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下出土了怎樣的神奇寶貝? 五千年前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王」長什麼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好東道主 辦好G20

走進博物館 感受人文杭州

走進博物館 感受人文杭州

·10·

聽浙江省博物館揭秘鎮館之寶背後的故事

商報記者 孫蓓蓓

孤山,是西湖的著名景點之一,這裡碧波環繞,花木繁茂。

在孤山南麓,有一座極富江南園林特色的庭院式建築,由單體建築和連廊組合而成,樓閣亭榭,以長廊逶迤相連,掩映於湖光山色間。

這便是我們博物館之旅的第十站——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不少價值連城的國寶級文物都深藏於此。

雷峰塔下藏著純銀阿育王塔

雷峰塔下壓著白娘子嗎?

這雖是傳說,但事實上,雷峰塔下真的藏著寶貝。

2001年3月11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杭州雷峰塔地宮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一座用金棺盛裝「佛螺髻發」舍利的純銀阿育王塔。

如今,這件國寶級的文物,被安置在浙博孤山館的雷峰塔展館。

阿育王塔長什麼樣?「塔剎、山花焦葉、塔身、塔座……阿育王塔都是這種形制。

」博物館館長陳浩說,雷峰塔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最後一個國王錢俶建造的佛塔,他是一個非常崇尚佛教的人。

公元955年,錢俶命人造八萬四千金塗塔,這種小塔就是七寶阿育王塔,每個塔的塔身有四面,每面繪有佛教故事。

而在雷峰塔地宮出土的這座阿育王塔,通體呈純銀質地,外表局部鎏金。

雖經歷了千年洗禮,但依然完好無損。

只有塔體四角直線上殘存著一些淺綠銅銹,散發著淡淡的歷史感。

從外形上看,呈四方形,從上而下看,由塔頂、塔身和基底三部分組成。

通高35.6厘米、最寬12.6厘米、重1273克。

塔頂正中則立著塔剎、五個相輪,塔頂蓋四角各聳立一朵蕉葉狀山花,每個角向內部分,是佛坐像、立像和舍利瓶,舍利瓶象徵著釋迦牟尼的涅槃。

而向外部分,都垂直折成兩個面,每個面各分上下兩層。

八個面上鏤刻著16幅佛教故事。

這些佛傳故事,其實就是經過神話或修飾過的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

舍利在哪?曾主持過雷峰塔地宮考古的阿育王塔研究專家、博物館歷史文物部主任黎毓馨示意記者從塔身鏤孔處往裡看,依稀可見,裡面有一個金質容器,用薄薄的金片包捲成棺狀。

「這就是金棺,佛螺髻發舍利就在裡面。

」黎毓馨說,出於保護文物考慮和對佛祖舍利的尊重,塔身至今沒有打開,但根據文獻以及碑刻中明確記載,「佛螺髻發」舍利應該就供奉在金棺裡面。

黎毓馨是當年雷峰塔遺址考古隊隊長,說起當年地宮發掘的情形,他還是有些激動。

當天早上11點的樣子,在鋼管撬動下,地宮的石蓋板一點一點地被掀開,舍利函、銅佛像出現在大家眼前,所有人驚嘆不已。

鐵函下面是許許多多的銅錢,夾雜玉龜、料珠、瑪瑙飾件、銅鏡、銀臂釧等,這些是象徵供養舍利的『七寶』。

鐵函外面的地宮空隙處,到處都是鎏金銅佛像、銀腰帶、玉觀音像、玉童子像、貼金木座、漆鐲、銅鏡、銅錢、絲織品、經卷等文物。

「雖然在這之前,我們想像過這個場景,但真正到來時,還是有一小刻的呆滯,太驚喜了。

當年地宮發掘時,電視全程直播,唯獨鐵函的開啟,拒絕所有記者的採訪。

當時情形如何?黎毓馨說,鐵函打開很順利,但眼前的景象出人意料。

觀音像的底座,一塊木頭的供具,居然飄到了佛祖的頭頂上。

「只有通過水的浮力,木頭才能浮到最頂上。

地宮在建造過程中,一定進水了。

」為何會進水?他的猜測是,雷峰塔建在山上,地下水不會太高,但南方地區多雨,很可能是大雨,淹沒了整個地宮,多年之後,水才慢慢褪去。

很快,大家又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地方。

地宮泡過水,舍利塔下面也有些銹跡斑斑,但上面鎏金的金冠部分,依然光彩熠熠,完好如新。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他好多年,直到現在,他也無法解釋。

雷峰塔地宮出土的純銀阿育王塔

良渚時代的「玉琮王」

主人可能是部落首領或巫師

在運河遊船,或是一些古橋上,如果你細心留意,或許會發現這樣一個圖案:上半部是神人的臉,下半部則是一張獸面。

這種神人獸面圖像是良渚文化玉器最主要的紋飾題材,也被視為良渚玉器的靈魂所在。

而目前最完整、最精緻的神人獸面圖像,是在1986年反山12號墓出土的「玉琮王」。

玉琮,是一種外方內圓的玉器,是古人用於祭祀神祇的一種禮器。

而反山12號墓出土的這個玉琮,因為體積質量最大,紋飾也最為精細複雜,被稱為「玉琮王」。

有多大?一個官方數據是:重6.5公斤,高8.9厘米,上射徑達17.6厘米。

想像一下,這差不多就是個大西瓜的重量,是不是還蠻沉甸甸的。

在浙博武林館區,你可以看到這個「玉琮王」。

從顏色上看,呈黃白色,帶點紫紅色瑕斑。

從外形上看,是扁矮的方柱體,內圓外方,俯視如玉璧形。

琮體每一面的中間,有約5裡面寬的直槽,將其一分為二,由橫槽分為四節。

橫槽內,有八組簡化的人、獸、鳥組合紋飾,以轉角為中軸線,四角上下並列。

在直槽上,都刻有兩幅紋飾相同的「神人騎獸」圖案,每個3厘米寬,4厘米長的樣子,上下排列著。

借著被考古人員放大的高清圖,更多的細節呈現出來:

神人頭戴高聳寬大的羽冠,臉是倒梯形,圓眼重圈,三角形的眼角,寬鼻,用弧線勾出鼻樑,闊嘴,內刻兩排平齊的牙齒。

臉面和羽冠都是淺浮雕,微微凸起。

更為精巧的是,神人的四肢也被用陰紋細細地刻了出來,上肢抬臂、彎肘,五指平張,手臂和胸前都還有捲雲紋飾。

神人的身下是一隻伏在地上的神獸,重圈為眼,外框還有橢圓形的眼瞼,兩眼之間用橋形凸面相連,有鼻樑和鼻翼,闊嘴,內有尖利的牙齒,兩側還有兩對獠牙。

神獸下肢是蹲踞狀,鋒利的爪子捲曲,神獸身上有著和神人一樣的捲雲紋裝飾。

讓人驚嘆不已的是,完成整幅圖案至少需要上百條的陰線刻劃,這些線條非常細膩,有些寬度看上去比頭髮絲還要細。

那個時代沒有青銅等金屬工具,是如何在方寸大小完成這些刻線的?講解員小胡說,良渚時代沒有文字記錄,所以很難考證,一個猜測是用線鋸或者是片鋸進行切割。

「玉琮王」的主人是誰?博物館把良渚反山12號墓也「搬」到了現場,從這個復刻版中,墓葬中人骨已腐蝕殆盡,只能看到大大小小几十個玉琮、玉璧等四下散落。

「跟其他墓地相比,這裡的殉葬品無論從數量,還是從規格上來看,都是極其華麗的。

」因此,小胡的一個推測是,墓主的身份很可能是部落首領。

歷史文物部顧幼靜老師是研究良渚文化的專家,她的想法也是如此,「這個擁有『玉琮王』的人可能掌握了良渚的核心財富,或是掌握了親自刻畫神人獸面紋的絕技,可能是王,可能是巫師。

良渚反山12號墓出土的玉琮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餘杭這件世間獨有的寶貝即將登上央視!

大片來了!中央電視台3套綜藝頻道(華數18頻道)將於1月28日晚上19:30播出大製作《國家寶藏》之良渚玉琮,全方位解讀五千多年前良渚先民的偉大創造,揭示玉琮王的前世今生,解讀文物後面的良渚千...

真實的雷峰塔倒塌後,竟出土了一大批稀世珍寶

關於大家對雷鋒塔的了解更多的來源於每年暑期檔的《新白娘子傳奇》傳說故事,我們現如今所看到的雷鋒塔也並非當初的真實面目,雷鋒塔是怎麼倒塌的,裡面究竟有沒有珍寶呢?許仙白娘子只是個古代的玄幻小說,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