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口面積不過20平,出土寶物610件,這才是盜墓者的終極目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對死者進行厚葬的習俗,似乎也只有用價值豐厚的隨葬品才能夠寄託著那些生者對死者的哀悼之情,也正是這些隨葬品才能顯示出死者生前身後的尊榮,歷史上的很多人都是劬勞一世,為的只是在自己死後能夠有一個風光的葬禮。

古代知名的大墓大多數已經被古人所盜,但是,著名的殷墟大墓當中,只有婦好墓是完好無損沒有被盜的痕跡。

其實,婦好墓的規模並不是很大,她的墓口面積也不過20平方米,並且還遠離王陵的區域,但就是這麼一座看似非常不起眼的墓穴,最後竟然出土了銅器多達190件,而且還包括綠松石、孔雀石、玉器、綠晶雕琢的藝術品和瑪瑙珠、海貝等在內的一些裝飾品多達420件,另外還有玉戈、玉人等精美的隨葬品,這座墓葬的發現,成就了殷墟考古歷史上一項足夠彪炳史冊的一項重大發現。

在先秦時代的一些高等級的大型墓葬都要隨葬青銅禮器,因為這些禮器不僅僅是墓主人財富的標誌,更是等級禮法的規定和墓主人身份地位的尊貴象徵。

文獻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歷史上這種限定墓葬列鼎數目的規定就是為了能夠為這些個墓主人「辨等列、明尊卑」。

在中國的古代,青銅器是社會上最重要的一項財富,先秦時期的人們將這些個最重要的財富毫不吝惜地留給了自己長眠於地下的親人。

到了漢代以後,墓葬隨葬品的種類也逐漸的增多,並且逐漸出現了世俗化,那些在人們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必需品和一些貴重的物品都成為了隨葬品當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我國著名的河北滿城漢墓就發掘出了大量做工精巧、質地貴重的隨葬品,例如錯金博山爐、朱雀銜環杯等,其中出土文物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墓主人夫婦兩人隨身而葬的金縷玉衣。

其中墓主人劉勝的玉衣全長就達到了1.88米,一共使用了玉片2498片,而聯結玉片所使用的金絲,總體重量達1100克左右,而劉勝的妻子竇綰的玉衣全長為1.72米,一共是使用了2160片玉片和重量約為700克的黃金,兩件衣服的珍貴程度不言而喻。

我們都知道大唐盛世,僅憑想像,我們便已經是心馳神往了。

唐代大多數墓葬的隨葬品當中不僅僅有我們熟知的精美的陶瓷器和做工精巧的絲織錦繡,而且還會有價值昂貴的金銀器,盡顯大唐盛世的繁榮氣象。

唯一一座經科學發掘的明定帝陵。

是萬曆皇帝和他的兩位皇后的陵寢,在開啟陵墓大門的時候,無數的讓人嘆為觀止的寶物是盡收眼底:那些琳琅滿目的珠寶和巧奪天工的一些手工製品,還有那件價值連城、重逾800克的翼善金冠,真可謂是洋洋大觀,盡顯帝王的豪奢。

不僅僅中原王朝有厚葬的習俗傳統,少數民族也有厚葬之風。

比如北方的契丹民族,在他們那些規模不大的墓葬當中,經常會出現數以百計的貴重金屬飾品以及工藝精湛、造型精美的瓷器。

因為,這些個作為馬背上民族的契丹人們,他們的生活遊動性很大,算是居無定所。

所以,對他們來說,最寶貴的財富不是那些個凝重而厚實的禮器,也不是那些個精巧易碎的瓷器,而是那些個自己隨身佩戴的裝飾品。

因此,契丹民族的人們將最貴重的金、銀打造成為美輪美奐的裝飾品,當那些個裝飾品的主人去世之後,這些用金銀打造的裝飾品自然也就陪同他們一起長眠於地下了。

所以,自古以來盜墓行為屢禁不止,正是因為這些個死者的奢華隨葬品,才是歷史上那些個盜墓賊們的終極目標。

看完這些隨葬品,你有沒有心動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次爆破引出的絕世寶藏——金縷玉衣

《史記》記載,漢代的皇帝和貴族死後會穿上一種特殊的衣物,古人稱之為玉匣。據說,身穿玉匣可以凝聚精氣,使靈魂附著在不朽的軀體上,來世可得永生。但史書也未曾記載玉衣的形狀,兩千多年來人們並不知道玉衣...

玉衣:王侯將相的千年永生夢

玉衣是供皇帝和貴族死後穿的葬服,又稱「玉匣」或「玉柙」,是用許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並以金絲,銀絲或銅絲相連而製成的,分別稱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

第一件金縷玉衣玉片就2000多塊,黃金1000多克

金縷玉衣多發現與漢代的帝王墓,金縷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而一般的貴族就只能...

金縷玉衣真的可以讓屍體保持不腐嗎?

玉衣(也稱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時穿用的殮服,外觀和人體形狀相同,體現了穿戴者的身份和等級。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