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發現5000年前大祭壇 黃帝生在遼河邊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遼寧首次在朝陽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發現5000年前大型祭壇。

墓主陪葬品驚人,包括一套權杖還有精美的玉豬龍。

更奇特的是,墓葬中發現一精美的石人頭像。

從五官看是來自域外人種,說明5000年前原始人的交往已經超出想像。

祭祀坑中發現兩頭驢的骸骨,牲畜祭祀選擇驢,此前還未聽說。

而追溯歷史,這一代甚至可能是黃帝女媧的出生地。

大型祭壇建造罕見:一半是祭祀,一半是墓地

朝陽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位於朝陽市龍城區召都巴鎮尹杖子村大杖子組東北的半拉山的頂部。

該墓地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現的, 2014年9月—2016 年12月期間,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朝陽市龍城區博物館對半拉山墓地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半拉山墓地為一處紅山文化晚期的積石冢墓地,年代為距今5305—5045年。

這座祭壇距地表有1.5米高,如此大的規模在當時工具並不發達的原始社會確實少見。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介紹,在祭壇的現場發現7個直徑半米,深半米的柱石坑,其中一對柱坑裡發現承重的柱底石,這說明祭壇上面是有建築的。

祭壇上面的土非常平整,是人工夯實的。

祭壇的一邊祭祀用,一邊是墓地,共發現78座墓地,專家分析,這絕非平民能做到的,即使是一般小部落首領也是做不到的。

墓主人持有權杖 無頭部

在清理的78座墓地中,等級最高的墓地內為石棺,棺內除主人遺骸外,還有驚人的陪葬品。

一件是玉豬龍,玉豬龍是我國古代對發現於紅山等地的一種玉器的稱呼,被認為是龍的最早雛形,多認為是宗教禮器。

還有一件長約15厘米的玉璧,此外還有一套雕刻精美的石鉞。

專家說,它不是一件武器而是一個權杖,權杖手柄處度雕有熊頭。

墓主可能是「小國」的元首或是大部族首領,地位很高,當時的社會馬上要進入第一個朝代夏朝,因此會有一些初具國家規模的「小國」出現。

墓主屍骨中是沒有頭部的,專家分析很可能是在戰場中被敵方砍殺。

專家表示,將會進行DNA測試,看看這78座墓地是否是一個家族墓地。

以驢祭祀之前聞所未聞

在此次發掘中發現祭祀坑29座,出土玉器140餘件 , 器形豐富,有龍、鳥、斧、、鐲、環、方璧、雙聯璧、三聯璧、三耳壁、斜口筒形器、玉芯、玉料、珠、飾件、四孔蓋形器等,另外還出土十餘件雕刻精美的石人像。

在一個祭坑中發現有一大一小兩頭驢子的骸骨。

有部分肢骨和下頜骨,經動物考古專家鑑定為驢,而不是之前猜測的馬和鹿。

但是以驢祭祀在5000年前的考古中未有發現。

陪葬「男神」竟是域外人

此次共發現有 14 件陪葬石雕像,12 件石雕,兩件陶像。

其中一座墓中出現了一個 「 外國人 」。

去過現場的專家介紹,該石雕頭像非常完整,肯定出自高手雕刻。

有點像西方著名的大衛雕塑。

人物稜角分明,線條硬朗,鼻樑高挺,眼窩深陷,長臉、大眼睛,高額,下巴有稜角,具有白種人的特點。

專家說,雕塑都是以真人為原型創作的,這人是真實存在的。

這也說明以前我們認為的,5000 年前人與人的交流有局限,現在看,不像我們想的那麼閉塞,當時人們的活動是開放的。

5000年前的「女神」梳著披肩發

兩件陶人像其中一件是女子頭像,清秀俊美,長著瓜子臉,高鼻樑,櫻桃小口。

從前面看她的頭髮盤了三圈,後面看是披肩發。

說明5000前新石器時期已經有女子在梳這種時尚髮型,根本不像很多人印象中的原始人蓬頭垢面的。

另一件陶像從脖子以下殘了,只留下半拉手臂,說明這是一個完整的人像。

這些人像都是在墓地發現的,應該是殉葬品。

5000年前的神秘王國

而此前,朝陽市就曾發現一個5000年前神秘祭壇。

在遼寧省朝陽市凌源縣和建平縣交界處的一片松林下,竟埋藏著一個距今5000多年前的神秘王國。

這個神秘王國最初的發現是1979年5月。

據朱達介紹,當年,遼寧考古工作者在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東山嘴村發現了一處原始社會末期的大型石砌祭壇遺址。

1983年至1985年,考古工作者經過多次試掘,又在相距50公里的凌源、建平兩縣交界處的牛河梁村發現一座女神廟、數十處積石大冢群,以及一座面積約4萬平方米類似城堡或方形廣場的石砌圍牆遺址。

經碳十四測定和樹輪校正,確定這些遺址距今已有5500年。

遺址里出土的文物精美絕倫,世所罕見,令人嘆為觀止。

東山嘴遺址坐落在一座山樑正中緩平突起的台地上,長約60米,寬約40米。

記者看到,遺址下面是大凌河,四周為開闊的平川地。

遠望,群山環繞,氣勢雄偉。

這座石建築遺址石頭加工技術和砌築技術相當講究,外側可明顯地看出錯縫砌法,長條基石打磨的稜角突出,表面光滑。

遺址內有象徵天圓地方的圓形祭壇和方形祭壇,總體布局按南北軸線分布,注重對稱,有中心和兩翼主次之分。

據朱達講:這種反映中國傳統建築特色的建築群址,在我國新石器時代古史上還是首次發現。

祭壇內出土有當時人們崇拜的生育神和農神的陶質塑像。

牛河梁遺址可以說是上古時代的一個宗教聖地和藝術寶庫。

遺址群中的女神廟出土了一尊完整的與真人一樣大的泥塑女神頭像,6個大小不同的殘體泥塑女性群像。

還有泥塑的大鳥翅膀,豬鼻子,鷹爪子等殘塊出土,女神廟的牆壁上似乎還有壁畫的存在。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女神頭像的玉眼球竟是用玉鉚釘連接起來的。

整個女神頭像造型準確,雕塑手法基本與現代雕塑一樣。

看了這些出土的珍貴文物,記者的腦海里不禁浮現出一座雄鷹護衛下的高大而神聖的廟堂,浮現出一座女神成排、粗獷厚實、氣韻生動的藝術寶庫。

如果說秦始皇兵馬俑是我國封建社會第一個藝術高峰,那麼牛河梁女神廟群像可以看作是我國文明黎明時期的藝術高峰。

在距離女神廟不遠處,有一個和它同年代的積石冢群。

這裡有幾十個用碎石壘起來的石棺,墓葬中心方形大石棺可惜已經被盜,周圍很多陪葬的小墓出土時屍骨尚存。

有的墓葬完全沒有或僅有少量的隨葬品,有的則隨葬高級的馬蹄形玉箍(頭飾)、勾雲形玉佩、玉雕豬龍、玉雕(號旁加鳥)(貓頭鷹)等。

目睹了這個積石冢群址中出土的珍寶,我們好像又走進了另一個藝術世界。

這些埋藏在地下的玉雕,經歷了5000多年悠久的歲月,如今拂去表面上的塵土,依然玲瓏剔透,光彩照人。

東山嘴、牛梁河兩處遺址出土的彩陶種類繁多,有供祭祀用的三足器,有雙耳小口尖底瓶,有造型特異的帶有紅山文化特徵的之字紋縷空熏爐蓋,有堪稱彩陶王、胎厚達1.3厘米的彩陶大器殘片。

其中最多的是無底彩陶筒形器,據說出土時足有兩卡車之多。

其他出土文物還有大批細石器工具和供農耕用石犁、石鋤,這些與女神塑像、玉器等共同展示出5000年前的原始文明。

朱達說,東山嘴、牛梁河紅山文化遺址壇、廟、冢布局範圍約有50平方公里,這種三合一的布局,有點類似北京的天壇、太廟和明十三陵。

祭壇遺址內有象徵天圓地方的圓形和方形祭壇,建築布局按南北軸線分布,而且注重對稱,有中心和兩翼主次之分;女神廟有主室和側室,泥塑殘塊證明有體魄碩大的主神和眾星捧月的諸神;積石冢群都在山頂或小山包上,具有山陵性質,冢群中心是大墓,周圍有很多陪葬的小墓,墓中有的完全沒有或僅有少量的隨葬品,有的則隨葬有大型精美玉器,從中可以看出當時氏族成員的等級分化已相當嚴格,已具有祀的雛形。

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東山嘴大型祭壇設在開闊地帶的山樑上,可以想像當年居住在四面八方的原始部落組織定期來此聯合舉行重大祭禮祀活動的盛況。

古人傳說最高統治者的祭祀方式--郊、燎、(火旁加帝)也可能在此舉行。

這一切足以說明在這裡活動的原始先民們已脫離了對自然崇拜、對圖騰崇拜的低級階段,而跨入高一級階級的文明社會了。

這樣大規模的建築應屬於一個超越於部落之上的聰明組織。

朱達認為,依據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關於中國文明和國家起源古國--方國--帝國的理論,遼河流域考古的驚人發現,表明紅山文化在古文化聚落層次性分化的基礎上已經達到產生最高層次中心聚落的水平,並以宗教形式將這種以一人獨尊為主的等級分化固定下來,同時在制度化的前提下又見多種變化,其中不少都是氏族公社原始性的保留。

這正是基於公社又高於公社之上的高一級的組織形式即古國的特徵,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標誌之一。

女媧就在牛河梁?

記者很小的時候就聽說女媧補天的故事,但多少年來,關於這個故事是真是假一直是個謎。

今秋,記者到遼河流域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採訪,驚喜地獲知這裡許多重要的發現都與女媧有關。

牛河梁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建平兩縣交界處的牛河梁村,是一處原始社會末期的紅山文化遺址。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遼河流域考古工作者在這裡發現了一座女神廟,並在廟中出土了一尊完整的與真人一樣大的泥塑女神頭像。

記者在牛河梁遺址考古工作站展室看到了複製的女神頭像,她面部為朱紅色,兩顴突起,圓額頭,扁鼻樑,尖下巴,是典型的蒙古利亞人種。

女神的眼珠用兩個晶瑩碧綠的圓玉球鑲嵌而成,顯得雙目炯炯。

牛河梁遺址考古工作站站長朱達告訴記者,和女神頭像同時出土的還有6個大小不同的殘體泥塑女性*群像,有因年齡差異而發育不同的乳房,有圓潤的肩膀,還有完整的手臂,最小的泥塑與真人大體相近,主室中心出土的大鼻、大耳竟等於真人的3倍。

在距離牛河梁女神廟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土山,經初步發掘證實,這座土山竟全部是用人工夯築起來的。

圍繞土山周圍的山頭上還發現了30多座積石冢群址,整個積石冢群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布局是一樣的。

故考古專家將其稱為中國的金字塔。

在朱達的陪同下,記者爬到了金字塔頂上,從這裡向四周望去,女神廟遺址與金字塔在一條南北線上,而東西兩側的石冢群址與金字塔等距離地排列在一條線上,這種布局使人明顯地感受到金字塔的中心地位。

據朱達講,當初發現這座金字塔時,山上到處散布著帶有紅山文化特徵的之字紋彩陶片以及冶銅鉗鍋片。

而金字塔頂部的煉銅遺址有1500個煉紅銅的鉗鍋,每一鉗鍋約有1尺多高,鍋口約有30厘米,像現代人用的水桶一般大小。

如今,為了保護這個煉銅遺址,考古工作者已將這些冶銅鉗鍋全部用土封上了。

那麼,這座金字塔式建築物到底是幹什麼用的?目前學者們說法不一,有的認為這可能是遼西原始文明古國用以祭天的壇;也有人認為是王者的陵墓;還有人推測與神話傳說中的女媧有關。

記者曾翻閱過一些古籍,上面記載著女媧氏是中國神話傳說中一位無所不能的女神,是在大地上創造人類、培育萬物的母親。

古時出現天崩地裂,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龜足以立四極。

由於這個神話傳說,後人因此把彩色異常的石頭叫女媧石。

牛河梁金字塔頂煉紅銅的遺址,與此神話傳說中女媧煉五色石極相吻合。

朱達介紹,考古專家還對圍繞這座金字塔周圍的積石冢群進行了部分發掘,其中一座墓里出土了一具完整的男性骨架,身高1.8米左右。

他的頭上橫置有玉箍,左右肩和手腳等處皆佩置玉環,腰的下部則是一個玲瓏剔透的大豬首玉飾,豬的兩隻大耳特別誇張。

死者的胸部佩置一碧綠色玉龜。

奇怪的是,這個龜無頭無尾無足,渾然一體。

這個無頭無尾無足龜到底意味著什麼?聯想到古籍記載中女媧補天時斷龜足以立四極的傳說,這個無頭無尾無足龜不也與神話傳說相契合嗎?

在古籍記載中,女媧的另一個大功勞就是搏黃土作人。

而牛梁河女神廟出土的彩塑女神像上臂塑件空腔內帶有肢骨,因遭火焚多成灰渣,有可能是人骨。

這一發現,與古籍記載有驚人的相似。

聯繫中亞曾有在人頭骨塗泥成像的崇拜形式,牛河梁女神像有可能是以現實中的人物為依據塑造出來的。

在中國神話傳說里,女媧是婚姻制度的創造者,被認作是男女間最早的媒人。

《路史·後紀二》記載:以其(指女媧)載媒,是以後世有國,是祀為皋媒之神。

古書還記載,每年仲春之月,神廟盛會,青年男女從四面八方到神廟前會合,踏歌起舞,尋求配偶,以感謝女媧給人類帶來生殖發展的能力。

有的專家據此推測,遼河流域牛河梁女神廟、金字塔可能就是當時的原始古國對女媧的一種回憶、崇拜。

有誰能想到,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竟會找到神話傳說中的女媧蹤跡!記者的這次牛河梁之旅真是不虛此行。

黃帝生在遼河邊?

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只要提起始祖黃帝,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可說到黃帝的祖籍在哪兒,恐怕很多人都認為在中原地區。

不然怎麼會把黃帝陵建在黃河邊的陝西省呢?

記者在遼河流域採訪中卻聽到了不同說法。

這裡的考古學家依據近年來紅山文化考古發現認為,黃帝的祖籍在遼河邊。

他們說,多少年來,包括黃帝祖籍在內的有關傳說只見於古史記載,然均無考古實證。

近年來,紅山文化考古玉雕熊龍的發現,為古史中包括黃帝祖籍在內的有關傳說提供了重要實證。

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考古專家郭大順告訴記者,在中國的編年史中,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只能從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算起,而夏以前的五帝時代因無地下史料,所以只能憑藉傳說。

在這些傳說中,尤以黃帝的傳說最為引人關注。

據史學家研究,在中國古史五帝傳說的記載中,五帝時代可分為兩大階段,五帝前期以黃帝為代表,其主要活動地域多在北方。

記者從《史記·五帝本紀》等史籍記載中看到,黃帝時代是龍戰於野的時代,黃帝戰蚩尤於涿鹿之野,地在今河北省北部桑乾河流域,黃帝族遷徙往來無常處,黃帝率兵與炎帝作戰的熊、羆、貔、貅、(豸旁加區)、虎,一般以為是黃帝部族內以野獸為圖騰的諸部落的名稱,故有黃帝號曰有熊氏、黃帝為有熊等記載。

這些記載,都頗具北方遊牧和狩獵民族色彩。

然而,這些傳說多年來一直缺乏考古實證。

近年來,隨著遼河流域紅山文化考古的不斷深入,考古工作者先後發現了20餘件形似熊龍的玉玦,這種玉雕熊龍是紅山文化玉器中最多的種類之一,也是紅山文化玉器中四大主要類型(即馬蹄形玉箍、勾雲形玉佩、方圓形玉璧及以玉雕龍為主的動物形玉)中最具形象的一種。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類玉雕熊龍除在遼寧省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及附近建平縣出土較多以外,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和西拉木倫河以北的巴林右旗、巴林左旗以及河北省的圍場縣都有出土,其分布面覆蓋了紅山文化分布區的大部分。

可見,玉雕熊龍在紅山文化玉器中的地位非同尋常。

據考古學家郭大順研究,紅山文化及其所在的遼西地區,是中國東北文化區的一部分,又是東北文化區與中原文化區交匯的前沿地帶。

東北文化區的經濟生活是以漁獵為主,熊崇拜本是漁獵民族所特有的習俗。

紅山文化以熊為主要崇拜對象,正反映其東北漁獵文化的地域特性。

而這種熊崇拜恰好與古史記載中黃帝為有熊的傳說相吻合。

所以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提出:黃帝時代的活動中心,只有紅山文化的時空框架與之相應。

紅山文化玉雕熊龍的確認和以熊龍為動物神主神學說的提出,為古史中有關黃帝傳說的記載和考證提供了一個重要實證。

神奇的玉雕熊龍,也許是解開長期以來撲朔迷離的黃帝乃至五帝傳說的一把鑰匙。

中國玉器時代探密

最近20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在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陸續發現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大量玉器,發現的玉器恰恰是距今四五千年之間的中華文明起源時期。

一些考古學家據此提出,在我國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之間,應該還有一個玉器時代。

遠古玉器中心驚現遼河流域

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考古工作者在遼河流域牛河梁新石器時代遺址挖掘出土了數百件工藝獨特的玉器,這一舉世無雙的發現,令考古專家震驚不已,他們把這裡稱為遠古玉器中心。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位於遼寧省凌源市與建平縣交界處,是1981年文物普查時被發現的。

遺址由女神廟、祭壇和積石冢共16個地點組成,占地50平方公里,距今約5500年左右,是著名的紅山文化遺址。

1983年以來,我國考古工作者在這裡陸續發現和辨認出一批屬於紅山文化的玉器。

這些玉器主要分三類:一為斧、鑿、錛、鏟、刀等工具和兵器;二為龍、鳳、虎、龜、蟬、熊等動物雕塑;三類為被賦予一定意義的具有某種特定形狀的器物,如勾形玉佩、連環飾、箍、璧、環、璜等。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朱達介紹,這裡多次發現雕琢精細的玉器,每一次發掘都引起巨大轟動。

特別是2002年至2003年,這裡先後出土了包括玉人、玉鳳、玉龍在內的20多件玉器。

其中玉人、玉鳳為紅山文化玉器中新發現的器類,此前在紅山文化考古中從未發現過,而玉龍則為第二次發現。

玉人為*,通高18.5厘米,由淡青色軟玉製成,人像高度寫實,雕琢精細,是五千年中華老祖的再現,對研究當時人的體態、形體特徵意義重大。

玉鳳通長19.5厘米,表面已鈣化,但體態線條優美流暢,形象與流傳後世的鳳形象基本相似。

玉龍高9.8厘米,最寬處7.5厘米,為淡綠色軟玉磨製而成,呈勾曲形,形體酷似甲骨文中象形的龍字。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玉器發現之多,雕琢之精美,實屬罕見。

這些精美的玉器均是用石制工具打磨而成的,有淡綠色的,松綠色的,乳白色的,還有綠黑相間的,其藝術手法並不很原始,拋光程度具有現代水平。

著名玉器專家、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楊柏達因此將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稱為遠古玉器中心。

考古學家談玉器時代

繼遼河流域遠古玉器中心被發現後,我國考古工作者又陸續在遼寧省西部的朝陽、阜新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和鄰近地區,以及江浙一帶,發現和辨認出幾千件屬於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

考古學家對這批玉器進行仔細研究後發現,這些玉雕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同時也反映了中華文明黎明時期的哲學觀念。

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著名考古學家郭大順說,在牛河梁遺址中,曾多次發現隨葬的玉龍、玉龜等玉器,這些玉器具有外方內圓的特點,紅山文化的積石冢和祭壇,也有方圓結合的特點,這可能說明當時已有了天圓地方的觀念。

郭大順認為,從牛河梁玉器的出土,有必要對整個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群的用玉觀念進行探索。

這些用玉的觀念主要表現在:以玉為佩,往往寓有人的品德、意識和寄託;以玉為瑞,各種不同形制的玉,往往可以代表人的尊嚴、身份、地位;以玉為祭,將玉製成禮器祭祀天地四方,山林川澤;以玉為葬,人活著以玉為佩,死了則予隨葬。

這些用玉的觀念,反映了中華民族思想、意識、信仰的發展變化。

縱觀牛河梁和整個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可以看出,5000年前我國確實曾存在著相當發達、以動物造型為主要標誌的玉器文化,這也是中國和東方所經歷的獨特的史前文明時代。

牛河梁發掘領隊、考古專家孫守道研究員據此提出中國石器時代與銅器時代之間,確確實實存在著一個玉器時代。

中國地質研究所研究員聞廣,以現代的顯微結構考察和光學測定方法研究近年在廣闊的國土內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玉器,結合文獻考索,也提出在中國遠古歷史上,介於石器和銅器時代之間,曾經歷過一個玉器時代。

近年出版的《龍鳳文化源流》一書作者王大有認為,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區是黃帝、顓頊族主要活動地區。

黃帝族在戰敗了炎夷聯軍後,即於距今6000年左右建立了以黃帝族為中心的龐大的早期奴隸制國家,開始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玉兵時代,這是上古中華文明的一個獨有特徵。

對於這個說法,郭大順本人有自己的看法。

他說,為世界所公認的歷史分期是根據生產工具質料的發展變化,劃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三期。

真正的玉器不屬於生產工具範疇。

同時他認為,目前發現的史前玉器只存在於中國東部沿海和東北亞地區。

因此,在中國歷史上單獨劃分出玉器時代難以取得共識。

但郭大順仍然表示:所謂玉器時代的確是中華文明起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中華文明所獨有的,而紅山文化的精髓正是玉器,這也是遼河文明成為中華文明源頭之一的有力證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5000年前祖先的形象——牛河梁女神頭像

牛河梁遺址,位於遼寧省建平縣和凌源市交界處牛河梁北山。是一處原始社會末期的紅山文化遺址。年代約為公元前3600前3000年。是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祭祀建築和積石冢群相結合的遺址。遺址對了解中國古代...

紅山文化真的是起源於東北嗎?

(一)在內蒙古赤峰市,有一片褐紅色的山巒,就是紅山。紅山的聞名,在於它所代表紅山文化。在紅山文化的牛河梁遺址中,發掘出了精美的玉器,這意味著中華遠古文明的起源在東北嗎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東北方向...

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發源於東北西部,起始於五、六千年前的農業文明,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分布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凌...

中國五千年文物:紅山文化 太陽神

紅山文化發源於東北西部,起始於五、六千年前的農業文明,是 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分布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 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

中華祖地,紅山牛河梁!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赤峰東郊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6年提出了 紅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遼西朝陽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並對松嶺山脈及努...

新石器時代的傳世國寶之紅山文化女神像

新石器時代的傳世國寶新石器時代(Neolithic Period),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使用磨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1865年,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首先提出了這個概...

《牛梁河文化遺址》上古社會的起源!

5000年前,這裡存在著一個具有國家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這一重大發現把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大到燕山以北的西遼河流域,並將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這一考古新成果對中國上古時代社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