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壁畫展」終於露真容,上博為了它不惜拆卸南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工作人員打開「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墓道北壁」壁畫,準備搬移至展位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將在11月29日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覽匯集了山西博物院珍藏的北朝和宋金元時期的89件壁畫珍品原件。

昨天下午(11月13日),重點文物開箱布展,14位面帶口罩的考古人員將《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的墓道北壁小心翼翼地從木箱中抬出。

圖說:工作人員正小心翼翼將「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墓道北壁」壁畫移至展位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巨幅山西壁畫露真容

  這件長3.2米、高3.5米的巨幅壁畫,由於尺寸巨大,上周運抵上海博物館時專門為它拆卸南門,露出真面貌的這件壁畫,非常罕見地壁畫中展露到北朝建築的風采,將成為本次展覽的看點。

在畫面中,屋頂正上方繪一火盆,左右兩側各繪一獸首鳥身的怪獸形象。

建築中華麗的門樓、廡殿頂、複雜的斗拱、重複的額枋、特殊的瓦釘、彩色的鋪地磚,建築中的一磚一瓦都生動逼真,特別是雙柱式的斗拱在以往的資料中未曾見過。

這是首次在同時期墓葬壁畫中發現木結構建築。

「我們用特製的鏟刀,上下左右慢慢沿著四個面把壁畫切下來,取下來時壁畫只有1厘米厚。

」山西博物院文保研究中心工作人員李銳介紹了如何將這件巨幅壁畫運抵上海的經過。

圖說:正在按原樣拼接復原的「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展廳內正在復原一座氣勢恢宏的「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觀眾可以進入墓道內部參觀,在展廳中身臨其境之。

山西博物院採用「復原性保護」的新方式,實現了整體乾坤大挪移,把原本置於自然環境中「不可移動」的壁畫切割成數十個塊面,揭取搬遷後,進行修復、養護,再按照原有的墓葬結構拼接復原。

據介紹,壁畫主要分布於甬道、墓頂與墓室。

甬道拱頂以黑彩勾繪雲氣紋,兩壁繪文吏、儀衛及騎行馬隊。

東壁與西壁所繪內容基本相同,形式對稱,唯有騎行馬隊的行進方向相反。

墓頂壁畫自上而下分為三部分,上層繪天象圖,中層為四神圖,下層圖是十二時圖。

墓壁的北壁為夫婦宴飲圖,東壁為鞍馬儀仗圖,西壁為牛車出行圖,南壁為門洞,左右兩側繪有鼓吹圖。

圖說:上海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布展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隋唐前中國繪畫只能看壁畫

  山西博物院收藏了近萬平方尺的中國古代墓葬壁畫,此次「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是迄今為止國內舉辦規模最大的一次古代壁畫特展,分為「天似穹廬」和「人亦黃土」兩部分,遴選了89件約1600餘平方尺的墓葬壁畫,向參觀者再現北朝上層階級的生活縮影和10世紀至13世紀中國北方貧民的真實生活。

  此次上海博物館展出的均為山西博物院所藏的墓葬壁畫原件。

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仲謀介紹,相比中國古代繪畫宋元之前的作品存世稀少,或為後期摹本且存在爭議,所以確鑿的隋唐以前的繪畫作品,只有壁畫。

北朝和隋唐時期的壁畫,人物造型、線條、設色等的藝術水平都很高,且出現了透視。

  除了「天似穹廬」展出的3件北朝壁畫外,「人亦黃土」部分囊括了宋金元時期的9組(53件)壁畫,其中北宋1組,宋金1組,金2組,元代4組,相比之下,宋金元的壁畫沒有北朝時期的那麼出彩,但是它的研究價值非常高。

  此次展覽從上周五開始布展,一些墓室已經搭建得初具雛形。

展覽將於11月30日到明年3月4日向公眾開放。

(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了這個大展,上海博物館曾把南門都拆了!

11月29日,上海博物館與山西博物院共同舉辦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拉開帷幕。本次展覽遴選山西博物院珍藏的北朝和宋金元這兩個時期的十二組八十九件墓葬壁畫作品,展品大部分為首次公開展出。展...

8平方米「墓室」,每次限6人參觀

記者 詹 皓晨報訊 「在壁畫里,我們可以看到宋元時期人們就喝冰鎮酒了,還可以看到元雜劇演出時的樣子。」通過專家的解說,昨天在上博開幕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就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該展覽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