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盜墓者的內心世界,為何平民的衣服也要扒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都知道,自古以來,中國都將盜挖他人墳墓的行為列為「大惡」,古代很多朝代制定的法律當中都將盜墓罪定為了死罪,就算是最輕微的處罰也是要被流配到邊疆的。

即使到了當代,我國法律當中也明確規定了盜掘古墓的人也會被處以非常嚴厲的刑事處罰。

從這些法律規定來看,說明盜墓行為是在任何朝代都不可容忍的,大逆不道的行為。

但是,無論哪個朝代多麼嚴厲的法律的制裁,依然是不能阻止盜墓者們的盜挖行為,自古以來盜墓行為一直就算屢禁不止。

那麼,到底是什麼能夠讓盜墓者們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盜墓者的內心世界,尋找他們盜挖墓葬的真正動機。

司馬遷在《史記》當中曾經說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其實,盜墓者們的真正目的也不例外,可能自從有了社會等級分化,或者是從大型墓葬開始產生的那天,由於利益的驅使,盜墓者們便如影隨形地躡蹤著那些個大型古墓了。

魏晉時期非常著名的文學家、醫學家皇甫謐就曾經說過:「豐財厚葬以啟奸心,或剖破棺槨,或牽曳形骸,或剝臂捋金環,或捫腸求珠玉。

「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又無不發之墓。

」正是因為墓葬當中有著豐厚的隨葬品,所以才刺激了盜墓者們斂取財富的貪婪慾望,使得他們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之下,無視法律的嚴厲制裁以及傳統道德的無情唾棄,仍然是走上了發掘他們古墓的 罪惡之路。

盜掘古墓能夠獲得的巨大利益可以說是超乎人們的想像,單純的個人盜掘行為能夠使一個家庭一夜暴富,但是,如果是一個軍事集團發掘古墓,那麼他們所斂取得財物甚至可以支撐起一個政權的開支、維持一場戰爭。

三國時期,曹操曾設立摸金校尉以及發丘中郎將等有關盜墓的職位,這些人專門負責發掘他人墓葬,搜尋其中的財富,有了這些盜墓得來的財物作為經濟基礎,曹操的軍事集團才能夠迅速的崛起。

同樣,五代時期最著名的盜墓賊溫韜,他幾乎是挖遍了唐代的關中十八陵,用這些財物才得以維持了他作為節度使的巨大軍事開銷。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盜墓所獲取的巨大利益,可窺一斑。

不僅僅是大型墓葬,就連是規模比較小的墓葬,也不能逃脫被挖的厄運。

盜墓者們並沒有因為墓葬規模小或者是因為所藏隨葬品不多就輕易的放棄了墓葬。

在那些個盜墓瘋狂盛行的年代裡,所有的已知的大墓全部都被盜一空,而小型的,甚至是平民的墓葬也難逃此劫,就算是沒有金銀財寶等隨葬品,只有隨身衣物,也照樣會被盜墓者們席捲一空。

東漢時期的王充在《論衡》當中就曾提到過「掘丘墓取衣物者以千萬數」,由此可以看出,盜挖平民墓葬以此來獲取衣物的事情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也是司空見慣的。

到了東漢末年,軍閥李堪率軍攻入長安城內。

但是,軍士們全部都缺少衣衫,李堪沒有辦法,於是便縱兵發掘平民家的墳墓,將死人身上那些個還沒有腐爛的衣服全部都剝了下來。

由此看來,古人們經常所說的「古今未有不發之墓」的這種說法也並不是什麼空穴來風,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之下,盜墓者們將一切的道義廉恥以及恐懼全部都拋在了腦後,所以,他們唯利是圖,鋌而走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從盜墓筆記里看到的盜墓知識,基本都是錯的

我們現代人對盜墓所有的認知,可能都是來自於幾本網絡小說。無論是《鬼吹燈》還是《盜墓筆記》系列,都給人們造成了這樣的錯覺:盜墓賊神通廣大,不僅可以從古書藏寶圖中拿到信源,還可以手持羅盤和洛陽鏟,分...

詳解中國古代盜墓歷史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盜墓驚魂撲朔迷離 棺內屍體為何不翼而飛?

晉江呂厝村的村民打算在一片荒地上建公廁,沒想到一鋤頭下去,卻挖出了一座完整的唐初古墓,裡面有大量隨葬品。盤口壺、五盅盤、硯台、古錢幣等隨葬品雖然被泥土掩蓋了紋飾,但仍散發著獨特的魅力。經過緊張發...

道古今:你不知道的「盜墓行規」

干盜墓勾當的人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官盜,像漢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溫韜,到民國時的孫殿英等,都很有名,他們往往動用大批士兵,明火執仗地大幹;還有一種是民盜,分布各地,人數眾多,都是偷偷摸摸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