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秦始皇陵至今未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和大家說的一樣,現代文物保護技術不夠發達,墓室內氣候和自然環境差距極大,氧化變形算輕的,馬王堆出土的漆器里有新鮮藕片,接觸空氣不久就變成灰了.....沒錯,灰飛煙滅的灰,於是研究農作物發展歷史的機會就這麼擦肩而過—年輕人我們不約〈藕片嚴肅臉〉—
諸如此類的還有各類漆器竹簡絲綢畫作,壁畫上紅色暗得跟隔夜大姨媽一樣已經算是鮮艷了,竹簡直接碳化萎縮,完全失去歷史價值,連馬王堆漢墓聞名的帛畫都分分鐘暗沉脆裂。
定陵的悲劇就不再贅言。
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大量竹簡,而且十分珍貴 ,其中有《孫子兵法》、《六韜》等。
說到竹簡,你心裡想到的是這樣
文物的話不應該這麼新,那這樣?
真實情況是這樣
這樣
以及,這樣
最後一張圖裡面,細的是出土實物,粗的是局部放大圖,沒錯,就是這麼細。
在墓中竹簡處於飽水狀態,取出後迅速脫水,像圖一中一坨爛木條的狀態不算最糟的,銀雀山漢墓剛出土竹簡的時候保護不到位,好多都縮成了黑色的細線,細,線......一碰就碎,又變成灰了
板子上那一坨就是竹簡
泡著的黑乎乎的東西也是竹簡
所以竹簡修復過後必須永久儲藏在灌滿蒸餾水的密閉玻璃管中
如圖
就像馬王堆漢墓的女屍一樣,由於技術限制,只能浸泡防腐液保存
所以,出於代際公平(未來科技更發達)以及不挖也無妨的考慮,還是置緩再談吧。
真要鑽牛角尖的話,其實發掘秦始皇陵也不是不行,只要搭一個全包圍的屏障,二十四小時保證固定的濕度溫度以及各種條件,把自然環境和墓室完全隔離開。
這是有先例的,極簡版是兵馬俑坑(陶土的奈操,但俑身的彩繪基本消失,對,這貨本來有顏色的),簡化版是金沙博物館,上面遊客參觀,下面進行發掘工作,博物館本身就是良好的屏障,各方面的管控力度都比較到位,相對而言避免了很多歷史文明上的損失。
以下引自百度百科:
「 秦始皇陵規模宏大,氣勢雄偉。
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
陵上封土原高約115米,現仍高達76米,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
」
(這是復原圖,你可能會吐槽,什麼嗎,不就跟貝老的玻璃金字塔差不多嗎)
以下為秦始皇陵
大型陵寢一般有封土,早期為了祭拜方便以壘土或者種樹的方式來標記墓穴位置,後來封土規模逐漸演變為墓主人身份財力的象徵,秦始皇陵就是迄今發現的封土最大的壘土陵墓。
我國的第一要義是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所以嘛......大山深處同胞挨餓受凍亟待幫助,我媽昨天還跟我抱怨物價高貧富不均,所以嘛......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除了可能平平淡淡缺少激情,總沒什麼大錯。
同樣引自百科:
「 秦始皇陵地下布置了用水銀做的江河湖海。
今尚殘留遺址。
考古工作者還用先進的儀器探測到地下確有大量的水銀和金屬存在。
」
假如是真的,在不能保證隔離水銀污染的情況下放它自由飛翔月亮之上,我只想說臨潼區的老百姓和你什麼仇什麼怨一百塊都不給還要放毒氣.
秦始皇陵的發掘必然帶來許多實物資料方面的重大發現。
在實物資料不充分的情況下,許多學者在研究中需要進行大膽假設,比如研究史前藝術的學者,在分析各類壁畫紋樣的時候,有些是必須依靠猜測的。
馬王堆T型帛畫至今有「引魂說」「招魂說」「非衣說」等不同解讀,帛畫下部的圖案又有是「水府」或者「地府」的分歧,帛畫中下部還存在究竟描繪的是祭司場面還是墓主人生前生活場景的爭議。
從墓室口進入就不需要動封土了,定陵就是先找到墓室入口,然後進行發掘的,此方法除了不需要推平封土之外本質上和搭棚子是一個道理,目的都在於保持墓室內的初始環境,而當前技術不足以支撐方案,就現在的狀況來看,國家也不會花那麼大力氣在文物發掘上,已發掘的文物很多都保護不到位(博物館未展出的庫存文物大部分得不到妥善的保護,非常可惜,收進博物館的是這種待遇,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
表達不當可能造成了某些誤會,在歷史研究中,實物資料永遠放在第一位,推測是不得已為之,比如紅山文化的代表玉器玉豬龍,這貨到底是豬是龍以及它的含義和用途無從可考,多數學者推斷它是一種禮器,這種推斷建立在沒有或缺乏實物資料輔證的基礎上,絕對不是任性為之或者刻意避開文物發掘而傾向於猜測。
玉豬龍
上圖為玉豬龍
「我國出土的木牘(竹簡),有一部分出土時就已經被風乾化了,比如著名的居延木簡。
這些是不需要特別處理的,主要是控制保存環境。
當然另一部分就像樓主所說,出土時是飽水狀態,如果想長期保存的話就需要做一定的處理。
首先是處理前的一時保管,剛出土的木簡(含水率有時會超過800%)不處理的話馬上會幹燥變型,所以為了使木簡暫時「保濕」,會選擇放入水中。
那個像試管一樣的裝木簡的容器,其實就是這個用處,裡面應該是沒有化學藥劑的。
之後為了木簡能長久保存,會對它進行乾燥,一般是用真空冷凍乾燥機來完成,可以避免木材幹燥時收縮變形~ 用了水升華的原理。
但這樣處理過的木簡會非常脆弱,一碰就碎,所以在木簡冷凍乾燥之前必須進行化學藥劑含浸處理,用來強化木材纖維,使它乾燥後也可以被妥善保存。
含浸是相當費時費力的,具體可以查閱相關論文
關於機器人探墓:
機器人曾被用於探索埃及金字塔,媒體全程參與直播,轟動一時,於是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外國技術好牛掰!
實際上我國有這樣的技術嗎:
2006年10月,「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文物出土現場保護移動實驗室研發》被立項,歷時2年多花費1000萬左右,中國「考古航母」研發出來。
上世紀50年代,定陵墓室打開的一剎那,五彩斑斕的絲織品瞬間失色。
這個慘重的教訓,成為我國從此不再允許發掘帝王陵寢的重要原因。
而上世紀70年代發掘聞名於世的長沙馬王堆漢墓時,數量巨大、種類眾多的紡織品和竹簡帛書,也由於缺乏有效的現場保護技術,出土時光亮新鮮,出土後迅速氧化變色、變質、變形,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實驗室前移至考古現場」的想法便在這種狀況下應運而生。
文物出土現場保護移動實驗室課題負責人蘇伯民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移動實驗室」將有綜合效能的快速、專業化技術裝備和專業人員派向現場,不僅為制定考古發掘預案、考古現場信息的全方位記錄提供技術設備保障,更重要的是使出土文物在第一時間能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一場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跨部門的聯合技術攻關由此展開。
該「移動實驗室」研發課題於2006年10月立項,由敦煌研究院、國家博物館、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和陝西考古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科研人員共46人組成課題組共同研發。
考古航母如圖:
以下 引自《華商報》2009年的報導
我國首個考古機器人可組裝成「直筒式」和「車載式」兩種。
「直筒式」機器人直徑不到10厘米,長約39厘米,裝有攝像頭等設備。
「車載式」是將設備重新組裝,放在一個有履帶的底座上,在墓室內自由行走,可以爬-26°到30°之間的坡面。
機器人自身帶有光源。
機器人的圖沒找到= =
既然有這樣的技術,為什麼不應用在秦始皇陵的發掘工作上呢?
首先,金字塔以及我國使用了機器人技術的古墓,其規模不比秦始皇陵,內部結構複雜程度不比秦始皇陵,我國那些墓葬的重要程度也難與秦陵逐鹿,發掘工作的難度自然不同。
簡言之,秦陵不是考古科技練手的好地方,穩妥為先。
為什麼秦始皇陵至今沒發掘?原因有很多
終於到專業領域,太激動了。1.和大家說的一樣,現代文物保護技術不夠發達,墓室內氣候和自然環境差距極大,氧化變形算輕的,馬王堆出土的漆器里有新鮮藕片,接觸空氣不久就變成灰了.....沒錯,灰飛煙滅...
真實的考古現場照:考古家直接拖出古棺,圖5出土「活粽子」
中國每一年的年初都會發布上一年的10大考古發現,這10大考古發現每一年都不一樣,每一年都有新的發現。如此看來,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對考古都是非常重視的,考古的目的不是簡單的挖掘古墓出土墓中的文物,...
為什麼秦陵地宮不能挖,科學家給你八個理由~
2009年考古人員開始對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進行第三次發掘。這次發掘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也再次引發了「該不該發掘秦始皇陵」的爭論。有人主張發掘秦陵,揭開歷史謎團。還有人說,如果能打開,秦陵將會...
秦始皇陵為什麼至今不敢開挖?歷史真相竟然是這個。
秦始皇陵墓之謎地宮為什麼不能挖?秦始皇陵自出土一直不挖引起了很多考古愛好者的質疑。但有業內人士稱秦始皇地宮不挖考古學家也很無奈,但是因為事出有因,所以他們也在等機會,這到底是敷衍還是真的存在什麼...
「歷史今日」1972年7月30日馬王堆漢墓辛追夫人重見天日
文史公曰:一,千百年來,有誰見過兩千年後皮膚具有彈性,面如生容的女屍,辛追夫人香體千年不朽。二,素紗襌衣,僅重49克,薄如空、輕若無,薄如蟬翼,輕若雲煙,摺疊後可以放進一個火柴盒裡……兩千多年前...
中國七大考古發現排名
第一處:秦始皇陵,毋庸置疑。單從秦始皇陵陪葬兵馬俑就被列位了世界八大奇蹟,秦始皇陵墓內的珍寶更是無數,傳說中的和氏璧有可能在其中。史料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
為什麼秦始皇陵至今未開?除非解決這些問題
秦始皇陵封土下的地宮距現地表深約30米。地宮的周圍有近似方形的地下城垣。關於地宮內的情況,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里是這樣記載的:「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
馬王堆漢墓——中國考古史上的一朵「奇葩」
看了最近的一部新劇《微微一笑很傾城》嗎?雖然這和我們今天要說的話題沒什麼大的聯繫,不過我還是要借貝薇薇女神的玉來引我的磚。貝姑娘和肖奈大神同坐一桌,上的可是未來老公公的歷史課,當然不能含糊啦,於...
湖南省博物館是如何保存馬王堆女屍的?
湖南省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湖南省最大的歷史藝術博物館,馬王堆漢墓古屍是2000多年前西漢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妻子辛追,是湖南省乃至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文物之一,據悅史君了解,從馬王堆漢墓古屍...
國家為什麼不對秦始皇陵進行發掘?有生之年能否看到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古代陵墓,也是世界上占地面積最大的古墓,不僅被國家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在在80年代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上最重要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代文化遺址之一。秦始皇...
藝點知識從海昏侯墓等漢代大墓看兩漢「厚葬」之風
【編者按】近日,海昏侯墓特展在首博開幕,展示該考古項目的發掘成果,其中已出土的珍貴文物品級之高、數量之多令人震驚。海昏侯墓的發掘也將人們關注的視野重新拉回到漢墓考古上。事實上,除海昏侯墓以外,此...
雅昌專稿走進神奇的馬王堆 看西漢的貴族生活有多講究?
要論漢墓的名氣,長沙馬王堆並不遜於最近的「網紅」海昏侯墓。因為發掘年代較為久遠的緣故,馬王堆漢墓甚至更多了一絲神秘的氣息。它的發掘過程就堪比傳奇小說的精彩程度,而大量出土的珍貴文物,也伴隨著墓...
馬王堆里除了不腐女屍,還有這些絕世書法!
馬王堆漢墓是指1972年湖南省長沙市東郊一座漢朝墓葬。有人把它譽為漢民族的地下文化寶庫,西方人稱之為東方的「龐貝城」。儘管地下文物不斷面世,但馬王堆的文化光芒依然絲毫不減,它在諸多領域的「獨一無...
這種普通的泥土使馬王堆女屍千年不腐,不得不佩服中國古人的智慧
1972年,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了中國湖南長沙馬王堆這個地方,1971年,為了響應當時中央的戰備動員,馬王堆附近附近的工作人員在勘探的過程中,經常在晚上能夠藍色的鬼火,當時的湖南博物館工作人員侯梁...
成都發現西漢墓,出土9部醫書、1個人像,專家疑似扁鵲學派書籍
扁鵲的名字,最初出現在上古皇帝時期的神話中,而《史記》中記載的扁鵲原名秦越人,又號盧醫,是春秋戰國時期名醫,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扁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