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帶你感受那穿越千年萬年的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入選的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貴州貴安新區牛坡洞洞穴遺址等十個項目,代表著中國考古取得的階段性突破和進步。

評審之前,主辦單位發起網上投票,讓公眾從50多項備選項目中選出最終入圍的25項,吸引了上百萬人參與。

這是前所未有的。

近些年來,隨著信息傳播手段的拓寬、公眾知識更新和訴求的升級,加上學界有意的推動,考古發現成了社會熱議的話題。

曹操墓、海昏侯墓等考古發掘,都得到了公眾的實時關注,並引發了參觀展覽的熱潮。

與之關聯的影視文學作品也大受歡迎,不僅包括《盜墓筆記》等虛構作品,還有《我在故宮修文物》這樣的紀錄片。

然而,在公眾考古學所引發的雙向互動新氣象背後,仍有一些隱憂。

一方面,公眾對陵墓盜寶等表現出強烈的關注與好奇,導致一些考古內容被過度詮釋,喪失了學術上的嚴謹性,難以促進公眾人文素養的提升。

另一方面,一些嚴謹的考古新材料與新成果、科學的考古方式,又缺乏好的故事載體而難以為公眾所認知。

之前網上有一個帖子很火,說如果穿越回大秦帝國,你連碗西紅柿打滷面也吃不到。

文中說的,很多是考古人或科學家很久之前就得出的常識性結論,但從未以如此喜聞樂見的方式為公眾所接受。

事實上,考古研究的是祖先遺留下來的東西,有很多是傳承至今的習慣和理念,人們現在意識不到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但可以通過考古研究把它揭示出來。

比如,我們從小就知道「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這句話,但也許並不知道這八個字代表著什麼。

其實,它代表了農業的起源是五千年前史前世界交流的結果。

因為五穀中既包括中國培育的稻子,也包括了起源於西亞的小麥。

直到夏、商、周三代,六畜才逐漸齊備。

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下要喚醒的不只是對歷史遺產的關注,還需要更多奇思妙想和嚴謹的考古學發生碰撞,為我們洞開幾千年幾萬年難以想像的遠景。

在一個信息互動程度空前頻繁的時代,考古發現不能滿足於被動呈現自己的美,還是應該以更貼近當代人審美和情趣的方式,找准和當代人的情感共鳴點。

2016年獲得第四屆文化遺產保護與數字化國際論壇「最佳實踐獎」的虛擬考古體驗館,就提供了更多有趣的參與方式。

或走進三維動畫窺探古墓麗影,或客串原始人鑽木取火,還可參與文物復原等遊戲。

而圍繞此次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的「上海青浦青龍鎮遺址」,也上線了相關APP,從中可以看到考古人員6年的考古調查,也可以參與遊戲,搭上一艘大航船和新羅商人一起前往蓬萊國。

這都是很好的嘗試。

考古發掘和研究,要顧及專業以外的人,這已經是國際公認的理念。

考古不僅僅是研究,還有保護、利用,而公眾在後兩個層面可以也正在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從杭州蕭山機場坐飛機回北京,登機牌上印有良渚古城的廣告,那枚代表五千年前良渚信仰世界的玉琮王就那樣定定地看著你,仿佛要引你去感受那穿越了千年萬年的美。

相信隨著良渚遺址被寫進小學教輔材料,建起遺址公園並如果最終申請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人們會像談論長城那樣說起良渚。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19日 05 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學:走向公眾 走出國門

2016年是中國考古學穩步發展的一年,考古發現層出不窮,重大發現錦上添花,科研成就碩果纍纍。在紮實的學科基礎上,中國考古服務於大眾,邁步走向世界。全國各地考古發掘近千項,不同時期的田野考古發現紛...

考古學界的年度盛宴

海南地區史前文化是什麼樣子?良渚文化跨過長江有何特徵?周原遺址的「立石」遺蹟用途為何?海昏侯墓到底有多奢華?古代宮室制度布局源頭在哪裡?「致遠號」為何沉沒?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中國社會科學院...

2012-2016年吉林省考古成果圖片展在省圖開幕

2016年12月13日上午9時,由吉林省文化廳、吉林省文物局主辦,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省圖書館承辦,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文物保護中心協辦的「...

主播林夕帶您親臨鄭州「考古現場」!

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歷史文化悠久的鄭州舉行,東趙遺址作為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指定的專家考察、考古現場展示點,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北京中學聯合組織了東趙遺址現場公眾考古體驗活動。

我國水下考古事業的回顧

我國的水下考古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非常迅速,二十餘年間,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1988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學研究室與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聯合組成小型水下考古調查隊,首次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