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叫來河中華人類史前聚落形態考古取得進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華網呼和浩特9月5日專電(記者任會斌)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文物局等部門獲悉,「中華人類史前聚落形態」考古研究在赤峰市敖漢旗叫來河流域啟動以來,目前已獲得較大進展。

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國文明形成與早期發展階段的技術和經濟研究」課題的子項目,「中華人類史前聚落形態」考古研究於今年6月初在敖漢旗的叫來河流域啟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持實施,主要是以叫來河流域為基點,對其主流和支流所分布的4000年前至8000年前的古代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和GPS定位,從而增進西遼河流域的史前聚落形態研究,包括先民的居住方式、分布規律、人口規模、地貌環境及經濟生活等內容。

此項目啟動至今,考古隊已在叫來河流域調查發現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紅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等遺址點160余處,目前正在對其中保存較好的20多處紅山文化遺址進行測繪,對每個遺址點所採集的標本開展編號、記錄、繪圖與拓片等工作。

赤峰市敖漢旗是紅山文化等中國北方四種考古學文化的命名地,也是中國古代玉文化的源頭之一。

敖漢旗考古學文化譜系齊全,並且是橫跨歐亞大陸的旱作農業發祥地之一,由此成為學術界公認的中國史前歷史文化研究基地。

據現場負責考古研究的專家介紹,「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研究範圍廣闊,主要包括長江、黃河、珠江、西遼河等流域,是由科技部立項、國家文物局負責組織實施的國家級重大科研工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紅山文化——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蘇秉琦先生曾經指出:「中國文明之所以獨具特色、豐富多彩、連綿不斷,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形成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並在數千年來始終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都與中國文化的傳統、中國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關係。同...

考古成果助推文博發展新局面

敖漢旗位於內蒙古赤峰東南部,地處努魯爾虎山北麓、科爾沁沙地南緣,總面積8300平方公里。全旗境內史前文化遺址分布密集,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期在敖漢...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進展順利

內容摘要:「公元前3500年至前1500年考古學文化譜系的年代研究」、「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人地關係研究」、「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資源、技術和生業研究」、「中華文明起源過程中三大都邑性聚落綜合...

探尋紅山文化與中華五千年文明源頭

紅山文化因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後遺址的發掘而得名,是中國東北地區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之一,在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社會發展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對東北亞地區同期或稍晚階段的史前文化曾經產生過...

聚落考古揭示中華文明起源脈絡

20世紀中葉興起的聚落考古考察人類棲居形態的特點和變化,在了解社會結構的特點與演變軌跡等問題上顯示出其潛力。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山東省文物局主辦、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

跨學科文化闡釋實證性考古學證據

石峁遺址的發現改變了學術界對新石器時代中國史前文化格局的認識。龍山時代至夏代早期是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過渡的重要階段,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時期。石峁遺址的發現不僅為以往出土的石峁文物年代、文化...

5000多年前陶人的功能猜想

內容摘要:2012年,為完成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紅山文化聚落形態考古研究的任務,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第一工作隊與敖漢旗博物館聯合組成考古隊,對內蒙古敖漢旗境內的3處紅山文化遺址(即興隆溝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