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進展順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內容摘要:「公元前3500年至前1500年考古學文化譜系的年代研究」、「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人地關係研究」、「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資源、技術和生業研究」、「中華文明起源過程中三大都邑性聚落綜合研究」、「中華文明起源過程中區域聚落與居民。
研究」、「遙感技術在中華文明探源中的應用研究」、「GIS技術及VR技術在中華文明探源中的應用研究」等七個課題負責人分別匯報了課題的研究任務、研究進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所長、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項目執行專家組雙組長之一王巍研究員,代表項目執行專家組做了題為「中華文明探源及其相關文物保護技術研究(2013-2015)」的報告。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張春海)日前,「中華文明探源及其相關文物保護技術研究(2013-2015)」工作進展情況匯報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召開。
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新潮,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段勇出席匯報會。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段勇、副司長羅靜,項目執行專家組雙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巍研究員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趙輝教授,以及項目執行專家組部分在京成員和媒體記者等二十餘人參加了會議。
「公元前3500年至前1500年考古學文化譜系的年代研究」、「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人地關係研究」、「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資源、技術和生業研究」、「中華文明起源過程中三大都邑性聚落綜合研究」、「中華文明起源過程中區域聚落與居民研究」、「遙感技術在中華文明探源中的應用研究」、「GIS技術及VR技術在中華文明探源中的應用研究」等七個課題負責人分別匯報了課題的研究任務、研究進展。
2002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下簡稱「探源工程」)正式啟動,至今已走過12年歷程。
探源工程第四期於2013年啟動,預計於2015年結項。
該項目重點圍繞3處都邑性遺址與22處區域聚落群開展田野考古和研究,以多學科聯合攻關,科技手段充分參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是該項目在四期研究中的突出特點。
迄今為止的研究已初步揭示了中華文明形成過程的大趨勢、大階段和若干主要特徵。
宋新潮表示,將結項的探源工程第四期,實際也是對整個工程的總結。
完成對公元前3500-公元前1500年的中華文明的探源、表達豐富的發現與資料,取得理論成果非常重要,這需要學者共同思考;希望結項報告成為我們時代考古學和歷史學水準的代表,各個課題的參與者需要注意課題在整個工程中的位置,重視各個課題之間的整合,注意查漏補缺;探源工程以促進考古學與自然科學的整合為特色,研究者需要重視新方法、新技術、新發現、新標準等的提煉、總結,以便後人對研究進行驗證。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所長、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項目執行專家組雙組長之一王巍研究員,代表項目執行專家組做了題為「中華文明探源及其相關文物保護技術研究(2013-2015)」的報告。
他介紹,按照目前的研究進展,探源工程將按計劃結項,探源工程第四期在研期間及全部工程結束後兩年內陸續將發表的成果,將極大地促進中華文明探源及早期發展階段的研究。
可以預期,探源工程第四期對中外文明比較研究和理論方面的總結,將在世界範圍內提出有關中華文明演進模式的相對公允且能經得起世界學術界審視的結論。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 良渚遺址是最好的實證
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燦如星河,綿延閃耀。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長河,發端於何時何處?延綿不絕的5000年傳承,經歷過怎樣的起承轉合?這些牽繫根脈的問題,曾讓一代代學者兀兀窮年、接續探索。昨天,國務院...
中國將與埃及簽署考古合作協議
中新社成都10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 岳依桐)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王巍研究員22日透露,中國近期將與埃及簽署考古合作協議,中國考古隊也將有機會首次赴文明古...
內蒙古叫來河中華人類史前聚落形態考古取得進展
新華網呼和浩特9月5日專電(記者任會斌)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文物局等部門獲悉,「中華人類史前聚落形態」考古研究在赤峰市敖漢旗叫來河流域啟動以來,目前已獲得較大進展。 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考古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非神話!某些西方學者的臉,疼麼?
「中華文明西來說」在清末興起,19世紀末,英國學者拉克伯里提出黃帝是從古巴比倫遷來的。此外,還有人認為華夏始祖是從埃及、印度、中亞來的。當時,中國不少知識分子的文化自信心空前薄弱,因而對「西來說...
考古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楊陽5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項目成果發布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發布會上表示,中華文明在起源與早期階段形成了...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公布:5800年前已有文明起源跡象
中華民族是什麼時候形成的?五千年的歷史是事實還是傳說?在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中,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王巍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主要成果》做了主題報告。王巍介...
跨學科文化闡釋實證性考古學證據
石峁遺址的發現改變了學術界對新石器時代中國史前文化格局的認識。龍山時代至夏代早期是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過渡的重要階段,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時期。石峁遺址的發現不僅為以往出土的石峁文物年代、文化...
考古實證!中華文明可上溯至距今5000年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記者施雨岑、王思北)在28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了「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有關情況。他表示,截至...
上下5千年!揭中華文明源頭神秘面紗
探文明之源 尋民族之魂——解碼「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燦如星河,綿延閃耀。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長河,發端於何時何處?延綿不絕的5000年傳承,經歷過怎樣的起承轉合?這些牽繫根脈...
聚落考古揭示中華文明起源脈絡
20世紀中葉興起的聚落考古考察人類棲居形態的特點和變化,在了解社會結構的特點與演變軌跡等問題上顯示出其潛力。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山東省文物局主辦、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
中華5000年文明獲考古證實
據新華社電在28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了「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有關情況。他表示,截至目前,探源工程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重...
中華文明起源圖譜初現
作者:鄒雅婷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幾大文明之一,也是唯一延續不斷的文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過程,不僅是國人想要探尋的文明密碼,也是海外許多人士關注的問題。5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