綴玉瞑目,金縷玉衣就是由它發展而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件器物學名叫綴玉瞑目,也稱為玉覆面、玉面罩等,是玉質喪葬面具。

由於鑲綴玉片的絲織物腐朽,只留下了這些玉片。


在原始社會就出現了以玉隨葬的習俗,玉藏習俗到西周時期形成了嚴格的「葬玉」制度,不同等級的人有不同的「葬玉」等級,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使用玉隨葬,只因為人們認為玉可以使屍體不朽。

在周代,人們非常重視對死者頭部的襲殮,瞑目由此產生。

簡單說,瞑目就是覆蓋在死者面部的織物,因為人們認為眼睛在五官中最為重要,因此稱為「瞑目」。

西周時稱之為「瞑目」、漢代時稱之為「覆面」、唐代稱之為「面衣」等,今日通稱其「面罩」或「面具」。


綴玉瞑目,既是在絲織物瞑目之上鑲綴象徵五官和臉型的玉片。

綴玉瞑目約起源於周共王時期,在周代影響較大,最初僅僅縫綴小玉片,到西周中晚期逐漸形成現在看到的形制。

當時也只有高級貴族能夠使用,中低級貴族和普通人是不能用的。


東周時期,由於禮樂制度的逐漸崩潰,使用綴玉瞑目趨於平民化。

這一時期,高級貴族多實用以玉片組合而成瞑目,低級貴族、普通人只能使用綴石瞑目即石覆面。

從戰國末期開始,玉衣興起,綴玉瞑目日趨衰微。

從器物形制發展來看,綴玉面罩與玉衣有一定的承襲關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法老漢王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若 說 牛郎織女一年還有一次鵲橋相會的機會,埃及的法老與大漢的諸侯王卻是跨越了千年的時空第一次相遇,兩大古國之間文明的碰撞才真是勝卻人間無數。南京博物院8月即將開幕的「法老·王」特展促成了這千年...

漢代帝王為何要穿金縷玉衣下葬

1據《西京雜記》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所謂「珠襦玉匣」,就是金縷玉衣。因身份地位的不同,金縷玉衣連綴玉片所用縷絲的材質也有金縷、銀縷、銅縷和絲縷的差別。由於金...

玉衣:王侯將相的千年永生夢

玉衣是供皇帝和貴族死後穿的葬服,又稱「玉匣」或「玉柙」,是用許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並以金絲,銀絲或銅絲相連而製成的,分別稱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

揭開神奇的玉覆面

玉質喪葬面具,又叫「玉覆面」,有綴玉面罩和整玉面具兩種,流行於中國西周至漢代和古代瑪雅。根據《儀禮·士喪禮》的記載,在先秦的喪葬儀式中,要用絲織品製成的「冥目」(也稱為「覆面」)和「掩」(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