方薩滿
新疆火焰山下有片神秘的土地叫作「洋海」,考古學家在這裡挖掘出一片不為史書所載的大型墓園。這片洋海大墓今天已經成為國家重點保護的「國保單位」,它的國寶價值在哪裡?考古學家研究認為洋海人很可能就是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