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織機聚杭城 這些神奇的織機你見過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18-05-31 06:3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俞吉吉 攝影 魏志陽 通訊員 樓航燕
現在,走進西湖畔的中國絲綢博物館,你的視線將被一台台形形色色的織機包圍,你並非誤入一個龐大的紡織工廠,而是走進了一場貫穿古今中外的織機大秀。
5月30日晚,「神機妙算:世界織機與織造藝術」展在這裡華麗啟幕。
展覽按照空間分設了中國、東亞、中南半島、東南亞島嶼、南亞大陸、中亞及西亞、歐洲、南美洲、非洲九大板塊,並特設賈卡織機板塊,通過50多台種類各異的織機以及豐富多樣的織物,展示織機的技術變革以及在當地的習俗和傳統背景下的織造實踐,意在說明世界織機的多元發展、相互交流、各自創新、爭相輝映的歷史,來說明織造技術給絲綢之路帶來的繁榮昌盛,以及保存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和緊迫。
開幕式現場
在捐贈儀式上,來自印尼、美國、荷蘭、越南和中國的多位織機研究者分別向中國絲綢博物館捐贈了織機、織物、花本等珍貴展品。
「這是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之路」系列展之一,也是國絲館聯合世界範圍內的織機專家和專業機構舉辦的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織機展覽。
」館長趙豐表示。
織機是這裡的主角,它們或遠渡重洋而來,或穿越時空而至。
那麼,現場都有哪些織機?這些織機都有些什麼來頭?
觀眾參觀展覽。
從織機模型到國寶重現 世界織機中國篇故事多
著名科技史專家李約瑟曾說:機在中國語言中的含義,最初是織機,後來就成為所有機器的通稱,而且還成了機智、機敏的代言詞,這其實是對織機在中國文化史上重要地位的最高評價。
老官山提花織機模型
2013年在四川成都老官山漢墓的在2號墓的棺木底部發現4台竹木構成的織機模型,部件上殘存有絲線和染料,其中一台織機高約50厘米,長約70厘米,寬約20厘米;另外三台織機略小,大小相近,高約45厘米,長約60厘米,寬約15厘米。
同時有15件彩繪木俑伴出,從身姿和銘文推測可能是對漢代蜀錦紡織工場中織工的模擬再現。
這些織機模型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唯一有出土地點、完整的漢代織機模型,填補了世界紡織史空白,對研究中國乃至世界絲綢紡織技術起源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5年後,當年出土的老官山提花織機模型在絲路館展出。
與它同台亮相的一台劃框式勾綜提花織機,跟它非常相似,在織造館內展出。
原來,在2013年成都老官山漢墓發現提花織機模型之後,中國絲綢博物館在大量研究基礎以及三個項目支撐下,至今已復原製作了三台原始大小可以織造的漢代勾綜提花織機。
故事到了這裡並沒有結束。
國寶「五星錦」在織機上重現
這台復原後的劃框式勾綜提花織機對國寶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開展了複製工作並取得圓滿成功。
前不久,這個聽起來不可思議的項目在中國絲綢博物館進行了中期匯報。
在本次展覽中,這一最新成果也與復原它的織機一起亮相。
10470根經線、84片花綜、2片地綜,歷時一年多的國寶復原依稀可見。
宋錦機
明代黃地吉祥寶相八達暈錦(複製品)局部
另一件得到復原重現的織錦八達暈錦則來自於傳世名畫《女史箴圖》。
它是按照大英博物館所藏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包首上宋錦複製而成,但該包首上的圖案並不完整。
在研究過程中,綜合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北宋李公麟的《九歌圖》、《蜀川勝概圖》以及國立東京博物館所藏北宋李公麟的《瀟湘臥雲圖》三件書畫作品上的包首圖案,才復原了完整的圖案。
複製它的是一台宋錦機。
目前也在織造館內展出。
宋錦機沿襲了束綜大花樓織機的形式,是一種以線制花本為特徵的提花機,又稱花樓機。
由兩人配合操作,一人按照花本編制的程序,坐在花樓上牽拉提沉衢線以完成開口動作,另一人投梭打緯。
與多綜提花機相比,束綜提花機可織出大花紋循環的織物。
世界織機千姿百態 讓你大開眼界
分布於時裝館臨展廳中的織機來自於世界各地,它們中不少都是罕見的織機類型,很多也是第一次來華。
北歐部分,展示了一種古老的重錘式織機。
重錘織機機身傾斜,經線從機頂的經軸懸垂下來,下端掛有重錘保持張力。
在希臘時期的公元前六世紀,這種織機被用於羊毛織造毛織物。
來自韓國的扶手臥機是一項世界非遺。
韓國很早就開始使用這種類型的腰機,當地稱為「布機」。
迄今為止仍用於織造平紋的絲、棉、麻布,偶爾也用來織造絞經織物。
重錘式織機
經緯絣腰機來自印度尼西亞,經緯絣技術要求經紗和緯紗在織造前都要進行扎染。
展出的經緯絣織機和織物是一個大家庭中的一群人合作織造的。
織工的丈夫為織機準備老木頭做材料,他的朋友做好了織機,織工和她的母親做了染色,這才織就了現場的這個半成品。
經緯絣腰機
由於織機大多需要較大的空間陳列和收藏,以至這類文化遺產資源不能被全面地利用,而且受到全球工業化浪潮的影響,傳統手工織機及相關技藝正在逐漸消亡。
來自北蘇門答臘的布朗腰機,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織機。
它所運用的紡織技術非常難得,已經瀕臨消失。
布郎紡織品曾一度被女性戴上頭飾,目前僅在少數儀式場合佩戴。
策展人之一Sandra告訴記者,這種技術基本是在印度尼西亞的北蘇門答臘出現,但當他們前往考察的時候發現,當地竟然只有一個人還會這樣的紡織技術。
讓人高興的是,通過這回國絲館的大展,這樣難得的紡織技術已經有了傳承的第二人。
印度賈拉織機
此外,現場還有來自伊朗梅博德的茲魯織機、馬達加斯加織機、印度賈拉織機等。
當晚,「印尼之夜」在時裝館銀瀚廳內上演。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15日。
失傳千年的漢代蜀錦織造技藝在成都「復活」
新華社成都9月16日專電(記者童方)穿著漢服的織女,從容自如地一腳踩踏板,一手拋梭引緯,梭過之後,居然花現,錦面上出現「世毋極錦宜二親傳子孫」錦圖案……15日晚,失傳千餘年的漢代蜀錦織造技藝在成...
西漢提花織機杭州展出 填補世界科技史空白
新華網杭州10月12日電(記者馮源)正在杭州西湖博物館舉行的「絲路之綢」文物大展上,一台新制木質織機卻能吸引諸多中外紡織史、科技史專家學者的目光。它是中國文物工作者對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織機模型進...
老官山漢墓織機入選「指南針計劃」
2014-09-15 06:42:58探尋中國古代提花織造技術脈絡本報訊 (記者 吳曉鈴)中國漢代提花織造技術是如何織出精美絲綢的?這個答案也許不久就將揭曉。記者近日從國家文物局獲悉,成都老官山...
「漢機織漢錦」中國絲綢博物館成功復原傳說中的國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
「太神奇了!」看著古老織機中出來的織物,饒是見多識廣的紡織專家及文物考古界的專家學者們,都恍如「穿越」。上演這一幕的,正是中國絲綢博物館的研究人員,他們利用老官山出土的漢代提花機,進行了「五星出...
漢代提花機亮相絲路特展
本報訊 (見習記者 毛枚菁)由國家文物局與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絲綢博物館承辦,浙江、河南、湖北等26家文博考古單位參展的「絲路之綢:起源、傳播與交流」特展,開展近一個月來,受到了專家學者和杭州市...
國寶「五星錦」 被中國絲綢博物館成功用復原的漢代織機複製
今早的杭州,依然是個陰天。位於中國絲綢博物館的織造館內,一台高大的織機前亮著一隻明黃色的燈泡。光頭、一身短打裝扮的中國絲綢博物館技術部研究館員羅群,就像武林高手一般踩在這台複雜的織機腳踏上。隨...
從全球各地空運回來各式織機,國絲館年度大展不得不看!
一周前,本報曾報導過,就在這個月的30號,國絲館將迎來一場籌備已久的年度大展「神機妙算——世界織機與織造技術」。在這場展覽上,觀眾將通過來自世界各地的50多台種類各異的織機,以及豐富多樣的織物...
漢機織漢錦:「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成功複製
中國絲綢博物館用復原的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西漢提花機,成功複製了新疆尼雅遺址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錦,成為業界首例對「五星錦」的原機具、原工藝、原技術復原。當時的尼雅考古隊隊...
漢代蜀錦織機工匠有男有女 男織工畫柳條眉
內容摘要:天回老官山織機的出土,吸引了全世界相關領域專家的目光,中國絲綢博物館、浙江大學等單位均受邀參與了織機技術的復原研究。而天回老官山發掘出土的西漢提花織機模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
老官山漢墓織機見證先進織造術
本報記者 吳曉鈴2012年,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出土的織機模型一舉轟動全國。這批精巧的織機模型究竟有何價值?4月8日,中國絲綢博物館研究館員羅群在論壇中表示,它以實物的形式,讓今人見到了當時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