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譯名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由此看來,hieroglyphic其實是一種比較完備而成熟的文字體系。

正如西方學者所指出的那樣:「它像我們今天使用的字母文字一樣,能準確地表達各種複雜的語言信息。

2. 國人對象形文字的界定

何謂象形呢?我國學界認為所謂象形,顧名思義,就是像實物之形。

也就是說「用線條符號把客觀事物的具體形狀描摹出來」。

所謂象形文字,就是利用象形方法造的字,指「符號形體像語詞所代表的客觀事物具體形態的文字」。

例如,中國古代象形字「草」,其符號形體所像的就是該語詞所代表的客觀事物的具體形狀。

實際上,象形文字一說是中國學者的傳統提法。

這種認識源於古代的「六書」以及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對「六書」的解釋。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

『日』『月』是也。

」簡言之,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即「字如其物」。

3. 象形文字與圖畫文字

有趣的是,在國外則不存在象形文字這一說法。

西方學者使用圖畫文字(pictogram或pictograph)這一名詞。

然而,我國學界對圖畫文字這一稱謂,則似乎甚為陌生。

使筆者吃驚、迷惑的是,《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1988年版)竟沒有收集「圖畫文字」這一詞條。

那麼,圖畫文字與象形文字二者究竟是什麼關係呢?對這一問題,我國學界存在不少誤解,把象形文字與圖畫文字硬性區分開來。

筆者曾就此問題請教過幾位文字學研究者,他們聲稱兩者不是一回事。

但要他們講出個子丑寅卯來,則含糊其辭,顯得力不從心。

有的學者強調說象形文字是圖畫文字抽象化的產物。

那麼,究竟「抽象化」多大程度,才算象形呢?《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中對「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中的詰詘一詞是這樣解釋的:「詰詘,猶言屈曲。

極言重視物體之狀,不敢省簡。

」既然曰「不敢省簡」,那麼怎樣抽象化呢?故,象形者,圖畫也。

因此,我們似乎有道理將象形文字與pictogram對譯。

《大美百科全書》中對圖畫文字(pictograph)強調說:「圖畫文字只是一種原始的文字。

高度發展後的形式則稱為hieroglyphic。

顯然,西方學者把hieroglyphic與圖畫文字界定開來,不承認兩者是等同的。

因此,我們把hieroglyphic對譯成「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都不妥當。

4.「貌」與「神」

學界認為,對不同民族的文字的比較研究,一般要在深淺不同的兩個層面上進行,「一個可稱為表面形態,一個可稱為內在機理」。

筆者在此簡稱為「貌」與「神」兩個層面。

「貌」是文字的形體特徵,「神」是文字的內在機理,即靈魂之所在。

比較hieroglyphic與中國古代的象形文字,在表面形態上看來,彼此很相似,即「貌似」。

這是由於地球上的物體,不同民族的人們對其固有的特點的認識相同而造成的。

比如,太陽是圓形的,因此,不論是古代中國人,還是古代埃及人都在其文字中把太陽畫成⊙。

但是,文字形體上的相同或相似,不足以證明不同文字體系之間內在機理上的一致性。

從「內在機理」層面上比較一下hieroglyphic與中國古代的象形文字,前者以形表音,整個文字體系的靈魂是拼音;後者則以形表意,字如其物,兩者相去甚遠,即「神離」。

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hieroglyphic與國內學界所說的象形文字有著根本的區別,它們「貌似」而「神離」。

澄清了以上幾個問題之後,我們不難發現:將hieroglyphic對譯為「象形文字」,錯矣!其原因總結如下:

第一,hieroglyphic中的絕大多數圖形符號失去了象形(即「以形表意」)之功能。

它雖然始終保持著圖形面貌,但業已失去圖形本身所表示的意義,而轉化為標音符號,即「以形表音」,成為最原始的「字母」。

第二,hieroglyphic在向祭司體、世俗體的轉變過程中,符號的外形發生了較大的改觀,使得古埃及文字失去了象形之特徵。

第三,古埃及文字體系的靈魂是拼音。

該文字借用圖形符號表音,即以形表音,是一種界於表意文字與表音文字之間的文字類型,是世界拼音文字的濫觴。

它在人類文字發展進程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人類文字從表意向表音邁進的「敲門磚」。

三、我國文字學界有人意識到了將hieroglyphic譯為「象形文字」的錯誤,而史學界仍以訛傳訛

將hieroglyphic對譯成「象形文字」,會引起諸多混亂,使人產生不少誤解,無法認清古埃及文字的本質。

這種對譯,表面上看十分巧妙,實則是一種誤譯。

這種錯誤的根源在於當時國人對古埃及文字的認識比較膚淺,只注意到了其表面形態,停留在感性認識上,對其內在機理缺乏深入的了解,從而拘泥於表面認識而盲目套用中國文字學界之傳統提法——「六書」中的「象形」說。

乃至以訛傳訛,發展到今天。

慶幸的是,在我國學界,文字學前輩周有光先生已經意識到這一訛誤。

在有關對古埃及文字的論述中,他儘量避免使用「象形文字」這一名稱,而是使用「聖書體」或「碑銘體」等稱呼。

他指出:「以前把它(hieroglyphic)譯為『象形文字』,這有點似是而非……」遺憾的是,由於習慣勢力的影響,這一問題一直沒有引起我國學界應有的注意。

在我國史學界,把古埃及文字稱為「象形文字」的這種叫法仍一直在沿用。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史》教科書中這樣說,「古代埃及人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字——象形文字。

」國內埃及史論著中也聲稱「古代埃及文明最偉大而獨特的成就之一是象形文字的發明」。

劉文鵬教授似乎已經意識到這一提法的準確性,在所著的《古代埃及史》中,對這一問題講得比較含蓄。

他說:「古代埃及人使用的文字,我們概括其形體特徵,習慣於把它稱為象形文字。

四、建議性結論:將hieroglyphic譯為「聖書文字」

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那麼,對hieroglyphic一詞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呢?古埃及人把文字視為神聖之物,把它們稱為「神的言語」。

古埃及有文字之神,名叫托特(Thoth)。

據說是托特發明了文字。

因此,筆者建議我們不妨借用古埃及人的稱呼,把hieroglyphic譯為「聖書文字」,這樣既符合古埃及人的傳統,又恰合hieroglyphic一詞的本意,豈不兩全齊美?希望我國學界對hieroglyphic一詞能引起重視。

各類辭書中不要再把hieroglyphic對譯成「象形文字」;同樣,也不要把「象形文字」對譯成「hieroglyphic」。

另外,史學界對這一問題亦需要提到議事日程上來,請不要再以訛傳訛,對古埃及文字的提法應進行修正。

(本文撰寫過程中得到劉文鵬教授的悉心指導,謹致謝意。

原載《世界歷史》

作者:王海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羅塞塔石碑,解密失傳千年的聖書體

熟悉《魔戒》和《霍比特人》的讀者可能知道書中經常提及精靈語、矮人語等等奇奇怪怪種族的語言。作者托爾金雖然是大名鼎鼎的作家,然而他還有個身份是牛津大學的語言學家。這裡的語言學不是大部分熟知的lin...

古埃及為什麼跟中國一樣,有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來自於圖畫文字,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圖畫性質減弱,象徵性質增強。因為有些實體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畫不出來的,它的局限性很大。埃及的象形文字、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都是獨立地...

淺析古埃及文字的美學價值

古埃及文字擁有數千年的璀璨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是一種極具美感的圖形象形文字。一、神秘的象形文字古埃及文明在人類文明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古埃及的文字也是一種讓人嘆為觀止的重要發...

會說話的石碑:解讀「羅塞塔石碑」上的碑文

古埃及人是最早步入文明社會的民族,所以世界文明社會的歷史多從古埃及開始談起。一提埃及,難免令人想起它那兩個幾乎無人不曉的不朽象徵:巍峨的金字塔和靜靜流淌的尼羅河。但金字塔和尼羅河不會講述歷史,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