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不是傳奇,罰它比殺人都要嚴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從2017年開始,安陽殷墟遺址發生多起盜墓案,偵破的盜掘殷墟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25起、故意損毀文物案1起,打掉盜掘破壞殷墟遺址古墓葬團伙14個,在案件偵辦過程中追回各類文物713件。
說到中國的盜墓,也可以說是歷史悠久。
從古至今,屢禁不止。
今天我們就說說盜墓的那些事兒!
1、墓葬的演變
盜墓之前提為有墓可盜,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商代之後,人們比較重視厚葬死者。
據《周禮》載,當時專門設有「冢人」,專司王室貴族的「公墓」。
又設「墓大夫」,掌管平民墓葬。
為何盜墓頻頻出現,屢禁不止。
這就要和墓葬的演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春秋戰國時期,墓葬的「封樹」制度逐漸形成並完善。
封樹的形成無疑為墓葬增添了許多莊重,它明確地指明了墓葬的位置、等級,甚至還有隨葬品的多少和價值。
以國君為中心的陵墓制度出現在戰國中晚期。
同時,春秋時期禮樂制度土崩瓦解,各諸侯將領厚葬成風。
到了秦朝時期,秦王滅六國一統天下,秦國的空前強大使的秦皇陵也建造的氣勢輝煌,其布局之雄偉、寢殿之華麗、陪葬之豐富,亦成為後世王陵樣板。
秦漢時期,除了土坑墓外,石室墓和磚室墓逐漸流行起來,墓葬的形制也趨於多樣化。
這就逐漸進入第二個厚葬高潮。
西漢時,將宗廟中的寢移入陵,在陵附近立廟,開始推行陵寢制。
東漢明帝設立上陵禮,正式確定了陵寢制度。
漢代之後,墓葬形制逐漸統一,規模較高的墓葬一般都有長斜坡,斜坡兩側及墓室的內壁繪有色彩繽紛的壁畫,題材十分廣泛,從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到墓主經歷、家庭生活、勞動生產等都有涉及。
東漢後期,道教興起,佛教傳入。
道教主張薄葬,佛教崇尚火葬,也是薄葬。
魏晉南北朝時,少數民族勢力進入中原,也主張薄葬。
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厚葬演變為薄葬。
唐繼承漢制,確立了獻殿、下宮制度。
唐代的墓室在半山腰南麓穿鑿而成。
唐陵有「積土為陵」和「依山為陵」兩種形式,陵園的平面布局仿長安城,墓室則仿皇帝內宮。
帝陵的陪陵制度在唐代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如昭陵,其陪陵墓已確定的有167座。
在唐以後的法律中,多有喪葬墳墓的規定。
這些規定使得人們一看墳墓的大小高低,便可知埋葬者的官位品級。
經過奢華至極的唐代,中國墓葬開始了簡化的進程,宋元明清各代的墓葬不再像當年珍珠滿藏,漸漸地,墓葬成了銅錢和日常用具的世界。
宋代多半在平地起陵,其餘因襲唐制。
真正標誌著中國帝王陵寢制度步入成熟階段的布局風格是明陵。
明陵在形狀上由方形變為圓形,採取寶城寶頂、方城明樓的形式,不僅顯示了帝王陵寢的莊嚴與威儀,亦具有很高的建築藝術水平;更加注重棺槨的密封與防腐;朝拜祭祀儀式更為隆重和完整,而且出現了規模宏大、豪華奢侈的陵園建築群。
清代改動不大,只是把墓地改為前方後圓。
正是因為古代墓葬中的隨葬品太過奢華貴重,才招致一批又一批的盜墓賊。
2、古代法律怎麼判的?
盜墓是對祖宗死者的大不敬,但凡盜墓者,歷來法律決不輕判。
《淮南子·氾論》中說刑法是這樣記載的「天下縣官法曰:『發墓者誅,竊盜者刑。
』此執政之所司也」。
大概意思就是盜墓者的人一旦被發現,一律要誅殺。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中的《盜律》規定,「盜發冢」與傷人致殘、訛詐、殺人及拐賣人口等同罪,都應處以磔刑。
這種刑罰十分殘忍,要先把骨肉分離,再砍斷四肢,最後割斷咽喉。
活生生的看著自己是怎麼死的。
《魏書》記載,北魏文成帝出巡,看到「有故冢毀廢」,詔曰:「自今有穿毀墳隴者斬之!」比起磔刑,斬首是對盜墓者的恩賜了。
《唐律疏議·賊盜》有關於對「發冢」者處以刑罰的明確規定,例如:「諸發冢者,加役流;已開棺槨者,絞;發而未徹者,徒三年。
」大概意思是各種盜掘墓葬者,服勞役,流放遠方;已經打開棺槨的,處以絞刑;盜掘然而尚未至於棺槨的,判處徒刑三年。
在元代的法律中,有關於「發冢開棺傷屍,內應流者」,「杖一百七,發肇州屯種」等條文。
《元史·刑法志一》規定:官民人等但犯「發冢」之罪也是與「強竊盜賊」、製造假幣、劫掠拐賣人口以及「放火、犯奸」等「諸死罪」同樣處罰的。
《元史·刑法志三》「大惡」條又有這樣的內容:子孫輩「或因貧困,或信巫覡說誘,發掘祖宗墳墓,盜其財物,賣其塋地者」,按照情節輕重斷罪。
「移棄屍骸,不為祭祀者」,情同「惡逆」。
如「為首同他盜發掘祖宗墳墓,盜取財物者」,也以「惡逆」論處,即使「遇大赦」免罪,仍要「刺字徙遠方屯種」。
從《明史》的記載看,當時法律有嚴治「盜墓之罪」的原則。
對盜掘墓葬破壞遺體的行為重則絞刑、斬監候,輕則流三千里,杖刑一百,打不死也去了半條命。
除此之外,拋棄、破壞長輩遺體的,也是死罪。
另外,新皇登基,一般都得大赦天下以示仁政,可是盜墓賊可沒被赦免的福利,因為不論在哪朝哪代,盜墓都屬於十惡不赦的大重罪。
所以說,想要盜墓,那就要做好殺頭的準備。
而《大清律例》有關於「發冢」的內容,對36種情形分別處罪。
其條例計22條,內容備極詳密。
不管古代的法律多麼嚴苛,盜墓的行為仍屢禁不止。
這大概是應了那句古話:「賠本的買賣沒人做,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
3、盜墓的故事
盜墓從古至今如此猖獗,那我們就說幾個盜墓的故事吧。
故事一:
說到盜墓不得不提的就是曹操。
為了籌集軍餉,曹操想到陪葬甚豐的王陵,遂打起了盜墓的主意。
為保證盜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獨出心裁,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有幾十個人專門負責。
曹操盜得的最著名陵墓是芒碭山王墓。
可能是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盜掘的險境,曹操生前提倡薄葬、秘葬。
故事二:
乾隆其實也是一個盜墓賊。
在古今盜墓者中,乾隆該算是權力最大的一位盜墓者。
乾隆盜墓對象是明「 十三陵」,其公開理由卻不是盜,而是頗討漢人喜歡的說法:修葺明皇陵,與他人的野蠻盜掘相比,乾隆的行為顯得很文明。
乾隆盜墓堪稱一奇,據說僅是為了盜取陵中的楠木大柱。
故事三:
《清史稿·王士棻傳》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案例:邳州民有舅舅訟告甥者,「謂其發母墓,罪殊死。
」王士棻疑之,於是認真覆讞。
原來外甥是前母之子,舅舅是後母之兄。
後母嫌憎長子,舅舅誑之曰:你母親的墓上有蛇跡。
外甥與其妻前往視探,舅舅潛藏在墓群中,執之詣縣。
王士棻考察得其真情,終於白長子之冤。
從這個例子可見,清代盜墓也是要判死刑的。
這也是一個可以反映當時社會生活與訴訟制度的實例。
故事四:
朱國楨《涌幢小品》卷六「古墓」條下有這樣的故事:宋人名叫張十五的,園中有古墓,因為家境貧困,發掘墓中財物。
夜間聽到有人說:有幾件東西,差點兒被人劫取。
張十五第二天又再次盜掘,將銅鏡等隨葬品洗劫一空。
於是竟得「瘇毒」之病,每天狂叫「殺人」,直至死去。
故事五:
《異苑》卷七寫道:蒼梧王士燮,漢末死於交趾,埋葬在嶺南邊境,這座墓葬經常濃霧蒙被,屢經動亂,沒有遭到發掘。
晉興寧年間,太原人溫放之任刺史,「躬乘騎往開之,還即墜馬而卒。
」交趾太守溫放之「乘騎往開」蒼梧王士燮墓,親自指揮盜掘,回程即「墜馬而卒」。
從這些故事也可以看出,不僅古代對盜墓的刑法嚴苛,民眾也很也對盜墓厭惡到了極點。
而是盜墓這件事就是挖別人的可以,可是自家被盜就氣的罵娘的事情。
一方面,盜墓實屬暴利,一次下墓換來的財富可能幾世都享用不完;另一方面,祖墳被拋,擱誰誰樂意啊?自古以來,最惡毒的話也不過是:你家祖墳被人刨了!
盜墓者連平民的衣物都不放過,他們到底本著什麼?走進盜墓者內心
讀過《盜墓筆記》的朋友,肯定對其中故事的跌宕起伏記憶猶新,可是自古以來,中國都將盜挖他人墳墓的行為列為「大惡」,古代很多朝代制定的法律當中都將盜墓罪定為了死罪,就算是最輕微的處罰也是要被流配到...
此人打仗沒有錢,盜盡天下古墓
在考古界有句話叫做「漢墓十室九空」,那麼是誰盜了這麼多的古墓呢?東漢末年,因多年戰亂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的破壞,經濟蕭條,群雄並起。曹操的勢力範圍開始很小,有些時候,打下的城池往往還沒來得及休整,...
你從盜墓筆記里看到的盜墓知識,基本都是錯的
我們現代人對盜墓所有的認知,可能都是來自於幾本網絡小說。無論是《鬼吹燈》還是《盜墓筆記》系列,都給人們造成了這樣的錯覺:盜墓賊神通廣大,不僅可以從古書藏寶圖中拿到信源,還可以手持羅盤和洛陽鏟,分...
現實版摸金校尉多次到緬甸小勐拉維加斯踩點盜墓30年精通風水
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自於漢代陳琳所作《為袁紹檄豫州》。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
太有才!盜墓手段狠毒,這些「反盜墓」手段更狠毒!
在古代歷史上,最牛的不是盜墓者,而是反盜墓者。何為反盜墓者?即為保全屍首,古代陵墓設置的反盜墓的「毒招」。 出於反盜墓的目的,古人會想出各種招術,諸如伏弩、懸劍的機關絕殺、屍毒、咒語的旁門左道、...
亦真亦假:盜墓者的防盜墓技巧,曹操為自己設立72疑冢!
古人視死如生,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基本上都會被明器化,縮微化,從而帶入地下世界繼續享用。達官貴族們甚至會把軍隊馬匹、大型器具一併帶走,所以,從考古學角度來看,古墓成為研究古代社會的重要文化遺存,...
盜墓賊貪婪得連平民衣服也扒掉換錢,為何有樣奢侈葬品卻不敢盜?
劉寶瑞先生有段長篇單口相聲,叫《官場斗》,裡面最精彩的一段就是「參皇上」,說的劉羅鍋把乾隆給彈劾了,罪名就是「盜皇陵」——乾隆為了修建乾清宮,把明皇陵的上好木料給盜回京城,修了自兒的宮殿,按《大...
歷史上的三次盜墓時期,全都是亂世,成功讓皇帝改變了厚葬的想法
人總有生老病死,帝王將相們也不例外,普通人沒本錢,沒空去打算,去世後都是由子孫族人料理後事,但帝王將相們不同,他們自認為高人一等,就連身後事也要細細打算,墓葬的選址、規格、陪葬品等等都有非常多的...
犯罪行為盜墓,獲利甚多,自古就沒停止過
厚葬習俗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時期,於秦漢時期達到全盛。比如漢代制度規定,天子即位一年,就以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充山陵」。盜墓,是進入他人墳墓不問自取的。這樣的現象,自古就沒停止過。即使史稱...
史上最變態的盜墓者,一生盜墓無數,最後離奇死亡!
本文作者:探索之眼古今中外的盜墓者懷著各種各樣的目的拿起斧鉞,劈開棺槨,在違背道德的同時,達到他們罪惡的目的。西漢皇族廣川王劉去卻是古往今來盜墓者中的一個異數,他一生盜掘墓葬無數,卻沒有明確的目...
為您解密:曹操的墓到底在哪?
曹操墓在2009年的時候被正式確定下來,被確定為安陽高陵,墓室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安豐鄉的西高穴村,距離大魏國的王都只有十幾公里的距離。根據歷史的記載,曹操在公元220年的時候死於河南洛陽,並且相...
曹操為什麼提倡薄葬,死後又有七十二疑冢之說
自從盜墓小說《鬼吹燈》火了以後,「摸金校尉」也成了盜墓者的代稱。其實,盜墓歷史悠久,並非所有盜墓者都能稱為「摸金校尉」。「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是東漢末年曹操為籌集軍餉特設的軍職。漢末連年...
乾隆和慈禧的陵墓因為陪葬品豐厚被盜,有人薄葬也被盜!
本文由繡夢才人原創,圖片源自網絡! 古人講究事死如生,所以在葬禮大都辦的很隆重,尤其是皇帝們,從坐上龍椅那天開始就為自己修建陵寢,一直修到死為止,而且死了還要用大量的金銀珠寶陪葬,比如秦始皇,漢...
曹操麾下摸金校尉盜梁孝王墓偶遇守陵人
摸金校尉: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也就應該能夠理解考古界人...
古人為了防「摸金校尉」盜墓,居然連這招都出來了!讓人哭笑不得
中國的喪葬文化源遠流長,而在古代的喪葬文化又流行厚葬的風俗,歷朝歷代的王公貴族的墓葬,少有不是厚葬的,墓中的陪葬物品是多得數不勝數,雖然也便於現在的考古研究,但是也因此催生出了一個行業:盜墓。
直擊盜墓者的內心世界,為何平民的衣服也要扒走?
我們都知道,自古以來,中國都將盜挖他人墳墓的行為列為「大惡」,古代很多朝代制定的法律當中都將盜墓罪定為了死罪,就算是最輕微的處罰也是要被流配到邊疆的。即使到了當代,我國法律當中也明確規定了盜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