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泰斗宿白先生逝世,深切緬懷大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晨6時05分,宿白先生病逝,享年96歲。

宿白是中國佛教考古和新中國考古教育開創者,曾任北大考古系第一任系主任,2016年獲首屆中國考古學會終身成就獎。

他做了一輩子考古,自己從不搞收藏,他說自己「就是個北大的教書匠」。

作為中國考古學的泰斗,他留下了不少重要考古發現與考古著作,並且桃李滿天。

讓一起來了解大師的一生,緬懷大師。

生平事跡

宿白先生1922年出生於遼寧瀋陽,194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史學系。

1950年起,開始進行田野調查與發掘工作。

1952年起先後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和考古系任教。

1951年至1952年,他主持了河南禹縣白沙鎮北三座宋墓的發掘,並於1957年出版《白沙宋墓》報告。

當時歷史考古學尚處草創時期,考古學家在撰寫發掘報告時大都限於對墓葬形制、出土遺物進行記錄,卻很少深入討論相關的重要歷史現象、歷史問題。

他憑藉自己深厚的文獻功底,查閱大量歷史文獻,與一手考古資料相結合,對墓葬的年代、墓主人社會地位、宋代河南家族墓地中流行貫魚葬的習俗等深入分析,生動刻畫了宋人的社會圖景。

儘管已出版70年,《白沙宋墓》至今仍在學界頗具影響。

他在歷史考古研究方面底蘊深厚,著述頗豐; 最能體現其考古研究成果和學術造詣的,當推《中國石窟寺研究》、《藏傳佛教寺院考古》以及將要完成的《中國歷史考古論集》,著有《白沙宋墓》、《唐宋時期的雕版印刷》、《藏傳佛教寺院考古》、《中國石窟寺研究》等。

「溫情」學者

對文物保護事業,宿白先生充滿溫情關懷。

作為國家文物委員會委員,他多次為文物保護建言獻策。

2009年,宿白先生得知,因修建一座水電站,西藏芒康縣的鹽井鹽田可能被淹沒。

已是米壽之年的他立刻向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長信,對當地文物保護提出可行性建議,最終這座茶馬古道上的千年鹽田風景得以延續。

但在學術上,宿白先生敢於挑戰權威,堅持真理。

日本京都大學的學者水野清一、長廣敏雄自間花費8年時間對雲岡石窟進行了全面調查,撰寫出代表當時日本對雲岡石窟的最高研究水平的報告,但宿白先生卻結合文獻與考古實際,質疑日本學者的雲岡分期方法論,作為日本佛教考古研究的權威,長廣敏雄自然並不信服宿白先生的觀點,他先後兩次撰文,激烈反駁了宿白先生的研究,甚至對先生所用文獻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但隨著研究的深入,長廣敏雄不得不承認:「從文獻學角度出發,宿白教授的推論當無誤,因而分期論也是符合邏輯的。

桃李滿天下

宿白先生的學生們都知道,聽先生講課是件很累的事。

他的授課內容豐富、邏輯極強,沒有為了課堂效果而加的段子與故事,全是滿滿的「乾貨」。

宿白先生要求研究生生必須手抄《漢文佛經目錄》,在過程中發現問題,隨時與他在課堂中進行探討。

杭侃教授回憶道:「對研究生而言,先生一貫的理念是,你必須得問。

宿白先生對學生的要求嚴格是出了名的。

先生1979級的碩士研究生、著名考古學家安家瑤對跟隨宿白先生進行石窟調查的經歷印象深刻,她至今都記得「(跟隨先生)天天都要寫記錄、畫圖,老師還要把記錄收上去批改,連字寫得不端正都批評。

2004年,教學育人五十載的宿白先生因身體原因不再繼續授課,但他依舊關心著北大和北大學子的發展。

大師雖然離去,不能再繼續研究,但我相信他的精神會一直在這裡,鼓勵著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

讓我們一起共同緬懷大師,致敬大師,願他一路走好。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源於網絡,由作者整理編輯發布,如果構成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雲岡石窟院史館那些珍貴的歷史瞬間

雲岡石窟研究院院史館位於禮佛大道南側,東鄰雲岡美術館,面積540平方米,以圖片和實物相結合。展覽共分「發現雲岡」、「認識雲岡」、「保護雲岡」、「創新雲岡」四部分,展出的近300幅照片是從近萬張圖...

宿白:浩瀚大海從不喧囂

編者按:先生,不僅是一種稱謂,更蘊含著敬意與傳承。可堪先生之名者,不僅在某一領域獨樹一幟,更有著溫潤深厚的德性、豁達包容的情懷,任風吹雨打,仍固守信念。在市場強勢奔襲的時代,先生們還需耐得住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