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三星堆:留下無數神秘文物遺存的古蜀國緣何消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年是三星堆祭祀坑發現三十周年。
從1929年顯露冰山一角,到1986年發現祭祀坑,再到各種精巧文物出土,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現已時斷時續進行了八十多年。
在這片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咱們找出了距今約3000至5000年的古蜀國文明。
它從另一個視點見證了我國當代考古頭緒的流變,讓一向以黃河文明為中華前史起點的敘說,融進了長江流域文明來歷這一支。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也帶來更大的疑團。
是誰創造了三星堆文明?古蜀國何故發生,持續多久,又何故俄然消亡?許多工藝高明的精巧文物,形制、審美與一起代的華夏商周文物差異顯著,古蜀人何故把握這麼的技藝?他們來自何方?
圍繞著三星堆,國際各國的考古專家爭辯了幾十年,仍有許多千古之謎難以破譯,乃至有猜想稱三星堆遺址是來自「外星人」的文明。
在三星堆遺址,咱們開掘出了一個熟睡數千年的陳舊文明,卻又似乎走進了一座跨越時空的迷宮……
廣漢玉器
1986年發現的祭祀坑,是三星堆考古進程中最主要的打破。
「兩鋤頭挖出的嚴重發現」,考古作業者們經常這麼總結祭祀坑被發現的過程。
兩個祭祀坑都是在本地農人勞動中被發現的,偶然、走運,也帶著幾分遭受損壞的危險。
「本來,首次掀開三星堆文明面紗一角的,也是鋤頭。
那要追溯到87年前。
」四川省社科院前史所主任、三星堆研討者段渝告訴記者。
1929年春天,成都平原進入了一年當中最繁忙的播種時節。
在廣漢中興鄉,家住真武村月亮灣的農人燕道誠父子正在清理門口的水溝。
兒子燕青保的鋤頭俄然碰在一塊大石頭上,宣布「砰」的一聲,嚇了燕青保一跳。
燕青保扒開泥土,看到了一塊白色的大石環躺在淤泥中,燕道誠聞聲跳下坑裡,撬開石環後,一塊翠綠的玉器呈如今面前。
父子倆認定,下面必定埋有寶藏,所以他們不動聲色,悄悄覆土埋葬。
待到夜深人靜時,燕家一家五口悉數出動,重新刨開埋葬的泥土,清理出三四百件寶貴的玉器。
這段回想,燕道誠在生前不知道對人講了多少遍。
其時他們未曾想到,即是那不經意的一鋤頭,叩開了一個緊鎖數千年古代文明的沉嚴重門。
真武村鄉民多是燕氏族員,燕道誠的子孫也日子在這兒。
世人提及1929年的無意發現時,多把燕道誠稱為「本地農人」。
但在真武村,多稱燕道誠為「燕師爺」,還有人說他曾當過縣令。
總歸,燕道誠從小讀過不少書,是一個鄉下文明人。
意外挖出許多古代玉器,有必定文明的燕道誠知道這是筆「橫財」,既振奮又憂慮。
為了避免張揚出去惹上費事,他將這些寶藏四散藏於家中遍地,指令家人不許泄漏這個隱秘。
燕道誠或許是想將這些玉石器作為傳家寶傳子傳孫,但他的願望落空了。
寶藏的引誘令月亮灣的隱秘很快泄露。
燕道誠在成都的古玩市場上用並不昂揚的報價出售了有些玉器。
而得到這些玉器的古玩商們則紛繁尋找它的來歷,廣漢月亮灣很快因這批「廣漢玉器」知名。
精明的古玩商終究追尋到燕道誠的家,經不住勸說的燕道誠以低價又兜售了大批玉器。
短短几年時刻,燕家的「寶物」一件件削減。
廣漢玉器的名頭逐漸響亮了起來,很快傳遍成都,總算招引來了考古學家。
1931年春,在廣漢布道的英國神父董篤宜,從燕道誠手中得到了幾件玉石器。
華西協和大學的美籍前史學家戴謙和其時鑑定這些玉器為商周遺物。
幾年後,當戴謙和把這些玉器放到他的好朋友葛維漢面前時,葛維漢驚惶不已。
葛維漢也是美國人,早在1911年就作為布道士到了四川,是個我國通。
後來他返回美國芝加哥大學,取得了宗教學博士學位,繼而又在哈佛大學學習了考古學、人類學。
1932年,葛維漢重返我國,在華西協和大學任博物館館長、兼任人類學教授,教考古學、文明人類學。
葛維漢是第一個找到燕道誠的考古學家。
1934年3月15日,葛維漢與華西大學博物館副館長林名均教授等一行四人來到燕家,燕道誠熱心地接待了他們。
他們先在燕家的房子周圍進行開方試掘,然後在第一個坑的南北兩頭各開一溝,作了延伸開掘。
據其時的開掘記載記載:「鄰近匪風甚熾,作業十日即行完畢」。
開掘作業草草了事,時刻很短,收成卻不少,共開掘出玉器、石器、陶器等文物六百餘件,比燕家人首次挖出的還要多。
葛維漢是以考古為目的開掘廣漢玉器的第一人,但最早對月亮灣玉器進行考古研討的是我國人。
這自個是成都古玩商人兼金石學家龔希台。
龔希台是1932年秋天從燕道誠手裡買到的玉器,通過兩年多的研討,他以為「燕道誠掘出玉器之坑及其周圍是傳說中古代蜀國望帝之所,出土的可以穿起來的綠松石珠則是古代帝王冕毓飾物……」
龔希台把他的研討成果寫成一篇《古玉考》,宣布在1934年成都東方美術專科學校校刊創刊號上。
段渝說:「這是首次把月亮灣遺址和古蜀國的前史聯絡起來。
」
「蜀」作為國名,最廣為人知的是後漢三國期間劉備樹立的蜀漢,而古蜀國比三國期間的蜀國要早得多。
僅僅這個古蜀國更像一個傳說,它僅僅隻字片語地存在於很少的史書記載中。
對於蜀國前史最聞名的詩句是李白在《蜀道難》中所寫:「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跡。
」
蠶叢及魚鳧據說是古蜀國的兩個王,在三星堆遺址發現以前,他們的故事就像夸父追日和女媧補天相同,僅僅神話傳說。
至於「爾來四萬八千歲」的蜀國時刻,恐怕是李白一向的浪漫主義誇大手法。
古蜀國的前史,在東晉《華陽國志·蜀志》中才有一點無法考證的記載:「周失綱紀,蜀先稱王。
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 據此推算,古蜀國應該樹立於公元前1000多年。
龔希台的《古玉考》將廣漢玉器與古蜀國樹立了聯絡,而真實用考古學辦法證實「古蜀國」的存在,時刻是兩年後。
葛維漢於1936年在《華西邊遠地方研討學會會志》上宣布了《漢州開掘最初陳述》,這是第一篇有關廣漢古蜀國文明遺址的考古開掘陳述。
在陳述中,葛維漢還提出了「廣漢文明」的概念。
葛維漢的考古陳述震動了前史學界,然後在上世紀30時代掀起了一股「廣漢文明」的研討熱潮。
就連其時身在日本的郭沫若,也對「廣漢文明」發生了濃厚興趣。
他和葛維漢早就相識,馬上給葛維漢寫信,請求對方贈與廣漢開掘的悉數相片和器物圖形,先睹為快。
葛維漢很快將材料寄往日本東京。
郭沫若其時正潛心研討流落日本的我國甲骨文,已是甲骨文咱們。
他很快給葛維漢回了信,彌補了更多的研討成果:「蜀」這個名稱曾在周代的甲骨文中呈現。
廣漢的許多玉器的形制和華中、華北區域的發現相似,這應該是古蜀國曾與華中、華北有過文明接觸的證實。
確如其言,「蜀」字最早發現於周代的甲骨文中,周人記載,武王伐紂時蜀人從前相助。
這是古蜀國研討的一個主要線索,順著這個方向,葛維漢提出的「廣漢文明」有也許取得更大的開展。
偏偏葛維漢考古陳述宣布僅僅一年,抗日戰爭爆發了,包含葛維漢在內的一批華西大學的外籍教授紛繁回國,進一步開掘月亮灣「廣漢遺址」的機會與他們擦肩而過。
由於戰亂,月亮灣的考古開掘沉寂了20年。
與月亮灣遺址隔河相望、後來替代月亮灣為遺址定名的三星堆,也因而持續熟睡了幾十年。
三星伴月
斗轉星移,我國換了人世。
20世紀50時代,成立不久的新我國萬象更新,神州大地一派如火如荼的建造現象。
在四川,銜接成都和重慶的要點工程成渝鐵路初步施工。
施工中,工咱們屢次在沿線挖到許多文物,所以,西南博物館在鐵路沿線進行了一場大規劃的文物搜集和清理作業。
剛剛就任西南博物館準備處主任的馮漢驥,把月亮灣一帶的古代遺址划進了要點重視的區域。
馮漢驥是我國最早培養的考古和人類學家之一,他曾在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取得哲學博士學位,在考古學家李濟約請下回國,參與了殷墟等多個要點文物遺址的開掘作業,在「三星堆」遺址的開掘前史上,他亦是非常主要的人物。
1955年,馮漢驥派學生王家佑到廣漢展開廣泛的郊野查詢。
王家佑留意到了月亮灣「廣漢遺址」不遠處的三星堆——其時,三星堆是本地頗有名望的一處景象。
三星堆是三座長約數十米至百米、高約5米至8米,連結成一線的土堆。
對於三星堆這個姓名的由來,在本地還有一個神話故事。
傳說玉皇大帝從天上撒落三把泥土,落在了廣漢的湔江之畔,形成了三座大土堆,突兀地立於平原之上,猶如一條直線上散布的三顆金星,故名三星堆。
在牧馬河彼岸,有一高出周圍的弧形台地,富於奇想的咱們將這片台地起名為月亮灣。
三星堆與月亮灣隔河相望,形成了廣漢八景之一——三星伴月。
燕道誠的家就在月亮灣。
王家佑在燕家住了許多天,聯繫相處得很和諧。
在王家佑的再三鼓舞下,燕道誠一家將家藏的玉璋、玉琮、玉釧、石璧等文物奉獻出來。
在郊野查詢中,王家佑又走遍了燕道誠家地點的牧馬河一帶,搜集到一些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和陶片標本,他估測月亮灣和三星堆都是古蜀國的文明遺址。
「這是首次將月亮灣和三星堆兩個小區域作為一個大的文明系統聯絡起來進行調查。
」段渝說。
1963年,對於月亮灣區域的一場更大規劃的考古由馮漢驥再一次發動。
事實上,馮漢驥對月亮灣遺址寄予的期望,遠超過工程施工前的「搶救性開掘」。
他想在這兒找到的成果,也許會不堅定其時我國幹流前史學界的習氣思想。
段渝介紹,黃河流域一向被以為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我國人稱黃河為「母親河」,恰是源於此。
其時史學界的幹流觀念是我國文明一元來歷論,即黃河流域的夏、商文明是中華文明的僅有來歷地,我國的別的文明僅僅夏文明或商文明的傳達,或其分支。
馮漢驥知道月亮灣遺址與古蜀國的根由,假如可以證實月亮灣遺址是前期我國文明的代表之一,就可以給中華文明的來歷添加長江流域這條線。
這即是我國文明多元來歷論和多元一體開展格式理論。
四川大學考古系教授馬繼賢參與1963年月亮灣遺址開掘時仍是個實習生。
他回想說,其時選擇的開掘點在早年出土玉石器的燕家宅院鄰近,由於估量這兒堆積也許對比豐富,一起,他們還對月亮灣的土梁子做了解剖,想看看它是不是是城牆,測繪地形圖時把範圍擴大到包含一切土埂在內的近五平方公里的區域——包含了三星堆。
「儘管其時條件所限,開掘面積非常有限,但它畢竟是自上世紀30時代玉器發現今後,在月亮灣進行的一次真實意義上的科學開掘。
其時出土了一批主要的遺址和遺物,開掘有了一個傑出的初步。
」馬繼賢說。
這次郊野考古完畢時,馮漢驥站在月亮灣高高的台地上,遙指著彼岸的三星堆,對馬繼賢他們說出了一句極為準確的預言:「這一帶遺址如此密布,很也許是古代蜀國的一個中心都邑,只需再將作業做下去,這個都邑就有也許完整地展示於咱們的面前。
」
許多年後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作業證實,馮漢驥的猜測是徹底正確的,儘管他自個並沒能看到古蜀國大門徹底翻開的那一刻。
上世紀六十時代,我國陷入長達十年的「文明大革命」紊亂當中,馮漢驥寄予厚望的月亮灣遺址開掘作業徹底阻滯。
1979年,《四川大學學報》上登載了一篇名為《記廣漢出土的玉石器》的論文,對月亮灣遺址的性質、時代和鄰近三星堆遺址的聯繫等等學界爭辯最多的疑問逐個做出了論說。
論文署名馮漢驥,加著黑框——兩年前,馮漢驥現已撒手人寰。
他的學生們遵其遺願,收拾遺作,完成了這篇論文。
其中,馮漢驥提出兩個主要的觀念:一,廣漢遺址的時代是在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二,由出土文物的形制估測,古代蜀國的統治者早在西周時代就有了和華夏相似的禮器,再一次闡明四川區域和華夏悠長而緊密的前史聯絡。
馮漢驥生前對廣漢遺址的數次開掘,雖未能證實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卻為釐清黃河、長江兩個流域文明的聯繫,邁出了主要的一大步。
本來,間隔馮漢驥1963年的開掘點僅僅600米外,即是後來震動國際的三星堆祭祀坑,可是,他卻遺憾地和這個嚴重發現擦身而過。
磚廠取土堆
1979年馮漢驥的遺作宣布時,間隔月亮灣遺址被燕道誠父子開掘現已整整半個世紀。
除了有限的幾回考古開掘,別的的出土文物大多是被燕道誠父子相同的本地農人在勞動中無意間零星挖出,被當成「意外之財」。
本地人鮮有文物價值的概念,更不會把他們祖輩日子、勞動的這片土地看成文明遺址。
本年已88歲的文物作業者敖天照對此深有體會。
他從上世紀50時代初步在廣漢縣文明館作業,卻對三星堆知之甚少。
直到1973年被送到湖北,參與為期一年的長江流域考古訓練,這位廣漢的底層文物幹部才知道身邊文物的主要性。
那次訓練的講師中有聞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
嚴文明傳聞敖天照來自廣漢,其時就點著他說:「你從廣漢來,你要留意哦,你們那裡的三星堆很主要。
」敖天照至今仍然記住其時嚴文明說這句話時仔細的語氣。
1975年,訓練歸來的敖天照馬上去找「很主要」的三星堆。
此前,他乃至不知道三星堆終究在哪裡。
找到三星堆,敖天照更掛心了。
三星堆旁建起了一座磚廠。
被考古作業者視為主要遺址的三星堆,卻被磚廠當成了三個最快捷的天然大土堆,正源源不斷地取土燒磚呢。
如今劃定的三星堆遺址區,跨越廣漢兩個鎮的七個村子。
敖天照說:「三星堆屬於中興公社範圍。
公社就利用三星堆的土堆取土,辦了個團體磚廠。
挖出的陶片被成堆扔在一邊。
我一看,陶片時代應該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火候不高,手感對比軟,器形也對比初始,闡明時刻很陳舊。
」
當年年末,敖天照寫了一份緊迫陳述,一起帶著磚廠工人挖出的三星堆的一些陶片,找到四川省文管會。
「我呼籲開掘三星堆,我說你們從速派考古隊下來。
那時候盼考古隊就像盼救火隊。
」敖天照說。
可是,敖天照並沒有馬上盼來三星堆遺址的「救火隊」。
他只能用自個菲薄的力氣,在月亮灣老鄉家裡,四處搜集磚廠挖出的三星堆文物。
鄉民偶然挖到些玉石製品,初始的姿態並不讓人覺得寶貴。
1978年,敖天照傳聞有人幾年前發現了一坑色彩美麗的「鵝卵石」,現已散落各家。
他走村串戶去搜集,「一看即是人工打磨過的磨石」。
鄉民們把「石頭」留在家裡「給娃娃耍」,傳聞有文物價值,也適當合作地上交了。
真武村4隊在挖沼氣池時,敖天照生怕浪費了地里文物,在一旁盯著看,給咱們宣揚「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在這兒活動了,他們還沒有銅器,就用石斧頭砸東西」。
村裡一位大媽聽到了說,「我家有一個磨過口的石片,還很好用」。
敖天照到她家一看,「是一把十幾公分的石斧」。
他給大媽拍了相片,獎賞她1塊錢。
敖天照說,他並沒有採購這些文物,都是用很少的錢,作為上交文物的獎賞給了老鄉。
他把搜集來的上百件文物,暫時存放在廣漢縣房湖公園內一處擱置的空房子裡,他自個也居住在鄰近。
敖天照如今還收藏著不少鄉民「獻寶」的相片。
所幸,早年散落民間的很多三星堆遺址文物,後來大部分被追了回來,保存在四川大學博物館內。
1980年春天,磚廠取土致使三星堆嚴重破壞,三個堆子僅剩了半個。
四川省文管會總算將三星堆的考古開掘作業提上了議事日程,真正的「搶救性」開掘開端了。
「四川省考古隊進駐三星堆遺址,即是從工人的鋼釺下『搶』文物。
」敖天照說。
「鄉民們仍是很淳樸的,很合作。
」敖天照回想,可是本地要發展經濟,磚廠不願向考古隊退讓。
敖天照和四川省考古隊隊員陳顯丹一度追著磚廠廠長間隔跑,廠長最終說:「這兒也不能挖,那裡也不能挖,你們卻是給我圈出個能夠挖的當地來!」
四川省考古隊劃了1200平方米的搶救性開掘面積,但考古隊都已進場,磚廠卻照樣取土燒磚,時不時地跟他們搶地盤。
幾處後來被斷定為城牆的遺址,也被磚廠取土,挖了不少。
考古隊在三星堆爭分奪秒的搶救性開掘,發現了龍山年代和距今3000年至4000年的房子基址18座,墓葬4座,出土了數百件陶器、石器、玉器文物和數萬片陶片標本。
兩年後,國家文物局決議對三星堆專款專項考古開掘。
經過重複的考古查詢,考古隊斷定三星堆遺址的規劃約在十二平方公里以上,應當是四川迄今為止發現規劃最大的一處古文明遺址。
三星堆的開掘作業,總算進入了一個新的期間。
三星堆的磚廠,並沒有因為國家文物局的考古項目而遷址,甚至都沒有中止從三星堆取土。
不過,磚廠對考古隊的情緒有所改變,他們開端合作考古隊作業,取土時挖出的文物或許頭緒,都會立刻上報給考古隊。
三星堆遺址考古最嚴重的打破,被磚廠工人兩鋤頭挖了出來。
魚鳧王金杖
1986年春天,四川省文物考古所、四川大學前史系和廣漢縣政府聯合展開了前史上最大規劃的三星堆遺址考古開掘作業,考古作業人員上百人。
這次開掘,共整理出房子遺址二十多處,出土了很多的陶器、玉石器等文物。
然而,三星堆最主要的「瑰寶」還在和考古隊「捉迷藏」。
這次開掘,5米見方的探坑挖了多達53個,卻仍是與「瑰寶」擦肩而過。
事後發現,近來的一個探坑間隔「瑰寶」還不到20米。
翻開三星堆大門的,仍是磚廠工人手裡的鋤頭。
此刻,磚廠仍在三星堆取土,年深日久,那三個大土堆,兩個現已被磚廠取土夷為平地,只剩下一段孤零零在那裡,三星堆變成了「一星堆」。
恰是在這兒,開啟了三星堆考古的盛宴。
1986年7月18日,磚廠民工楊運洪、劉光才在三星堆土埂的南面取土,成果一次性挖出了十多件玉器。
其時駐紮在磚廠拾掇出土器物標本的四川省考古隊領隊陳德安、副領隊陳顯丹聞訊隨即趕赴現場。
據陳顯丹回想,因為這個文物出土地點不同於考古隊平常開掘的探坑,其時他們現已意識到它的不同尋常。
四川省考古隊立刻對此地進行了搶救性開掘。
整理完文明層後,一個長4.5米,寬3.3米的土坑及坑道顯露出來,被磚廠挖掉的是土坑的一角。
陳顯丹回想,其時他們判別是挖到了一個大墓,像在安陽殷墟武官村大墓相同。
依照以往的經歷,這兒極有也許存在很多文明遺存。
7月25日下午開端,坑內的器物陸續開端問世,動物骨渣、陶器銅戈、玉石殘塊……文物的密布程度讓考古隊員們反常振奮。
29日,已是深夜,陳顯丹和幾個幫手仍在挑燈夜戰。
接連出土的文物讓他們停不下手來,毫無睡意。
陳顯丹的手遽然碰到了土層中的一個硬物,他立刻警惕起來。
其時的考古日誌記載,30日清晨2時30分,「一點黃色的物體從黑色灰渣昏暗的色彩中『跳出』,再用竹籤和毛刷整理下去,一條金色的魚紋明晰顯露了出來……」
陳顯丹用竹籤持續往下挑,越挑越長,又看到了鳥的圖畫,很快,一條雕刻著紋飾、彎彎曲曲的黃金成品出面了,「這恐怕是古蜀王的金腰帶吧?」陳顯丹猜想。
挑出大概1米長了,「金腰帶」還沒有完全別離出土,陳顯丹不敢動了。
他跑到不遠處的考古隊駐地,叫醒了領隊陳德安:「嚴重發現!」
後半夜的三星堆考古現場非常安靜,經常獵奇圍觀的本地農民和磚廠工人早已散去。
可是為了確保安全,陳德安和陳顯丹仍是決議暫停開掘,先做好安保辦法。
一切正在參加開掘的人都不能脫離現場,陳德安連夜趕去成都向四川省考古所報告。
敖天照其時也在現場,「我其時也驚呆了,我們請求縣委派出了一個排的武警戰士,連夜趕到三星堆,看護現場。
」參加開掘的四川大學考古系學生張文彥被派去通知廣漢政府部門。
當夜正下著雨,張文彥騎著自行車奔馳,成果途中摔了一跤,摔掉兩顆門牙。
5點多鐘,天剛剛亮,36名武警戰士趕到,現場戒備護衛。
開掘作業持續,1米多長的「金腰帶」完全出土。
這時,陳顯丹才發現,這不是一個腰帶,而是一個黃金杖。
金杖長143厘米,直徑2.3厘米,重463克,用純金皮包卷而成,出土時已壓扁變形。
這件器物在入土前遭受過人為的破壞,但上面長達46厘米的手刻圖畫仍然明晰。
金杖上的人物刻像為圓臉,嘴呈淺笑之形,頭戴「玉冠」,是一個身份極為特別的人物,極有也許表達的是帶有王者之氣的人。
「在古蜀世系表中所記的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通等蜀王中,哪一位蜀王與此有關呢?」陳顯丹說,「刻在金杖上的頭像和魚、鳥圖畫,非常像是『象形文字』,從左至右連起來,不即是『魚鳧王』嗎?金杖的主人應是『魚鳧王』。
」
磚廠民工在三星堆土埂旁的偶爾發現,將埋藏三千年的地下寶庫俄然翻開,猶如神話「阿里巴巴瑰寶」的再現。
這批出土文物有青銅人頭像13件,青銅人面像、跪坐人像、銅戈、銅瑗等青銅器178件,以及玉器129件、石器70件、陶器39件、海貝124枚、金器5件。
擺放在一起,蔚為壯觀。
除了出土文物之多,還有一點讓考古隊頗感意外。
他們起先估測這個坑是座大墓,但在坑中並沒有發現無缺的人骨。
坑中整理出的很多器物,多有人為損毀的痕跡,或許被火燒過。
坑中還發現了很多蚌殼以及人骨渣、牛羊骨碎片。
從燒得發白的骨渣狀況來看,這些動物經過了放血的進程。
很顯然,這個坑並不是一座墓葬,而是一個進行宗教祭祀典禮的場所。
這個考古坑被定性為祭祀坑。
很快,這個祭祀坑的稱號前面又被加上了「一號」二字——又一個祭祀坑被發現了。
1986年的三星堆遺址考古,就像是挖到了一個無窮的彩蛋。
每次考古隊員們都以為找到了最大的收成,卻發現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邊。
二號祭祀坑
8月14日,一號祭祀坑的回填剛剛結束,辛苦了近一個月的考古隊正準備拾掇行裝回來駐地,工地上又傳出了驚人的音訊:在祭祀坑東南二十多米處,磚廠工人取土時又挖出了銅頭像。
這次的鋤頭在磚廠民工楊永成、溫立元手中。
他們在距地表1.4米深的泥土中,一鋤就挖到青銅人面像的額部,「砰」的一聲,刨開一看,滿布銅銹的人面像的雙眼、鼻孔呈現了,青銅罍(lei讀「雷」音)的口沿也露了出來。
因為磚廠民工在一號祭祀坑見過這類器物,因而意識到又是一坑「寶藏」行將出土,便當即報告考古隊。
經開掘整理,二號祭祀坑的器物比一號祭祀坑還要多。
在這個長5.3米,寬2.3米的土坑中,鋪滿了六十多根象牙,象牙基層是滿滿一坑青銅器,還有玉石器等。
二號祭祀坑一共出土金、銅、玉、石、骨器一千四百餘件,海貝約四千六百枚,數量之多令人驚嘆。
更讓人張口結舌的,是二號祭祀坑中出土器物那些奧秘荒誕的外型。
大家最早看到的是一件體量無窮的青銅器物,它與很多的別的器物凌亂地壘壓在長方形坑裡。
這件外型奇特的器物當年被埋入坑中的時候,曾經歷過人為的損毀。
考古者將它命名為青銅縱目面具。
青銅縱目面具是三星堆出土的很多面具中的最大者,高65厘米,寬138厘米。
最令人驚異的是,它的雙眼竟成圓柱體形狀,凸出於眼眶以外16厘米,雙耳斜上直立於腦際。
如今大家常依據這件面具的外型,稱之為「千里眼,順風耳」。
而古蜀人製造這個古怪形狀的面具是何意圖?不得而知。
「縱目」卻是見於古蜀國的零散史籍記載。
《華陽國志·蜀志》里說:「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蠶叢,即蠶叢氏,是蜀人的先王。
縱目,也許是指雙眼凸出眼眶。
三星堆出土的別的面具都是這個外型,也許反映了古蜀人特別的審美觀。
可是像青銅縱目面具兩隻雙眼呈圓柱體凸出眼眶,甚至超越了鼻子,這麼的外型過分古怪,莫非古蜀人的青銅藝術現已有了超現實主義的方法?
通觀悉數面具,眉尖上挑,眼瞼斜長,嘴角深遠上揚,流露著似有似無的淺笑,更加讓人感受奧秘莫測。
三星堆共出土了20多個青銅面具,即使是相對符合份額的面具,外型也非常誇張。
這些青銅面具和人像高鼻深目、顴面傑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底子不像我國人,甚至能夠說不符合地球人的形象。
卻是現代科幻著作中大雙眼外星人的外型,與這些面具有幾分「神似」。
有外國媒體甚至科學家猜想,三星堆文明也許是「外星人的傑作和遺址」。
從三星堆出土的黃金面罩也不能不讓人思緒萬千。
第一個金面罩出土於一號祭祀坑,是一片褶皺的金皮。
此前在我國的考古史上從來沒有出土過類似黃金器物,考古隊員小心謹慎地將其挖出來時,一時不明所以。
待到二號祭祀坑開掘,4件戴有黃金面罩的青銅像出土,這才明白第一個金面罩終究是何物。
隱晦的當地隨之而來。
金面罩在我國前史上從來沒有呈現過,卻是在古埃及的墓葬中常見。
可是古埃及的金面罩是給死去的法老用的,古蜀人給青銅人像戴上金面罩,又是啥意圖?
三星堆二號祭祀坑發現的青銅樹,則讓人由衷讚嘆古蜀人的青銅技術。
二號祭祀坑一共發現了六棵青銅樹。
數千年埋葬地下,這些枝葉纖細、精美無比的青銅樹多已損害。
一號大銅樹還能夠對比無缺地修正。
一號大銅樹殘高396厘米,因為最上端的部件現已缺失,估量悉數高度應該在5米擺布。
樹的下部有一個圓形底座,三道好像根狀的斜撐扶持著樹幹的底部。
樹幹垂直,套有三層樹枝,每一層三根枝條,全樹共有九根樹枝。
一切的樹枝都柔軟下垂。
枝條的中部伸出短枝,短枝上有鏤空花紋的小圓圈和花蕾,花蕾上各有一隻俯首翹尾的小鳥,枝頭有包裹在一長一短兩個鏤空樹葉內的尖桃形果實。
在每層三根枝條中,都有一根分出兩條長枝。
在樹幹的一側有四個橫向的短梁,將一條身體倒垂的龍固定在樹幹上。
即使放諸今天,製造如此雜亂的金屬藝術品也非易事。
而數千年的青銅器物,多是對比規整的幾何形狀,這麼才便於鑄造。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算得上同時期最早進的青銅技術。
青銅樹則是其巔峰之作。
這一大批器物,製造技術精湛,外型奧秘荒誕,填補了我國青銅藝術和文明史上的一些主要空白,把巴蜀文明上限向前推進了一千多年。
段渝以為,從文明內在上看,1986年曾經所提出的三星堆文明概念,大家通常把它作為前期蜀文明看待,還知道不到它是一個古代文明。
1986年發現兩個祭祀坑後,用很多實物證明了古蜀國的存在,也證明了中華文明來源的多元性——光輝的古蜀文明恰是長江上游文明的基地。
可是,就像二號祭祀坑開掘出很多文物,也帶來很多難解之謎相同,大家對三星堆文明了解得越多,就越是發現更多不了解的當地。
未解之謎
1986年,兩個祭祀坑出土近2000件文物後,三星堆遺址區內的磚廠總算被完全遷出。
1988年1月,三星堆遺址被國務院發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前,數十年連續斷續續的三星堆考古,在1986年以後再沒有連續。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邱登成通知記者,近年最主要的成果是2013年青關山台址的開掘,它是三星堆考古發現中最大的單體修建基址。
本年是三星堆祭祀坑發現30周年,為此舉行的國際研討會上,齊聚了中外一百多位三星堆研討專家,很多三星堆未解之謎再一次被提起、被爭論,也再一次沒有一致的答案。
概括三星堆未解之謎,終究有多少謎團?也許也是個未解之謎。
三星堆文明來自何方?這兒出土的文物、器物個性別出心裁,顯著有別於同時期的華夏文明。
有專家考證出岷江上游新石器文明、山東龍山文明等與三星堆的相關。
也有人依據青銅器外型特色、審美傾向等,在我國以外聯絡上了瑪雅文明、古埃及,更有人爽性把目光投向了地球以外。
段渝以為,三星堆文明來自外星人的也許性不大。
「三星堆也許確實是多種文明共同效果的『雜交文明』,可是它和瑪雅與埃及的聯繫、和我國華夏文明的聯繫,和周圍別的國家的聯繫,至今都不是非常明亮。
」
古蜀國何故俄然消亡?
考古作業者經過碳14測年等現代科技手法,測算出三星堆遺址的年代為距今4800年至2600年,時間跨度超越兩千年之久,但仍不能斷定它俄然不見的因素。
水災、戰役、遷徙等各種估測都有也許,卻都沒有滿足前史憑證,始終停留在估測上。
在古蜀國研討中,一個主要的缺憾是,這麼燦爛的一段文明,竟然沒有文字。
本來,對於古蜀國是不是有文字的爭論,在為數不多的史籍記載中就有矛盾。
《蜀王本紀》以為古蜀人「不曉文字,未有禮樂」,而另一本《華陽國志》中,則說蜀人「多斑彩文章」。
考古學家在祭祀坑中發現的那支金杖,上面刻著魚、鳥、人的圖像,連起來剛好能對應「魚鳧王」,看上去似乎是一種象形文字。
有的專家把這些圖畫和一起發現的青銅戈上的圖畫、印章等統稱為「巴蜀圖語」。
但全部三星堆遺址發現的人工描寫符號只要寥寥幾個,離文字的概念太遙遠了。
「由於數量稀少,又缺少字典,這些符號就像天書相同。
」段渝說。
三星堆遺址的12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好像一部「天書」,帶來了無量的驚喜,也帶來了更多的疑團和猜測。
正如「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所言,考古好像泥地拔蘿蔔,蘿蔔拔出來後才發現,所帶的泥巴比蘿蔔還多。
數千年跨過,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從前光輝的古蜀國,留下很多精巧又奧秘的文物遺存。
徜徉在三星堆博物館綺麗奇幻的文物瑰寶之中,古蜀國文明的絢爛和奧秘撲面而來,讓人讚賞嚮往,又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這古文明之謎,吸引著大家去進一步尋找。
更多請關注微信公眾號:gudongjiandingzj
微信專業的交流:15361056120
作者:古董專業的交流!
偶然還是天意:三星堆是怎樣發現的
從1929年露出冰山一角,到1986年發現祭祀坑,再到各種精美文物出土,三星堆遺址的考古斷斷續續進行了80多年。在這片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們找出了距今約3000至5000年的古蜀國文明。
三千年前就有外星人來過?中國這個遺址的未解之謎至今無人能答
在中國西南,四川盆地,大家都知道有一個古蜀國,卻對這一古國的認識頗少。這裡出土了5000多枚來自印度洋的海貝,所以有人說這裡曾是世界朝聖中心,這些洋玩意兒是三千多年前朝聖者帶來的祭祀品;這裡還出...
一農民在田裡發現大量玉石,變賣後引發3200年前一古國驚天大秘密
1929年春天,四川廣漢縣南興鎮月亮灣的村民燕道誠在離家不遠的地溝中用龍骨水車向田裡抽水,以緩解春旱。正當他準備結束一天的勞作時,他竟意外地發現了一些玉石,數量總計達到了400餘件。當晚,燕道誠...
5000年前的文物被燒成磚,專家趕忙制止,廠長:縣城也要發展啊!
四川廣漢縣南興鎮北有一條稱為馬牧河的古河道,北岸的階地形似月牙,叫做「月亮灣」,南岸原有三個大土堆,故稱「三星堆」!我們知道,三星堆遺址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的歷史,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
今日最熱點:古蜀文明成為長江上游地區文明源頭
深度原創,溫暖向上。滕州全媒體旗下微信公眾號「滕州城事」正式上線。請在微信中搜索公眾號 滕州城事,選擇認證帳號(藍色logo,滕州城事田字格),或者添加 tzthing (手機長按可複製)。簡單...
是史前文明?還是外星人的傑作?聊聊神秘的三星堆發掘過程
在四川省廣漢市南興鎮北面,有一條古河道叫「馬牧河」。三星堆就得名於河道南岸的三個大土堆。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寶墩文化,下啟金沙文化、古巴國,前後存在有大約2000多年,是我國長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
三星堆稀世珍寶出土,連夜報信摔斷了門牙
1986年,三星堆遺址的兩個商代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稀世瑰寶,一根長143厘米的金杖是其典型代表之一。這根金杖是代表王權與神權合一的權杖,同時期的中原文化用鼎等大型青銅器象徵國家權力,以杖為權力象...
民工在磚廠挖土,不小心挖出人類無法解釋的歷史,獎勵一百元
中國古代文明在世界歷史上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不過對於歷史研究除了古籍之外最直接的就是挖掘古蹟,不過我們國家是禁止主動外出尋找古墓以及古蹟的,所以現代發掘的很多古蹟以及古墓都是靠著百姓偶然發現,然...
神秘的三星堆文化遺址為什麼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三星堆是個神秘的地方,暗藏著古文明的密碼。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郊外。1929年春,當地農民燕道誠在宅旁挖水溝時,發現了一坑精美的玉器,從此拉開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兩個...
三十而立 三星堆文明之光愈發璀璨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1986年7月18日、8月14日,在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南面先後發現的兩個商代祭祀坑是遺址考古半個多世紀以來最為重要的發現。兩坑大宗精品文物的橫空出世,轟動世界,確鑿無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