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青銅短劍的主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光明網03-06 02:10顯示圖片
2014年11月的初冬,四平市第九中學學生在填土平整過的操場上撿拾到一柄青銅短劍的消息通過現代網絡已經傳遍了大江南北,青銅短劍已上交到四平市博物館,其歸屬也塵埃落定。
這是一柄戰國時期的青銅短劍,劍柄缺失,劍身因現在人為原因稍有破損,前部平直,後部弧曲略寬,中間凸起一條柱狀的棱,稱作「脊」,「脊」兩側稱為「從」,「從」上各有血槽一道。
劍身尾部形如圓棍的部分,稱為「圓莖」,較短,實心。
曲刃、脊部尖突和結節隆起,是青銅短劍具有較大殺傷力優點的基本因素。
一般來說,整把劍由劍身、劍柄、劍鏢、劍鉤和加重器等部分組成,此劍僅餘劍身,其餘無存,或是在經歷了千載滄桑後也歸於學校操場的填土中,難以尋覓。
這柄短劍為研究追溯四平歷史提供了又一重要實物例證。
其實,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四平地區就發現了青銅短劍。
1983年,雙遼市秀水鄉元吉村吉祥屯出土一柄劍身、劍柄、劍首完好無缺的青銅短劍,其造型完美,鑄造工藝精湛,為青銅時代文化的珍品。
後又在公主嶺市的大青山遺址墓葬中出土一柄青銅短劍,而且劍身形狀特點與撿拾的短劍基本相類似。
青銅短劍既是一種短小銳利的武器,又是一種十分精美的藝術品,它小巧玲瓏,製造精細,種類繁多。
當時不僅為武士們所佩戴,其他一些有一定地位的人也往往喜歡用來作為隨身飾品。
青銅短劍的出土,一般都在青銅時代墓葬中,這也是中國北方青銅時代墓葬的特點。
墓葬主要為長方形土坑豎穴,東部山區往往用石板或石塊壘砌的石棺或石槨。
葬式多為單人仰身直肢,也有合葬。
青銅短劍作為一種隨葬品,其墓主人應具有一定身份,因為多數同一文化性質的墓葬中並未隨葬青銅短劍。
青銅短劍流行的時間相當長,大約肇始於西周的中晚期,盛行於春秋、戰國之間。
其末緒則一直延續至西漢初年。
時代愈晚,製造愈精。
它的分布也十分廣泛,在東北地區內,根據已發現的材料判斷,青銅短劍主要分布於西起內蒙東南部、遼寧西部,東至丹東、集安,南自旅大,北迄公主嶺、吉林的廣大地區之內。
誰是這些青銅短劍的主人?國內外學者歷來有各種不同的猜測。
有的主張「東胡說」,有的主張「古朝鮮說」,也有的認為應是■貊(包括夫余、高句麗等)、真番、朝鮮等族的祖先所共有的一種遺物。
但是,我們看到,青銅短劍在東北的分布很廣,沿用時間很長,絕非某一個民族所專有的文化器物。
從其發展趨勢看來,青銅短劍在東北地區最初可能首先出現於東胡各族之中,爾後自西向東傳播,又為■貊等族所接受,並加以改造、發展,賦予了本族自身文化的一些特點。
但不管怎麼回答,東北地區盛行的雙側曲刃短劍是青銅時代活躍在遼河兩岸、長白山下的某些強悍部族的武器。
這些在山麓、草原上以遊牧和圍獵為主要生活方式的部族,習慣於逐水草而居並養成勇猛好鬥的風俗。
考古工作者在發掘這些部族的遺址或墓葬中,發現數以千計的武器、工具等。
從出土的大批戈、短劍、矛、戰盔以及馬銜、鑾鈴等青銅武器和馬具看,青銅短劍的主人是能征善戰、精於騎射的。
而許多弧刃上有卷鉤的銅斧、柄底帶齒的獸首銅刀、嵌滿各種銅泡的皮靴和彈簧形主絲耳環等,更有極濃厚的民族特色。
考古發現表明,這些部族在春秋戰國時期還沒有徹底擺脫新石器時代的羈絆,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半月形雙孔石刀和有孔石錘,箭鏃也大量用骨料或石料磨製,生活器皿絕大部分為質地比較粗劣的陶器。
青銅短劍在東北地區出現於公元前九世紀,以後延續使用了800年之久。
隨著中原鐵器文明的到來而迅速消亡。
青銅短劍的消失,並不意味著它們的主人即土著文化的絕滅,而是標誌著歷史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了一個新水平。
到了西漢初期,青銅短劍已經完全退出了歷史舞台。
中國東北規模最大青銅短劍遺址陳列館開館
中新社瀋陽5月17日電 (記者 朱明宇)中國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青銅短劍墓葬遺址陳列館於17日在瀋陽開館。春秋戰國時期,瀋陽地區為燕國的重鎮方城,隸屬燕遼東郡襄平縣,距今已有2600餘年歷史。該陳...
這葫蘆形的青銅劍為啥這麼短?
來源:遼瀋晚報朝陽十二台營子出土的曲刃青銅短劍問:以下詞語所指的是何種器物?「輕呂」「徑路」「長鋏」「棠溪」「吳粵」「干越」……答案:劍。青銅劍。前三個詞是劍在古籍中提到的稱謂,後三個是因此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