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喪葬民俗:喪後祭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王如坤)

圓墳 葬後第三天,孝子和親屬為新墳添土聚墳,謂之「圓墳」。

這天,吃過早飯,孝子和親屬穿著孝服,抬著筐,帶著鐵銑等工具,抬土「聚墳」。

所抬的土,要按照陰宅先生的指示去辦,如土用墳西南方的土,就不能抬東南方的土。

抬土聚墳是孝子,侄輩,孫子輩的事,年長者不去,或去只是指點指點,女眷不得參加聚墳。

圓土時,不能用銑拍,拍打泥坷垃不好,影響亡者安息。

所聚的墳堆也有不同:一種是單身葬墳堆,墳堆小些且全為新土;二種是合葬墳堆,原墳堆不要全用新土覆蓋,要有一些顯露,墳堆自然略大些;三種是夫妻二人同時或同天亡者,可並棺同葬,墳堆要有兩個「饅饅頭」,中間不應堆合成一個「饅饅頭」,三年後合聚一起。

「圓墳」,其意可見,新墳需要孝子孝敬,抬土聚高、聚圓,成為圓圓的墳堆,墳堆象「饅饅」樣。

邳南在墓前還留有小墓門,或上寫上名諱。

圓墳後,回家就可以吃蓋斗餅飯了。

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聚墳形式,如果是回族的墳堆,不是圓墳堆,而是基本成方形的平頭墳堆。

圓墳儀式:

(一)時間及人員、祭品  圓墳在用土圓聚墳後的當日下午,亡者的兒女們、親屬們,穿著孝服聚齊,抬著紙錢筐(筐用秫秸編成,且邊是散邊),提著祭品——圓墳餃子,餃子包得要小,素餡,而且是一歲一個,不多包不少包。

有的女兒們架著紙紮紙禡祭品,(如下葬時燒完紙禡,就不用再燒)。

(二)圓墳的儀式

出了家門向墳前走去,途中一邊走一邊哭著,稱之為「哭道」。

到了墳前用三塊土坷垃當支架,其上放錢筐子,易於點燃。

祭品開光後與錢筐子放在一起(下葬時燒過,圓墳就不用了)在墳前燃燒。

燒紙錢始於五代,盛行於唐,以紙寓錢為鬼事,這也是漢前厚葬明器的延續,便也體現了文明和節儉。

將餃子(一般不帶去果品)。

埋在墳前的邊上。

燃燒紙錢和紙紮祭品時,圓墳者行叩拜禮。

因悲傷,多數圓墳者以頭搶地哀哭為主,其他圓墳者要施時勸阻才行。

圓墳,即圍繞墳堆轉三圈,並用手抓土向墳堆上添土。

俗話說「繞墳三圈鬼不追」,三圈使亡魂迷失方向,禮畢。

回家時,各人都要抓一點土兜回家,放在院中,謂之「添財添丁」。

圓墳時,有的還把亡者的衣物抬到墳前,與火紙同燒,謂之「送衣」。

踩林 踩林緣於舊時的守墓和護林,舊時有錢有勢的人家,要在老林墳地處蓋看林房,雇用貧困人家的壯年長期住在林上,一年給一定的糧食和錢物,也有給幾畝地作生活費用的。

岔河鎮良壁村西北處有一處明萬曆年間姓全的林地,為扶溝縣縣令,林地百餘畝,便雇用洪姓父子在林地看林,並種植部分土地,老百姓只知洪家父子,不知給全家看墳地的,便稱之為「洪家林」至今。

2002年全家後代尋找到自己的林地,並找到明萬曆三年的墓碑,老百姓才知是全家林。

邳州市清代、民國初期的莊、馬、竇、戴四家族的墳地,都有看林的,及其護林宅院。

貧苦百姓有的連安葬之地都沒有,哪有錢再蓋護林房,因此,安葬亡者之後,孝子為了防止狗和其他動物破壞墳墓或盜墓就施行了踩林。

踩林在夜間,有幾位孝子去幾位,如果有一位孝子,還可以叫兒孫、侄子幫助踩林。

踩林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給亡者作伴,亡者才從家中搬到湖裡,怕孤單,孝子夜間去踩林、叨念,作為伴陪。

二種說法是有人踩林,說明有後人,有子孫後代,踩林更會使人丁興旺。

三種說法是踩林是為壓邪鎮林,以防邪氣沖入新墳墓。

四種說法,踩林防止過去人破壞墳墓和個別人使壞點了。

五種說法是防止狗一類的動物破壞,如果有狗嗅到亡者臭氣,會扒去土層,撞開棺蓋,撕吃屍體的。

如發現有這種情況,謂之為「犯天狗星」,於是就把瓦罐子去底,塗上石灰成白色,立在墳頭上,墳腰部周圍插上用白紙糊上的白棍棍,以鎮「天狗」,實則以嚇唬狗不再來扒屍。

踩林一般從安葬至月內的每天夜間進行,少則也得十天左右,孝子帶上孝,繞墳堆三圈,查看墳堆情況,一般一夜兩次。

在墳堆處歇息一下,看一看周邊的情況便可回家。

燒七祭 周年內的祭奠禮規。

是過去死者從去逝之日起,每七天就舉行一次墳前燒紙祭奠,謂之「燒七」,「燒七」也是七天一祭祀。

平常只燒一七到七七,而這七祭中,以五七最重要,其他幾七不燒,也得燒「五七」;俗話云:「五七三周年,不燒不周全」。

因此「五七」為大期,又叫「五期」。

燒五七,亡者兒女孫男嫡女都要戴孝上墳前奠紙。

奠紙時將成紙錢的籠箱子放在三個土塊上支之作墊,中間用土弄平整,蓋上一個碗,其上放紙錢筐箱,而後點燃並叩拜,而後把灰吹乾凈,打開碗,看碗下的土上是否留下什麼印記,俗說「顯影」;據說亡者已這是才知自己去陰間了。

傳講,人亡後,其魂魄並不知道已死,只有到了五七這天,登上「仙台」後,才知自己離開人間,離開親人,來到陰間仙台了。

所以五七紙必燒,燒完五七紙,而後的紙就燒的少了,只到百日、周年再燒。

俗話說:「五七盡,誰人問」就是這個道理。

五七是35天,但一個孝子可以免去一天,如有五個孝子就在30天這天早上或晚間燒,也有燒早紙的。

但邳州中部、南部也有不少村莊,五七的天數不只是兒子頂去一天,閨女也可頂去一天,這也是「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而習俗不同罷了。

為何規定「七」為忌日?謂人生有六道流轉,人死此生彼亡間,有一個「中陰身」階段,如童子形,在陰間雜求生緣,以七日為一期,若七日終,仍未尋到生緣,則可以更續七日,到第七個七日終,必生一處。

(《瑜珈論》)

又一說,先秦時代,人之初生,以七日為臘,一臘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

死以七日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做七的意義就是祭送死者。

百日祭 舊時孝子要守孝三年,守靈百日。

人遭父母之喪,百日內不娛樂、不戲鬧、不訪友、不穿艷服、不坐凳、不洗澡、不理髮等;百日祭紙後方可從事正常活動。

百日這天,死者的兒女親屬,穿戴孝服帶著剪好的紙錢,上墳祭紙,謂之「燒百日」或「百日紙」。

百日紙後,兒女的孝服要求不那麼嚴格了,一般只在白鞋、白帽、白衣扣和白衣邊上表現出來。

說明此人著孝服。

周期祭 周期祭也稱「年祭」或「周期紙」或「忌日紙」。

這天,古時是死者一周年舉行的小祥禮,兩周年行大祥禮,第三年潭祭,行釋服禮。

潭祭過去如同燒五七一樣重要,祭禮後才脫孝服而恢復正常人生活。

邳州一般燒周年紙,不燒兩潭祭紙,燒周年紙後便可脫去孝服了。

對死者來說,不再享受特殊的祭祀了,和其他祖先一樣,逢年節才享受子孫們的祭祀和紙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運河沿岸的殯葬習俗

舊時德州實行土葬,禮俗相當繁雜,重於婚嫁之禮。倒頭。俗稱咽氣。病人垂危之際,為他梳頭、洗臉、穿好壽衣,抬到靈床上,靈床搭在正房堂屋的明間。壽衣一般里外單棉三至五套,有的多達十三套,女的戴鳳冠或首...

喪葬順序必知、切記

中華民族殯葬習俗和殯葬文化源遠流長,數萬年前就有了一定的喪葬形式。由於人們對神靈的崇拜,對死人的崇拜,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發展到對死人的尊敬,沿著這條線發展到「厚葬先人」的傳統習俗。今天簡單給大家...

安陸民間習俗,喪葬習俗全過程

安陸的喪葬習俗跟其他地域大同小異,總的原則是對逝去老人的孝。一個「孝」字,貫穿始終。說起喪葬習俗,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觀念的轉變,傳統的「喪葬舊俗」也在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著變化。其實,在一系列繁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