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考古專家挖掘明定陵現場:地宮大門一打開,無數珍寶瞬間腐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三哥
1956年5月19日清晨7時,隨著郭沫若一聲令下,發掘工作隊對中國皇陵第一次主動地運用考古學方法進行的科學發掘,正式動工。
挖掘明定陵前,按照郭沫若的計劃是先挖掘長陵,但是像郭沫若這樣的專業歷史學家和考古專家長陵挖了好幾天後,發現入口沒找到,二,而且長陵地宮外的建築和泥土太堅硬,對於挖掘工作困難重重,最後郭沫若改挖明定陵。
圖為: 明定陵的寶城牆上打開的隧道門,內部為第一道探溝
明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和兩位皇后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合葬墓。
定陵修建耗時六年。
李自成的大軍曾對定陵進行大肆地破壞,「磚石遍地,大火三日不絕」。
而後在清軍入關後,再次對明陵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
由於地宮入口隱秘,才讓地宮幸免於難。
萬曆皇朱翊鈞
在明定陵的挖掘過程中,依然困難重重,但以郭沫若為首的考古專家攻堅克難,對挖掘工作有著堅定的信念,最後由於挖掘出來的泥土太過,挖掘隊人手不夠,於是郭沫若決定僱傭附近的一些農民來幫忙運泥土,從剛開始僱傭10人,到後面工程量增大,最後逐漸僱傭了60度位農民運泥土。
挖掘隊拆除地宮牆磚
在挖掘兩個月後,依然還沒有找到地宮入口,但是由於泥土和建築並沒有像長陵那麼堅硬,所以郭沫若並沒有放棄,直到一天一位挖掘民工挖到了一塊小石碑,郭沫若仔細一看,碑文有:「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等語。
被郭沫若戲稱「天之傑作」「上帝的指示」。
為慶祝髮掘「戰績」,決定給民工每人一條毛巾、一條肥皂的獎勵,這在當時已是十分珍貴的了。
郭沫若十分驚喜,終於找到「指路碑」,兩個月的辛苦沒有白費。
地宮大門處
撬開地宮大門
一般古墓地宮都會在墓道口埋下一塊石碑,並標註上文字,指明方位,故稱「指路碑」。
郭沫若藉助這個「指路碑」很快就挖到明定陵的地宮大門入口處。
萬曆皇朱翊鈞和皇后的棺槨。
由於技術水平落後,沒有做好防範措施,地宮大門一打開,無數奇珍異寶很快被腐化,無法保存。
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考古人員在清理棺槨
考古專家在整理棺槨中的陪葬品
1966年,明定陵被當做「牛鬼蛇神」批鬥,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后的屍骨被焚。
3口由上等金絲楠木製成的巨大紅漆棺槨,本身質地堅固,雖然歷經幾百年,仍然完好無損,但也被扔至寶城之外的山溝中。
明定陵的挖掘不僅造成無數珍寶腐化,還讓萬曆帝及皇后屍骨無存,成為我國「最遺憾的考古挖掘」和「考古第一慘痛教訓」。
明定陵發掘主張、參與者:
吳晗(中國著名歷史學家,1969年死於文革)
鄧拓(歷史學家,1966年死於文革)
范文瀾(歷史學家,1966年死於文革)
鄭振鐸(文學史家,1958年因飛機失事遇難)
郭沫若(考古學家,1979年,其夫人縊死於北京)
為什麼國家禁止開挖帝陵?看看定陵的悲劇你就知道了
▶本期導讀|子月今天要介紹的是明代帝陵中的明定陵,墓主人便是明神宗朱翊鈞。朱翊鈞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的第三子。他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為什麼試掘明定陵後,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明定陵事件——萬千珍寶毀於一旦,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
1955年10月4日,由郭沫若、沈雁冰、吳晗、鄧拓、范文瀾、張蘇等幾位在中國文學界頗有地位的人發起了對於明朝十三陵的考古活動,但另專家們意想不到的是,他們的這次考古卻被後人稱之為「最失敗的考古活動」。
這兩座帝王陵,一個最詭異被郭沫若打開,一座四十萬大軍都盜不動
在中國古代,帝王都講究皇家氣派。作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既要生前享盡繁榮富貴,死後也要帶走富可敵國的財寶陪葬。因此,中國的帝王陵不同於西方的薄葬,因為其埋藏大量的財寶而催生了盜墓事件。每一座帝王陵...
為什麼國家禁止挖掘帝陵?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定陵
有一種考古的痛叫「明定陵考古發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
這個陵墓在300年後重見天日,但在挖掘過程中怪事接連不斷
時光飛逝,滄海桑田,曾經叱吒風雲的帝王將相,如今已經長眠於地下。在1955年,中國歷史學家郭沫若以「研究歷史資料,豐富人民生活」為理由,嘗試挖掘明成祖朱棣的長陵,然而卻因毫無線索,他又提出了挖掘...
當初挖掘定陵時到底造成了多少損失?之後就嚴禁帝陵發掘
1958年在郭沫若建議發掘一座明代皇陵用來進行歷史研究,最初郭沫若力薦挖掘永樂皇帝的墓,因為他認為發掘永樂地宮極有可能發現失傳已久的《永樂大典》,但是長陵規模實在是過於龐大,經過多方勘探一直沒有...
來自大明帝國的神秘詛咒,一棺槨奪走七條人命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
60年前挖掘定陵現場照,教訓慘痛,從此國家決定再也不做一件事
我國目前對於考古的政策是, 能不動土就不動土,能推後挖掘就推後挖掘。為什麼這麼做呢?這是基於60年前挖掘明朝的一個帝王陵的悲劇得出的慘痛教訓。這個陵墓就是定陵。明定陵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發掘了的陵...
為什麼現在國家禁止挖掘帝王陵?看看郭沫若挖掘的明定陵吧
觀今亦見古、無古不成今,歡迎來到歷史觀古易今。在中國考古界,有一種難以忘記的傷痛叫做「明定陵考古發掘」,1955年,郭沫若以為了更好的了解明朝歷史為由,提出了發掘明朝皇陵的計劃。
明定陵發掘中發生什麼?為什麼我們不再主動挖掘帝王陵墓了
在60年前,中國考古界有一條重大的消息轟動世界:中國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公元1563-1620年,年號萬曆)及其妻妾——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明定陵發掘成功。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帝王陵...
史上最大考古悲劇——明定陵發掘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明定陵位於北京昌平區,十三陵之一,北倚大峪山,面對山峰渾圓的蟒山。1955年10月,時任北京市副市...
萬曆皇帝為何長期罷工?郭沫若挖開皇陵後,大家才明白
在明朝歷史上,有兩個皇帝非常奇特,一個嘉靖,另一個就是萬曆。這對祖孫皇帝,在位時間都特別長,但都是常年罷工。嘉靖皇帝是年年搞修仙,整天就想著能夠長生不老,還給自己封了一個「萬壽帝君」。結果是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