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力主發掘定陵,製造了史上最大考古悲劇,參與人員離奇死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位於北京昌平,是萬曆皇帝的陵寢。

定陵是我國唯一一座被考古學家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於1956-1958年間被發掘。

提出明代帝陵發掘計劃的,是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吳晗等人。


郭沫若、吳晗等歷史學家發掘帝王陵墓的計劃,一開始就遭到考古學界人士的反對。

他們認為當前的文物保護技術還不成熟,難以對帝王陵墓進行妥善保護 。

無奈反對者人微言輕,難以阻止郭沫若等人。

郭沫若、吳晗等人本來要發掘的是明十三陵中的長陵,即永樂皇帝朱棣的陵墓。

但由於長陵發掘難度太大,考古隊決定先拿定陵練練手,之後再挖長陵。

萬曆皇帝就這樣躺了槍,而朱棣則幸運的逃過一劫。


但是以中國當時的文物保護手段而言,這無異於一場災難。

雖然定陵出土了很多珍貴的文物,但在定陵地宮打開的一瞬間,更多的塵封了數百年的絲織品和珍貴字畫立刻氧化,還沒等採取措施便灰飛煙滅。

考古組為了迎接上級領導檢查工作,在打掃衛生時將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棺槨扔下了山崖。

而他們的屍骨也在之後的著名運動中被人挫骨揚灰。

定陵的失敗並沒有讓郭沫若放棄長陵,1965年,郭沫若等人再度提出挖掘長陵,遭到否決。

​1958年,陝西乾縣一個工程隊在乾陵附近開山採石,無意間炸出乾陵墓道口。

一直心有不甘的郭沫若聽到這個消息後,異常興奮,因為史上最著名的《蘭亭集序》就可能在這裡。

當天夜裡他就開始寫《乾陵發掘計劃》,向有關部門提出發掘乾陵的計劃,不過依然被拒絕了。

於是郭沫若親自去遊說周恩來總理。

周總理則回復道:「十年內不開帝王陵」。

乾陵最終躲過一劫。

定陵的發掘以悲劇收場。

好在國家吸取了教訓,從此中止了對帝王陵墓的發掘工作。

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成為我國考古事業的基本政策。

力主挖掘的吳晗獄中自殺身亡,死前頭髮被拔光;擔任挖掘指揮工作的鄭振鐸,在出訪阿富汗和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途中,飛機失事身亡;開棺時的攝影師劉德安上吊了;參與挖掘的考古專家白萬玉晚年神志不清,腦溢血而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沫若想挖誰的墓被周總理拒絕?

提起郭沫若,除了風流才子名震江湖外,其還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挖墳掘墓,尤其是對古代帝王的墓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郭沫若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