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首現5000年前大型祭壇 墓葬中有「洋帥哥」雕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遼寧首現5000年前大型祭壇

墓葬中有「洋帥哥」有「時尚女」雕像

長50米、寬26米,遼寧首次在朝陽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發現5000年前大型祭壇。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主任記者 王志東

長50米,寬26米,遼寧首次在朝陽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發現5000年前大型祭壇。

墓主陪葬品驚人,包括一套權杖,還有精美的玉豬龍。

更奇特的是,墓葬中發現一精美的石人頭像,從五官看是域外人種,說明5000年前原始人的交往已經超出想像。

祭祀坑中還發現兩頭驢的骸骨,牲畜祭祀選擇驢,此前還未聽說。

祭壇不一般:一邊是祭祀 一邊是墓地

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位於朝陽市龍城區召都巴鎮尹杖子村大杖子組東北半拉山頂部,為紅山文化晚期的積石冢墓地,距今5305-5045年。

該墓地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現的,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間,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朝陽市龍城區博物館對半拉山墓地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祭壇距地表有1.5米高,如此大的規模在工具並不發達的原始社會確實少見。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介紹,在祭壇的現場發現7個直徑半米、深半米的柱石坑,其中一對柱坑裡發現承重的柱底石,這說明祭壇上面是有建築的。

祭壇上面的土非常平整,是人工夯實的。

祭壇的一邊用來祭祀,一邊是墓地,共發現78座墓地,專家分析,這絕非平民能做到的,即使是一般小部落首領也是做不到的。

墓主不一般:有「龍」有權杖

在清理的78座墓地中,等級最高的墓地內為石棺,棺內除主人遺骸外,還有驚人的陪葬品:

一件是玉豬龍,玉豬龍是對發現於紅山等地的一種玉器的稱呼,被認為是龍的最早雛形,多認為是宗教禮器;還有一件長約15厘米的玉璧;一套雕刻精美的石鉞,專家說,它不是武器而是權杖,手柄處雕有熊頭。

墓主可能是「小國」的元首或是大部族首領,地位很高。

當時的社會馬上要進入第一個朝代夏朝,因此會有一些粗具規模的「小國」出現。

墓主骸骨沒有頭部,專家分析可能是在戰場中被敵方砍殺。

專家表示,將會進行DNA測試,看看這78座墓地是否是一個家族墓地。

祭品不一般:以驢祭祀 前所未聞

此次發掘,發現祭祀坑29座,出土玉器140餘件,器形豐富,有龍、鳥、斧、鐲、環、方璧、雙聯璧、三聯璧、三耳璧、斜口筒形器、玉芯、玉料、珠、飾件、四孔蓋形器等,還出土十餘件雕刻精美的石人像。

在一個祭坑中發現一大一小兩具動物骸骨,包括部分肢骨和下頜骨,經動物考古專家鑑定為驢,而不是之前猜測的馬和鹿。

但是以驢祭祀,在對5000年前的考古中未有發現。

陪葬雕像不一般:男是「洋帥哥」女是披肩發

此次共發現14件陪葬雕像,包括12件石像,2件陶像。

這些人像都是在墓地發現的,應該是殉葬品。

其中一座墓中出現了一個「外國人」。

去過現場的專家介紹,該石雕頭像非常完整,肯定出自高手,有點像西方著名的大衛雕塑。

人物稜角分明,線條硬朗,鼻樑高挺,眼窩深陷,長臉、大眼睛、高額,下巴有稜角,具有白種人的特點。

專家說,雕塑都是以真人為原型創作的,這人是真實存在的,「這也說明,以前我們認為5000年前人與人的交流有局限,現在看,不像我們想的那麼閉塞,當時人們的活動是開放的」。

兩件陶像中,一件是女子頭像,清秀俊美,瓜子臉、高鼻樑、櫻桃小口。

從前面看她的頭髮盤了三圈,後面看是披肩發,說明5000年前已經有女子在梳這種時尚髮型,根本不像很多人想像的原始人蓬頭垢面的;另一件陶像從脖子以下殘了,只留下半拉手臂,說明這是一個完整的人像。

相關新聞

瀋陽發現戰國時期城址 與候城同期 比候城大

2300年前渾南是瀋陽中心

都說瀋陽有2300年建城史,專家認為,揭開這個謎底的鑰匙或在渾南上伯官地區。

位於渾南汪家街道上伯官村青樁子自然村的戰國時期青樁子城址,是目前發現的最早城址之一,與2300年的候城是同時期的,規模比候城大。

昨日,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介紹,青樁子城址北臨渾河灘涂,東近撫順市行政界,2014年10月被列入遼寧省第九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從2016年7月開始,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青樁子城址進行發掘。

目前發掘面積約500平方米,出土的遺蹟有房址、窖藏、灰坑、灰溝、墓葬等。

青樁子城址在戰國時期就是長城沿線的一個軍事要塞,地理位置比候城優越,正好是山區和平原的結合部,扼守渾河的交通要衝。

出土大量的軍事用品,如箭鏃、青銅短劍的配重器等,還出土至少三個時代的錢幣,如戰國燕「明化」、秦代和漢代「半兩」、漢代「五銖」等。

戰國時期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國大將秦開設立遼東郡時建立的候城為瀋陽建城始點,而這些錢幣的發現說明,在秦開來瀋陽之前,當地已經有土著。

出土的還有大量陶璧,是祭天用的,說明當時祭祀的規模非常大;還有一塊50多厘米長的板瓦,說明當時這地區有大型建築物存在,是官署建築。

種種跡象表明,戰國時期,上伯官地區是「瀋陽」的中心地帶。

康平遼墓發現兒童牙齒

兩月前,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張家窯林場遼墓群的柳條通墓群發現6座墓葬,成對分布,其中一座很小的石壙墓內發現兒童牙齒,相鄰一座成人墓挨著很近,疑是母子墓地。

該遼墓群位於康平縣金沙台鄉張家窯林場,距康平縣城約60公里。

自1980年以來經過多次搶救性發掘,共計清理遼代墓葬10餘座,出土金銀器、陶瓷器等隨葬品150餘件(套),具有典型的契丹民族特色。

兩月前重點對柳條通墓群進行勘探發掘,發掘石室和石壙墓葬共6座,清理出土典型的契丹文物鸞鶴紋銅鏡、綠釉雞冠壺、蓮瓣紋白瓷碗等隨葬器物14件,大體為遼代中晚期。

其中一座墓葬等級相對高,規模較大,用石片砌成,而一般都是石室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瀋陽發現一座2000年前古城

新華社瀋陽1月8日電(記者趙洪南)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對瀋陽青樁子城址的考古發掘,發現該城址2000年前是一座古城,並且有人類在此生活。瀋陽青樁子城址位於瀋陽市渾南區汪家街道上伯官村青...

新疆察吾呼文化遺存再獲新發現

當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完整地打開這片墓地後,收穫了一個驚喜:墓葬、祭祀遺蹟和房址,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聚落。這一發現不僅拓展了察吾呼文化的內涵,更有利於對焉耆盆地史前晚期局部區域考古學...

長沙發現見證楚人南擴的戰國墓葬

新華社長沙6月3日電(記者 劉良恆)記者從湖南長沙市文物考古部門獲悉,湖南譚家墳山一批戰國墓葬近期得以重見天日,目前已清理完畢的墓葬共出土各類隨葬器物140余件,為楚人從長江以北向南擴張的過程提...

2016年,中國6大考古新發現,又有新旅遊地點了

考古,不管是人文、歷史還是物質都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精神財富。古代的先祖們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物質文化遺產,秦始皇兵馬俑、長城、故宮等讓我們已經很為之驚嘆又引以為豪。殊不知,中國現有的發現也不過是漫漫...