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探源|「新」「舊」兼顧:談六朝墓誌史料開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網|學術匯(微信ID:sscp-yxb)新媒體分享平台

墓誌作為一種出土文字資料,宋代以降即為傳統金石學者所關注。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科學考古出土的六朝墓誌更是不斷湧現,相關研究成果數量眾多,涉及歷史、考古、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等人文社會科學的多個領域。

圍繞墓誌史料所開展的全方位研究,成為近些年來六朝研究領域的主要學術增長點之一。

然而,如果概括梳理六朝墓誌研究的既有成果,則不難發現,六朝墓誌史料的開拓尚存較大空間。

首先,就墓誌史料的整理而言,相關成果可分為新中國成立以前的傳世文獻著錄,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墓誌資料彙編兩大類。

傳世文獻對六朝墓誌的著錄,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相關史籍對墓誌內容的零散引錄;二是《文選》《藝文類聚》等文集與類書對墓誌文字的部分節錄;三是《古刻叢鈔》《金石萃編》等傳統金石學著作對墓誌的錄文與疏證。

傳世文獻著錄最為突出的問題是「零散」,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六朝墓誌在當今學術研究中的系統利用,導致墓誌史料的學術價值未能最大化。

因此,對傳世文獻著錄的六朝墓誌史料進行摸底式的排查、校勘和輯錄十分必要。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墓誌資料彙編,涉及六朝墓誌的有《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新中國出土墓誌》等17種,為六朝墓誌資料的集中使用創造了極為便利的條件,然而在墓誌錄文、文字校釋、文獻考辨等方面,仍有繼續討論的空間。

因此,有必要在前輩學者工作的基礎上,對近代以來非經科學考古出土的六朝墓誌進行考校辨偽,同時對經科學考古出土的六朝墓誌史料作進一步的文獻校讀。

其次,就墓誌史料的綜合研究來說,從成果形式上可分為專著與論文兩大類。

近年所見的專著有《新出魏晉南北朝墓誌疏證》《北朝墓誌文研究》《東晉南朝墓誌研究》《出土墓誌所見中古譜牒研究》。

這4部專著為六朝墓誌史料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揭示了六朝墓誌史料挖掘的方向。

相關論文數量頗豐,主要是從文體特徵、形制等級、家族世系等角度所作的探討,雖將六朝墓誌研究不斷推向細化和深入,然亦失於零散而不易被系統應用。

因此,明確以六朝墓誌為專題研究對象,綜合傳世文獻所著錄的六朝墓誌與新出墓誌材料,突破近年學界僅就新出墓誌材料立論的褊狹,對六朝墓誌展開整體考察,甚有必要。

綜上所述,在當今各學科體系不斷重組、知識結構日益更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深入挖掘與合理運用六朝墓誌史料,怎樣多維度、立體化地將六朝墓誌研究推向縱深,無疑是值得探討的話題。

筆者淺見,六朝墓誌史料的進一步開掘,似可從以下兩方面尋求突破。

第一,拓展新思路。

首先,要完整看待墓誌史料的學術意義。

既注重將新中國出土墓誌視作「新」史料進行深入挖掘,又措意對傳世文獻所著錄的歷代出土「舊」墓誌史料進行全面匯集與系統整理。

在「新」「舊」墓誌文獻完整結合的基礎上,多維度開展對墓誌史料所蘊涵的新問題的探索。

其次,要充分發揮墓誌史料的學術價值。

一方面,改變傳統金石學將出土墓誌視為傳世文獻附庸的看法,傳承並突破其以志證史、以志補史的研究理路;另一方面,避免一味拔高墓誌史料、僅就新出墓誌材料立論的做法,儘可能將傳世文獻記載與新出墓誌文獻資料緊密結合,擴展研究範圍,豐富研究內容,正確合理地利用墓誌文獻資源。

第二,開闢新途徑。

首先,開展必要的史料批判。

既往多數研究僅僅停留於利用墓誌資料比勘、補訂、核實傳世文獻記載的層面,對墓誌史料的整體性質缺乏分析,對墓誌史料的局限性沒有產生足夠的認識並保持相應的警惕。

因此,將墓誌本身作為思考的對象,對墓誌文獻進行必要的史料學分析,對墓誌的相關記載進行史料批判,就顯得尤為重要。

與此同時,應進行充分的史學拓展,只有「使墓誌成為一種獨立而非孤立的史學考察對象」,革新既有的研究模式,才能真正拓寬和加深對墓誌史料的綜合研究,最終豐富六朝研究的立體構建。

既要著眼縱向的時間延展,也要關注橫向的空間差異。

此外,充分借鑑文化史、社會史、觀念史等領域的研究方法,無疑有助於六朝墓誌研究範圍的拓展與研究模式的更新。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朱智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討會舉行

由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古代文學史料研究分會和濟南大學主辦,濟南大學文學院等單位承辦的「第四屆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日前在山東蓬萊召開,來自海內外的9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共...

新文化史視野下的中晚唐政治史研究

已故日本中古史學者谷川道雄曾感慨,儘管年輕學者在歷史細節的研究中已取得超過他們的成績,但和他們這輩曾為歷史分期論爭論得不可開交的學者相比,年輕學者對宏觀的歷史問題已經不感興趣了。而在一個早已習慣...

近十年中國古代史研究之觀感

【作者簡介】彭衛,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最近十年來,從先秦至晚清之前的中國古代史研究呈現出持續進展的態勢。根據《中國史研究動態》各年度不同斷代的學術綜述,近十年中國古代史領域發表的論...

西夏漢文非佛教文獻研究前景廣闊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張春海)日前,收入《西夏文獻文物研究》叢書的《考古發現西夏漢文非佛教文獻整理與研究》一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推出。該書主要是對考古發現的全部西夏漢文非佛教文獻(包括俄藏、英...

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史料拓展

作者:陳爽(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魏晉南北朝史的研究,曾經被陳寅恪先生歸於「不古不今之學」。學界對於所謂「不敢觀三代兩漢之書」等語意與語境的理解雖見仁見智,但「不古不今」之說確實在一定程度...

近代以來公文紙本古籍的流傳和存佚

摘 要:近代以來,中國學術界對典籍文獻新資源的利用和開發首始於考古出土新文獻的發掘、整理及研究,1950年代以後特別是1980年代以來又擴展到傳世典籍文獻新資源的搜集、整理與開發。經過近百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