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遺址」三星堆:遺失的巴蜀文明 未解的千古之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星堆遺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

★目前,三星堆正在和金沙聯手推進申遺工作。

★為了讓遺址生動鮮活起來,全力推動文旅融合、文旅互動,是當前廣漢圍繞三星堆遺址這個世界級的「IP」做的一項重點工作。

2016年4月30日,「德陽·三星堆」號成德綿樂城際動車正式開通。

三星堆古蜀文化符號登上城際動車,疾馳在成都平原上。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三星堆已馳名中外,成為廣漢、四川,乃至中國對外宣傳的一張重要名片。

隨著文化軟實力建設的不斷推進,三星堆遺址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三星堆遺址位於廣漢市南興鎮。

這裡有一條被稱為馬牧河的古河道。

河道北岸的河階地形好似月牙,所以叫做「月亮灣」,加上南岸原有三個隆起的大土堆,所以稱為「三星堆」。

不過,三星堆的實體已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燒磚瓦的熱潮中被夷為平地,僅存的半個土堆也是在1986年磚廠取土發現兩個祭祀坑後停止挖土才得以保存下來。

遺址東西長5—6千米,南北寬2—3千米,總面積約12平方千米。

三星堆古城遺址位於遺址中部,面積約3.6平方千米,與中原地區早期王都河南鄭州商城相當。

如此宏大規模的城市,在3000年前的中國實屬罕見。

這也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

上世紀30年代至今,歷經80多年的考古發掘和研究,考古學家基本弄清了三星堆遺址的分布範圍、年代序列、文化內涵和城址布局,初步解決了城牆的年代、結構和夯築方法等問題,對周圍的遺址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城址內已確定的文化遺存分布點達30餘個,包括祭祀坑、宮殿建築、居址、墓地和多處城牆,出土了數千件工藝精湛、造型奇特的精品文物,如青銅神樹、青銅立人像、青銅縱目面具等曠世神品,具有無可比擬的藝術價值。

考古學家認為,三星堆遺址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可與同時期北緯30度上的古希臘、古埃及、古巴比倫等世界古文明媲美。

2006年,三星堆遺址與成都金沙遺址和古蜀船棺葬一起作為「古蜀文化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0年,三星堆遺址又被確定為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作為中華文明的關鍵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展示遺址及文物,再現古蜀歷史文明,讓民族文化興盛繁榮,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偶然面世

一鋤頭敲開古蜀國秘密

三星堆遺址聞名於世,諸多文物被稱為稀世之珍,而遺址被發現的過程也一直被津津樂道。

1929年春天,正是成都平原最繁忙的播種季節。

這裡沃野千里,的確是五穀生長的好地方,但誰也不會把這個地方與幾千年前的都城聯繫起來,就連考古界也未曾對這裡有過一瞥。

還是當地一個農民,不經意的一鋤頭,才「敲」開了這個秘密。

一天,家住月亮灣的燕道誠父子正在清理門口的水溝。

兒子燕青保的鋤頭突然碰到一塊大石頭,「砰」的一聲嚇了燕青保一跳。

燕青保扒開泥土,看到一塊白色的大石環躺在淤泥中。

燕道誠聞聲跳進溝里,撬開石環,一塊翠綠的玉器出現在面前。

父子倆認定,下面一定藏有寶物。

於是,他們悄悄覆土掩埋,待到夜深人靜時,一家五口全部出動,清理出三四百件珍貴的玉器。

隨後,部分玉器流入了成都的古董市場。

寶物的誘惑令月亮灣的秘密很快泄露,月亮灣也因這批「廣漢玉器」出名了。

考古、盜寶等人群接踵而至。

1934年3月,時任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的葛維漢與副館長林名均等一行4人來到燕家。

他們先是在燕家房屋旁邊開方試掘,然後在第一個坑的南北兩邊各開一溝,作了延伸發掘。

據發掘記錄記載:「鄰近匪風甚熾,工作十日即行結束。

」發掘工作草草收場,時間雖短,但收穫不少——玉器、石器、陶器等文物共600餘件。

葛維漢1936年在《華西邊疆研究學會會志》上發表了《漢州發掘最初報告》。

這是第一篇有關廣漢古蜀國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報告。

報告中,葛維漢提出了「廣漢文化」的概念。

葛維漢的考古報告震動了歷史學界,從而在上世紀30年代掀起了一股「廣漢文化」研究熱潮。

就連當時身在日本的郭沫若,也對「廣漢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他和葛維漢早就相識,馬上給葛維漢寫信,請對方贈與廣漢發掘的全部照片和器物圖形,先睹為快。

然而,葛維漢的考古報告發表僅僅一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發掘月亮灣遺址工作被迫暫停,這一停就是數十年。

除之前僅有的幾次考古發掘外,其他出土文物大多都是被當地村民生產勞動時無意間零星挖出。

月亮灣城牆遺址剖面展示。

地位確定

曠世珍品轟動世界

1980年,省、縣(原廣漢縣)聯合在三星堆正式試掘。

經過一年的挖掘,考古人員發現了房屋遺址及大量石器、陶器。

1986年春,更大規模的發掘又一次動工,百餘人組成的考古隊伍在3個多月里,發掘了十分豐富的器物。

不過,卻沒有突破性的發現。

就在考古隊收穫平淡無奇時,意外發生了——當地磚瓦廠工人取土時發現了象牙和玉璋等物。

考古隊聞訊趕來,封閉了這個埋藏點,並報告了上級。

在這個埋藏點,考古隊發現了許多驚世之寶。

當大家還沉浸在狂喜中,磚瓦廠工人在不遠處又發現了幾個青銅頭像。

於是,第二批寶藏出土。

這些造型奇特、製作精美、品種繁多的金器、青銅器、玉石器、漆器、陶器等,第一次在川西平原被發現。

它們使古蜀王國的形貌漸漸顯現出來。

從此,「三星堆文化」正式出現在各種歷史學和考古學著作中。

這批出土的珍貴文物精美絕倫,引起了世界轟動: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像、寬1.38米的青銅面具、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以流光溢彩的金杖為代表的金器,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也多屬前所未見的稀世之珍……

1988年1月,省考古研究院(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了三星堆遺址工作站,專門負責三星堆遺址的勘探、發掘、文物修復及整理研究工作。

同年3月,三星堆遺址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2月,廣漢市發布了《關於劃定廣漢三星堆遺址保護範圍的通知》,在劃定保護範圍的同時,對遺址區內居民的生產、生活和建設活動都作了具體要求。

1997年10月,三星堆博物館建成開放,成為展示三星堆遺址的重要「窗口」。

廣漢市政協委員、三星堆博物館學術研究部部長吳維羲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對一般的遊客來說,看三星堆遺址能夠看到的、好看的,也就是博物館中展出的文物了。

遺址現場與一般的農村原野並無兩樣。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中,三星堆博物院進行了重建,由原來的一個展館擴展到現在的兩個展館,展示面積近1.2萬平方米。

第一展館為綜合館,陳列金、銅、玉、石、陶等類文物,第二展館為青銅專館。

立法保護

確保遺址歷史格局真實性

2002年起,《三星堆遺址保護規劃》《三星堆遺址保護與展示方案》《三星堆遺址環境整治方案》等編制工作陸續啟動,為指導遺址保護、展示和管理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此,三星堆遺址進入了保護與展示並重的科學保護時期。

隨後,廣漢市又對相關的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嚴格規範遺址內的生產經營活動,進一步提高了依法保護管理三星堆遺址的工作效能。

為保護三星堆遺址地面地下的文物遺存,廣漢市先後徵用和租用了800餘畝土地,對西城牆、南城牆、月亮灣城牆、祭祀坑等重要的地面文物古遺蹟和地下文物遺存進行了打圍封護,並禁耕、禁牧。

在當地村民配合下,廣漢市搬遷了遺址內的400餘座現代墳墓及一座液化氣沖裝站,還在保護區外新修了一條公路替代穿過遺址區的公路。

在這股關注三星堆遺址的熱潮中,德陽市、廣漢市兩級政協也對遺址的保護和展示提出了諸多建議,得到了積極採納。

在政協等各方面的大力呼籲下,廣漢市每年給三星堆遺址下撥一筆整治環境的專項資金。

隨著遺址環境整治工作不斷推進,遺址內環境風貌持續優化,更重要的是保持了三星堆遺址歷史格局的真實性。

對於動輒可能賣出天價的文物來說,總有不法分子在覬覦。

對此,廣漢市建立了文物執法隊,加強巡查,並嚴格建設審批程序,堅決查處在遺址內取土、采沙、開窯、私搭亂建等違法行為。

為了充分調動村民的保護積極性,當地還通過組織文物保護積極分子免費參觀三星堆博物館等形式,使文物保護法律法規深入人心。

經過多年努力,保護工作收到了明顯成效。

2006年,廣漢市組建了文物局,下設文物遺產部、文物執法大隊,全面負責三星堆遺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從根本上解決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弊端,形成了權責明晰、職能明確的管理體制——三星堆遺址保護管理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廣漢市文物局副局長楊洋說,每年省上批准三星堆遺址發掘的面積一般為五六百平方米,目前總共挖掘的面積還不到1萬平方米,「目前文物保護技術還有些不成熟的地方,最好的保護方法就是不動它們。

目前,三星堆正在和金沙聯手推進申遺工作。

2017年,結合申遺的要求,德陽市已將《三星堆遺址保護管理條例》列入了立法5年規劃,將進一步為三星堆申遺保護提供堅實的法律基礎。

玉璋

展示利用

文旅互動、文旅融合加快推進

在三星村,當初發現大批珍貴文物的兩個祭祀坑已在原址基礎上進行了場景還原,並在地面加建了玻璃罩子。

除場景還原外,近年來,三星堆博物館積極創新工作方式,為古老的歷史文化注入了年輕的活力。

「我們與其他部門合作,舉辦酷跑三星堆、數字遺產中國行、青少年夏令營等活動,把靜態的歷史遺址變成更加生動的文化遺產,吸引大家都來這裡看自然、看文化。

」楊洋如是說。

2014年,三星堆博物館攜手百度建立了「百度百科三星堆數字博物館」,運用3D全景成像技術打造的數字全景博物館,實現了傳統的線下博物館和數字化線上博物館的結合。

面對如今興起的虛擬現實技術,廣漢市政協提出,三星堆博物館看展的方式還比較單一,可以引入虛擬現實技術,讓遊客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這座城市曾經的輝煌和曾經的生活方式。

多年來,三星堆博物館十分注重國際間、館際間的展示交流與合作。

博物館的珍貴文物曾先後出展多個國家和地區,所到之處無不引起強烈震撼。

同時,博物館遊客也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

2017年,三星堆博物館門票收入達到2750萬元,參觀人次達到88萬人次。

不過,現如今博物館所展示的文物基本上都是30多年前兩坑發掘的文物。

有人提出疑問,「是不是在吃老本?」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說,1986年的發現固然很重要,也引起了學術界、上級領導的注意,並給予三星堆考古非常大的支持。

但從學術意義上說,三星堆遺址「十二五」考古成果的價值和意義已經超過了祭祀坑。

然而,太過專業的學術研究,遊客並不買帳。

今年5月,全國政協「大遺址保護和利用」課題調研組來到了三星堆。

委員們對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讚不絕口,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大學原副校長畢京京建議,三星堆遺址的出土文物還可以在文藝作品中發光發熱。

「不僅要有說頭,還要有看頭。

」全國政協調研組的建議給楊洋留下了深刻影響。

這些年來,為了讓遺址生動鮮活起來,三星堆博物館也在努力。

每年正月初一,三星堆遺址公園內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觀看。

為了豐富和釋放三星堆文化內涵,三星堆博物館還不斷開發各類文創產品,如有三星堆元素的公仔、月餅等等。

全力推動文旅融合、文旅互動,是當前廣漢圍繞三星堆遺址這個世界級的「IP」做的一項重點工作:以博物館為核心,構建「旅遊+文化+商業+服務」產業體系,打造中國版的迪士尼。

為了形成工作合力,三星堆管委會、三星堆博物館、廣漢市文物局、廣漢市旅遊局,這四套班子用的是一套人馬。

紛至沓來的遊人。

突破瓶頸

統籌規劃遺址保護和城鎮建設

前段時間,受「7·11」特大暴雨影響,三星堆遺址部分地方受損。

「每年汛期到來之前,我們都會對挖掘的地方進行回填。

回填是保護文物的最好辦法。

」省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工作站站長雷雨說,遺址的保護一方面要應對自然天氣的影響,另一方面要避免人類活動對遺址造成的破壞。

三星堆遺址規模間距大、範圍廣闊,僅在遺址核心區3.6平方千米的古城範圍內,常住人口就達到3000多人,村民的生產生活和遺址保護的矛盾長期存在。

比如,保護區內禁止其他建築工程、大棚養殖等。

三星村黨支部書記羅緒福從小在三星村長大,三星堆博物館建館時他還篩過沙子。

他直言,三星堆遺址為當地帶來了很多好處,「過去這裡就是一個死角,現在竟變成了廣漢的交通樞紐,而且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然而,三星堆遺址也給村民們帶來諸多不便,特別是不能滿足與村民切身利益相關的民生訴求,比如修繕村道、新建翻建房舍等。

羅緒福說,村集體經濟也難以進一步提升,「過去,村裡的房屋可以出租出去,現在大部分工廠搬遷了,剩下的幾個食品加工廠要擴大生產規模也得不到批准。

村民為文物保護作出了犧牲,但沒有得到相應的補償,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遺址保護和當地村民生產生活之間的矛盾。

楊洋說,保護和管理三星堆遺址需要巨額資金支持,現在下撥的財政資金只能勉強維持基本開支,「支付文物保護用地的租金就占了絕大部分。

德陽市政協委員、德陽市考古研究所所長劉章澤認為,在當前的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約束下,哪些地方是核心區、哪些地方能幹什麼,需要更加科學合理的量體裁衣式的規劃。

遺址保護也不僅是文物保護工作,還涉及稅收、土地等問題,需要中省層面系統研究。

住川全國政協委員、省文史研究館館長何天谷在參加全國政協調研時建議,可以建立補償機制,幫助當地農戶發展新的產業。

大遺址保護不僅是一項文化工程,而且也是一項民生工程。

他也希望,藉助申遺,三星堆遺址保護能夠得到更多的支持。

三星堆博物館青銅館。

三星堆之最

截至2009年,三星堆創造和打破了許多的世界紀錄、中國紀錄,其中多項紀錄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之最、中國之最。

世界上最早、樹株最高的青銅神樹,高395厘米,三簇樹枝,每簇三枝共9枝,上有27果9鳥,樹側有一龍緣樹逶迤而下,據推斷可能為古神話傳說中的扶桑樹。

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長142厘米,直徑2.3厘米,重700多克,上有刻畫的人頭、魚鳥紋飾。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銅大立人像,高262厘米,重逾180千克,被稱為銅像之王。

世界上最大的青銅縱目人像,高64.5厘米,兩耳間相距138.5厘米。

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銅人頭像、面具,達50多件。

來 源丨《四川政協報》2018年07月20日第04版

圖文編排丨董 彥

校 檢丨楊 晨

責任編輯丨李 維 葦、胡 萍

終 審丨余 泳 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偶然還是天意:三星堆是怎樣發現的

從1929年露出冰山一角,到1986年發現祭祀坑,再到各種精美文物出土,三星堆遺址的考古斷斷續續進行了80多年。在這片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們找出了距今約3000至5000年的古蜀國文明。

三星堆為什麼到現在都無人破解呢?

歷來神秘的巴蜀文化,一直是人們想要探究的一個存在。隨著巴人王朝的失蹤巴蜀文化的神秘面紗越加的濃厚。然而三星堆文化的發現給巴蜀地區的文化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三星堆文化與出土的物品和史學界對巴蜀文化...

遙遠的古蜀文明將以生動的面貌呈現

□記者 吳曉鈴 近日,寶墩遺址、三星堆遺址新一輪的考古發掘再度開啟。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寶墩遺址能否發現高等級墓葬甚至祭祀坑?三星堆遺址能否找到明確的蜀王宮殿?無不吸引著公眾關注。記者了解到,作為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